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十段锦册法 - 凤临大明,太皇太后重生手札 - 滚动的苦瓜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312章十段锦册法

大明。永乐十一年,六月。

福建的疫情刚刚平息,赈灾救济安排妥当。

浙江大风潮结束后,果然疫情也跟着来了。

灾后的重建,几乎掏空了地方官衙,但还是有大批的流民无处安置。

夏元吉读完了汉史跟秦史。

就张罗了一场臣子的私下会面,把朱高炽说的免田赋这事拿出来跟内阁的这些人讨论。

“浙江乌程、归安、德清三县疫,死一万零五百八十余人。浙江宁波府鄞县、葱溪、奉化、定海、象山五县疫,死九千一百余人。各位大人们,年年都有数倍数十倍的老百姓死于天灾。年年都有免税免赋,可还是民不聊生。”

夏元吉真心心痛。

“农户无田或少田,田租税免的是官绅地主,不是那些真正依赖土地的农户。人头税才是农户的大头,夏大人的提议反正在下不能赞同!”

胡广手都捏成了拳头,站起来就是反对。

要说老百姓日子的苦,田赋只是最小的那部分,苛捐杂税加起来才是大头。

这些年,万国来朝,使团途经的地方,为了接待使团,地方摊派到老百姓头上的才是大头。

简直是活着呼吸就要交税,交呼吸税!

“夏大人,天真了,士农工商,农人千年老二的社会地位喊了几千年,上不如士,下不如商。”

解缙凉凉的附议。

士有权,有话语权,可以不纳税,不当差不服徭役,嘴皮一动,富贵满堂。

商有钱,有钱可使鬼推磨,可使士折腰,可以买地,可以役民。

千年都是如此,改革谈何容易。

“即便现在海贸挣得不少,可三千万石的粮食,夏大人说舍就舍?”

金幼孜在内阁中一直比较边缘,这几年不是在修书就是在去修书的路上,忍不住也问了一句。

“士农工商,两头非富即贵,可苦了中间的农户。夏大人的提议也未尝不可!”

杨士奇倒是说了句实在话。

“免了田租,那其他的呢,人头呢,商税呢,不患寡而患不均!”

黄淮站对面。

“如今贫富差距明显,农户确实度日艰难。”

杨荣才刚刚上了十弊给朱棣,自然是知道国内情况堪忧。

特别是主要产粮的江南地区,天灾人祸之下,土地都被大地主们收了,里甲之间户等相同可贫富悬殊。富者富到流油,而贫者流离失所比比皆是。

这里面还有官绅在田赋徭役方面的优免。

久而久之,纳田赋跟服徭役里,出现丁粮多者役轻﹐丁粮少者役重的现象。

简单的一点说,富的越过越富,穷的越过越穷。

贫苦民户实在撑不住了,只能破产逃亡。

这种人一多起来,各地就越发不安稳。

这种情况任由发展下去,远远比朝廷的弊病更可怕,而且这也是个恶循环。

朱棣让大家提问题的时候带答案的诏令也发了下来。

他自然明白,这是朱棣不满意文臣耍嘴皮子。

内阁这几个还算近臣的人,如果,再没有什么有建设性的提案出来,终究,啥都不是,一辈子也仅仅是近臣。

“贸贸然的免田赋自然不可能,在下也是请大家集思广益。在下这几天想了一个十段法。”

夏元吉听朱高炽的建议,先抛出了一个不可能达成的,再提可商议的。

“那夏大人打算怎么做?”

杨士奇敲敲桌子,让大家安静下来,做倾听状。

“在下想的是用十段法。

先解决田赋之外徭役不均的事。

不以户为纳赋摊派差役的标准。

清查全县各里甲人户名下的丁、田数目,按能承担能力大体均平,将他们分成十段。

每段丁粮(田)大致相等,一州一县之均徭里甲等役,逐年按段编派﹐每十年一轮,一年徭役编派一段供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