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第538章星辰陨落
第538章星辰陨落
“田归农确实是我,那是我的号,我本身就是农民出身!”显露出一口大白牙,田昊表示自己这是不忘初心,而且国家的发展也必须得以农为本。
虽然不管是前世还是这个世界,农民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农业确实是一切的根基,甚至是命脉,别的行业都可以没有,但唯独农业一旦没了,国家都得崩溃,所有人也都得饿死。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农业必须得稳住,并尽可能的发展壮大。
自己在黄河修建那么多水坝,抬升水位,就是为了给周围增加降雨量。
前世修建的三峡就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周围地区,证明这个思路是可行的。
有了雨水,庄稼才能茁壮成长,进而提升粮食产量。
他们之所以能够爆兵这么多,随随便便就能调动出百万大军,就是因为有着充足的粮食储备,可以随便折腾。
“那些新品的种子也是你提议培育的吧。”
韩非若有所思,想到了上次农家六大长老给的新品粮种,以前农家可没有捣鼓这些,最多来个精耕细种。
现在看来一切源头都在这位身上,这种才情真心没得比。
“我只是将农家引导到正轨上,而且这种事情也就农家最适合去搞,大泽山那里也适合培养各种农作物。”
喝了口酒水,田昊对在农家的谋划很自得,现今农家已经被掰到了正轨上。
他倒要看看天命未来怎么将农家忽悠的走上造反的道路,没有农家率先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和造反,六国遗贵可没那个胆魄冒头。
“我的执着也许害了韩国!”
郁闷的将碗中酒水一饮而尽,韩非感觉自己可能做了一件错事。
他自以为变法能够强韩,为韩国拼搏出一线生机,可现今看来反而是推动着韩国走向更深沉的深渊。
没办法,对上这么个玩意,真心一点胜算都没有,现在升的越高,未来就摔得越惨,还不如带着韩国主动投秦,那样还能带动韩国百姓率先过上好日子。
在投入秦王政麾下后,他才真正见识到这边的发展势头,甚至还亲自去了趟陇西和西域,以及巴蜀,那里的景象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极限,人民也富足安乐。
真正做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等,是一种全新的面貌。
自己在韩国的变法就算完美成功,也没可能达到那种程度,那是一种本质的差别。
可以想象的到,如此充满生机的秦国未来发展的速度会有多么的恐怖,哪怕将现今的山东七国加起来都没可能跟上的,未来注定会被越甩越远。
“韩国的未来必然会更惨,但对于我们大秦而言却是好事情,那会是不错的诱饵。”
李斯对韩国未来的结果没什么感觉,毕竟他不是韩国人,没有韩非的那种感情,现今只觉得韩国会是一道完美的诱饵,诱使那天命作出调整,出现更多的机缘,比如说神兽仙神的遗骸遗体。
只要出现了,必然会成为秦国的一大收获。
同时韩国的存在也会成为秦国的一道大门,挡住诸国的一些心思。
因为韩国自身肯定是不敢来进攻秦国的,同时也会反对阻止诸国借道韩国开战,因为那样会将战场放在韩国境内,打到最后不管是什么结果,韩国都得损失惨重。
而想要进攻秦国就那么几条道路,韩国这边是最好的,其他的都不咋地,北边是连绵的太行山脉,南边的巴蜀之地也号称天险,行军都成问题,甚至在那复杂的地形中还更容易被埋伏。
韩非没有言语,不过却递过去一道白眼,就知道那货对韩国没安好心。
“说说在赵国和魏国那边的新计划吧,汇聚了那么多的机关巨人和工程机关过去,肯定是有大动作的。”
韩非不想在那糟心的话题上继续,转到了秦国对赵国和魏国的新动作上。
秦国上次并未将那上百尊机关巨人撤走,而是在修复过后开到了赵国和魏国那边边境,甚至跨过了黄河。
除此之外还运了不少的巨型工程机关过去,甚至还在加紧制造一些巨型机关,将上次缴获的那些青铜巨人全部拆了,用超高硬度的上古青铜来做那些巨型机关的关键部件。
那个生产规模让他看了都心惊不已,着实丧心病狂,感觉好似要借此将赵国和魏国推平一般。
“那是为了将太行山脉整个推平,让来自于东海的水汽流转到秦国和西域,更好的改善这边环境。”
田昊解说道,这是早就商定好的计划,等咸阳之战结束后,他们就能掌控整个秦国,尤其是关中地区,直面赵国和魏国,也能直面太行山脉。
太行山脉对于秦国是不友好的存在,其挡住了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才塑造了偏向于干旱的黄土高原。
要知道星球是存在自转的,大海的水汽蒸腾起来后就会随着星球的自传而移动,从东往西的偏转,进而给大陆带来雨水。
可惜因为一些山脉的存在,导致水汽被阻挡,东边雨水过于充沛,西边则是一片干旱地,甚至是荒漠沙漠。
虽然可以人为的改善,但这份改善也是基于大自然的雨水,是有极限的。
现在他们则需要将太行山脉给铲平了,从而让东海的水汽移动过来。
“这会对东边造成影响的吧。”
韩非皱眉,对内中道理能够理解一些,但这样的话必然会影响太行山东边的降雨量,降雨量受到影响便会影响到农田灌溉,要是粮食产量受损,最受苦的还是那些个百姓。
“影响是肯定有的,不过利大于弊。”
李斯看了眼田昊,代为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在赵国燕国和齐国都有出仕,查阅了他们的很多典籍,发现有些年月经常爆发洪水灾害,尤其是黄河更经历了数次改道,损失惨重,所过之处一片汪洋,百姓房屋,乃至城池都被淹没了。
相比于这种灾劫,平时的降水少一点便不算什么了。
而且那几个国家要是有心的话,完全可以修建一些水利工程解决雨水减少带来的影响。”
他在山东六国出仕不单单是锻炼自身,更有了解山东六国,并且是全方位的了解,更能领悟到这个移山计划的深意。
确实是利大于弊的,尤其是在一些雨水过于充沛的岁月,可以将多余的雨水转移到秦国这边,如此便可大大降低洪涝灾害的强度,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