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春秋决狱
第160章春秋决狱
西汉称呼各地的俗语,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的长安京畿一带,也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故地,山东指的是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山东六国。关中连续下了几天的雨水,道路泥泞,乡里的驰道上还是来来往往不少牛车,商人把山东、荆楚、吴越、蜀郡等地的特产,运送到长安九市,或是前往边郡的关市进行互市。
槐里县以西的驰道上,数匹河西马保持着不快不慢的速度前行,这几匹河西马比起寻常的苑马神骏很多,就算是在边郡的关市,也是不可多得的良驹。
为首的那人,穿着一件缯布皂衣,丝织的材质,夏日不会贴身,穿起来很是凉爽,看起来似是长安陵邑的豪强公卿。
他的脚上却穿着边郡常见的革履,风尘仆仆的样子,又带着几分边郡候官的烽烟气。
这人就是右内史的上计吏,扎根边郡的郭解,借着巡计右内史押送到边塞的粮食、军械、役夫等公务,在金城闾里逗留了十几天,这才回到了长安。
郭解几人骑乘的骏马,全是来自于边郡牧苑的苑马,有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有权照样买不到,只在边郡的烽燧体系里进行内部流转。
自从郭解同意卖给徐候官一批二牛抬杠的新耕犁,烽燧戍卒们的耕种效率大大提升,各个烽燧开辟出更多的官田,日子越发富足。
郭解的大名几日间传遍了很多烽燧,还在以一种很快的速度继续传播。
他的宾客赵过、金城里民也成为了边塞烽燧最受欢迎的贵客。
许多烽燧每天最期盼的一件事,赵过带着金城里民过来,带来二牛抬杠的新耕犁,教授燧卒们一种效率更高的新耕法。
陇西郡的都尉是来自长安的中都官,一个标准的官僚,只是把边塞都尉当成一层镀金的方式。
整天琢磨着还有多少天提拔山东富庶大郡的太守,对于烽燧的各项事宜不怎么上心。
都尉是流官。
流官是流转的意思,每隔几年换一个人。
候官、候长等中高层和中层武吏就不同了,土生土长的边郡人,家中几代都是烽燧体系的武吏,根深蒂固。
烽燧体系组成的庞大边军,基本上都是县一级的候官说了算。
徐候官和几名候官商量过后,决定让边郡的苑马‘病死’几匹,送给了郭解等人,当做二牛抬杠的答谢。
郭解没想到当初的一个决定,让他彻底打开边郡的局面。
只要使用二牛抬杠的烽燧,全部欠了郭解一份人情。
在轻生重死的风气下。
这份人情很值钱了。
另外,郭解还获得了几匹神骏良驹,仅仅比平阳公主送给卫广的赤柱逊色一筹,放在大第室也是数一数二的良驹。
从大第室侯子虫皇柔爱不释手的神情就能看的出来。
在大第室的权贵子弟眼里,这几匹苑马也是难得一见的良驹。
毕竟,整个大第室也没有几匹赤柱。
“着实后悔没有一起前往边郡。”
长安城外的一座庠序内,颜异穿着一件麻布单襦,正在井边汲水,听见门口出现马蹄声,抬头看去。
郭解几人骑乘的河西马,全是高约六尺,放眼整个长安也是罕见的良驹。
君子六艺有射、御两项,颜异立即扔下水桶,井水溅了一身也没在意,急匆匆跑到门口,看着柿子树下正在拴好辔绳的良驹。
庠序的门口栽种了一大片柿子树,形成了柿林,连绵成一大片,全是庶民学子的父母移植过来,报答颜异不收取一钱一粮。
颜异早就想好,等到秋天的柿子成熟,在柿子树下铺着芦席,进行讲学。
多是一件美事。
另外,柿子树也能用来当做栓马的马桩,成熟后也能让庶民学子尝到糖的味道。
就在郭解拴着辔绳的时候,麻布单襦溅了不少水渍的颜异,却在旁边,不停转来转去,看着良驹露出一脸的羡慕。
相比良驹,郭解更看重颜异这个人。
“你若是喜欢白鼻,可以送给你。”
郭解直接把辔绳扔了过去:“这匹良驹叫做白鼻,在边郡也是很稀少的良驹,你倒是不用后悔,我这匹良驹可以送给你了,你如果喜欢虫皇柔的那匹齿八,就爱莫能助了。”
白鼻是一匹通体黑色的良驹,鼻子位置有一块白色鬃毛,所以称作白鼻。
虫皇柔的齿八是一匹通体红色的良驹,齿龄也就是年龄是八岁,所以叫做了齿八。
“想都别想!”
虫皇柔的美眸瞪了一眼颜异:“你当初留在长安修建庠序,没能一起前往金城闾里,失去了一匹良驹,是你自己的选择,造成的不同后果,别想抢走我的齿八。”
颜异无奈一笑:“君子不夺人所好,你放心,别说是齿八,郭君送给我的白鼻也不会要。”
他虽然眼馋白鼻、齿八的神骏,却不会索要别人的良驹。
良驹再好。
他也不会夺走别人的心头之好。
在颜异的心中,真正的良驹是修建完成的庠序。
这座庠序已经招纳了上百名学子。
按照官寺的编户齐民记录,全是家产十万以下的小家,以及两万以下的贫民。
小家只占两成,贫民家的孩子占据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