第125章平怨
夜色如墨,赵泰与刘建的身影在昏黄的路灯下拉长,两人的面色如同这夜色一般沉重。他们刚从冯伟家走出,心中满是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与不解。冯伟家的大门缓缓合上,隔绝了一切喧嚣,只留下一盏昏黄的灯光在夜色中摇曳。
“家里可有纸钱香烛?”冯伟的声音在屋内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他迅速行动起来,按照古老的习俗,以香三纸一的比例点燃,袅袅青烟中,是他对未知的祈愿。而我,则在厨房中忙碌,料理机轰鸣,将糯米细细研磨,为接下来的仪式做着准备。
时间仿佛凝固,半个多小时后,冯伟的儿子被缓缓浸入那盆早已准备好的糯米水中。我手持黄符,轻轻一燃,火光映照在我坚定的眼神中,随后符纸化为灰烬,落入水中。糯米水开始缓缓变色,由白转黑,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个多小时的等待,糯米水终于彻底变成了深邃的黑色,如同夜空一般深不可测。我们三人轮流更换糯米水,直至那水不再有任何变化。当冯伟的儿子被从水中抱起时,他胳膊上的爪印已然消失,只留下光滑的皮肤,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往事的终结。
“把这个给他喝下去。”我端出一碗黑乎乎、散发着酸臭味的液体,那是糯米水与多种草药的混合,虽其貌不扬,却蕴含着净化与治愈的力量。赵泰与刘建面面相觑,虽有犹豫,但最终还是将液体灌入了孩子的口中。
不久,孩子开始剧烈呕吐,黑色的块状物不断从口中涌出,那是体内淤积的污秽与邪气。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暗自松了口气,知道仪式已经初见成效。我简单交代了几句,便匆匆离去,夜色已深,而我的任务还远未结束。
次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进了我的房间。电话铃声突兀地响起,是赤松子的来电。“十一,最近几日可有闲暇?”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期待。我深知,师父如此询问,必有要事相托。“师父,我有空。您有何事需要弟子去办?”
赤松子沉吟片刻,终于开口:“我有一位老友之子来访,家中遭遇变故,而我手头事务繁忙,无法亲自前往。我想请你代我前往,看看能否解决此事。”我闻言,虽感意外,却也义不容辞地应承下来。毕竟,作为师父的弟子,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一个小时后,一辆汽车停在了小区门口。车门打开,一位中年男子走下车来,他便是李先。“你就是赤松子大师提到的阴十一吧?”他伸出手,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与期待。我点了点头,与他握手为礼,随后坐上了车。
车上,李先向我讲述了发生在他爷爷身上的离奇事件。原来,李先的爷爷晚年时中了几亩桃林,收入颇丰,却也因此引发了家族内部的纷争。几位叔叔伯伯为了争夺桃林的继承权,不惜与爷爷反目成仇。最终,爷爷在无尽的遗憾与愤怒中离世,而家中的怪事也随之而来。
“寿终正寝之人本应安息,为何会闹得如此厉害?”我皱眉问道。李先叹了口气,道出了其中的隐情:“爷爷生前积劳成疾,又遭亲人背叛,心中怨气难平。死后自然难以安宁。”
随着汽车的行驶,我们很快来到了李先的家。一进门,我便感受到了那股压抑而诡异的气氛。家中已聚集了不少人,他们或站或坐,脸上都带着焦虑与不安。更有甚者,已经因为桃林的继承权而争吵起来,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李先的父亲站在一旁,没有参与争吵,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的眼神中既有无奈也有悲哀。当看到我时,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一般,连忙上前问道:“李先请的先生来了吗?”我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是赤松子派来的徒弟。
在李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灵堂。那里摆放着李先爷爷的尸体,虽然已被黄布覆盖,但那股浓郁的怨气却如同实质一般,让人难以忽视。我仔细观察了一番,心中已有了计较。只要化解了这股怨气,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然而,正当我准备开口时,一阵嘈杂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是李先的叔叔伯伯们对请道士回来一事表示不满和质疑。他们认为这只是迷信之举,根本无法解决问题。面对他们的训斥和挑衅,我只是淡然一笑,并未多言。
就在这时,尸体突然坐了起来!这一幕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整个院子的人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尸体脸上的遮阳布滑落,露出了一张苍白而扭曲的脸庞,他睁大着眼睛盯着众人,仿佛要将所有的怨恨都倾泻而出。
短暂的震惊之后,众人终于回过神来。他们惊恐地看着尸体又缓缓躺了回去,却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声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到极点的恐惧感。
“大师……这……这是什么情况?”李先的父亲终于鼓起勇气问道。我叹了口气道:“老人死后不宁皆因生前怨气未消所致。如今只是诈尸而已若不及时处理待到头七回魂夜恐有更大的灾祸发生。”
我的话音刚落李先的叔叔伯伯们便纷纷围了上来恳求我出手镇尸。我微微一笑却并未立即答应他们。“想要镇尸并不难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化解老人心中的怨气。若不能做到这一点即便我出手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随后纷纷低下了头陷入了沉思之中。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和自私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得起已故的亲人。
就在这时我缓缓开口道:“想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你们自己拿出诚意来。只有真心悔过、诚心忏悔才能化解老人心中的怨气让他得以安息。”
我的话如同一道曙光穿透了他们心中的阴霾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方向。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改过自新、诚心忏悔并请求我出手相助。
我点了点头开始布置法阵、念诵咒语……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成功地将老人心中的怨气化解让他得以安息。而李先的家人们也在这场变故中学会了珍惜亲情、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当一切尘埃落定之时我望着那轮初升的朝阳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欣慰。我知道自己又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又帮助了一个家庭走出了困境……
我刚吐露完言辞,众人便迫不及待地追问。'代价几何?'他们问。我微笑,答非所问:'金银虽重,难平亡灵之怒。欲止令尊之异象,还需尔等子女以心换心,抚平其生前遗恨,则余事皆迎刃而解。'言尽于此,能否领悟,非吾所能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