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4章余音绕梁
第1964章余音绕梁
2005年,徐徐拉开大幕,音乐市场依旧繁荣喧嚣,公告牌单曲榜和专辑榜的争夺就是狂欢的缩影。
“航行”,来自安森-伍德的这首单曲,延续强势,在2004年以五连冠收官之后继续书写自己的辉煌——
六连冠。七连冠。
气势如虹,完全不逊色于“向日葵”,正当人们相信“航行”拿下十连冠板上钉钉的时候,事情出现变数。
马里奥(mario)的全新单曲“让我爱你(let-me-love-you)”强势登场,这首浪漫情歌延续千禧年以来节奏蓝调的强劲势头,大受欢迎,朗朗上口的旋律横扫大街小巷,不止局限于俱乐部流行而已。
“让我爱你”,结束了“航行”的七连冠,强势登顶。
其实,“航行”后劲依旧出色,即使从冠军宝座滑落下来,也依旧牢牢把持第二名位置,虽然爆发力比不上“向日葵”,但耐久度更加出色;遗憾的是,“让我爱你”横空出世,电台点播率展现横扫千军的力量。
一周。两周。五周。
转眼,“让我爱你”轻松蝉联五周冠军,几乎没有人能够撼动,在格莱美举办的这一周,数据依旧彪悍,毫无悬念地继续蝉联,在拿下六连冠之后,马里奥这首单曲能否继续冲击十连冠的希望就落在格莱美的身上。
果然,格莱美爆了。
并且,不是随随便便的爆红,而是大爆特爆,从收视率数字就能够看出来,这才是过去三十年时间里,格莱美第二次击败奥斯卡,以平均四千三百万、最高五千三百万的收视数字书写一个全新巅峰。
几乎所有人都预见到了,“让我爱你”的连冠脚步可能遭遇严峻挑战——
永远不要低估“格莱美效应”。
然而,问题在于,“让我爱你”的电台点播、数字音源下载着实太出色太彪悍,展现不逊色于“向日葵”的能量,尽管这首单曲面临挑战,但马里奥也没有那么轻易缴械投降,并非随随便便一首单曲就能够将“让我爱你”拉下马来的。
此时,就是考验唱片公司的时候了,如何发行如何推广,如何挑选单曲,这是一门学问。
尤其是华纳唱片。
今年格莱美,安森表现着实太出色,堪称完美,每次登场每次露面都是话题,一百分满分拿下一百二十分,甚至就连意外状况的附加分也是秒杀,这意味着安森已经走完九十九步,最后一步交给华纳唱片。
那么,华纳唱片如何应对?
2005年,二月第三周,公告牌单曲榜。
第一,“虚幻之爱”,安森-伍德。
第二,“航行”,安森-伍德。
第三,“陌生人”,安森-伍德。
第四,“等待之时抱紧我”,安森-伍德。
第五,“让我爱你”,马里奥。
刷榜!
蔚为壮观,叹为观止。
甚至不需要语言,仅仅一份榜单而已,这就已经足够,剩下的震撼和冲击留给每一位看客细细品味。
而且,这依旧不是全部。
第十一,“等待”,安森-伍德。 第二十,“向日葵”,安森-伍德。
另外,“黎明破晓”这张专辑剩下五首单曲全部进榜,并且全部跻身前五十名,不仅刷榜,而且霸榜。
目瞪口呆,鸦雀无声——
华纳唱片,疯了?
事实证明,华纳唱片并没有丧失理智,一次大胆疯狂的尝试,却再次为北美音乐市场推开一扇全新大门。
一直以来,公告牌单曲榜和专辑榜是两回事,因为排名规则不同,也因为市场发行策略不同,专辑销量出色并不意味着单曲排名优秀,反之亦然,单曲大热不一定代表能够拉动专辑销量,所有唱片公司都明白这一点。
然而,现在华纳唱片打破规则,没有一首单曲一首单曲地慢慢发行,其实他们知道,他们愿意的话完全可以这样操作,因为所有唱片公司都会这样运作,“黎明破晓”这张专辑至少可以发行五首单曲,如此一来,安森就可以从2005年年头贯穿到2005年结束,始终在公告牌单曲榜之上占据一席之地。
甚至进入2006年也一样如此,看看“盛夏午夜”这张专辑就知道了,一直到现在依旧在公告牌专辑榜前十名停留,“黎明破晓”这张专辑持续畅销两年应该也轻轻松松,华纳唱片完全可以打长线作战。
曝光、流量、话题,应有尽有。
但是,有必要吗?
华纳唱片保持态度,原因就在于安森。
安森是特别的,不宣传、不打歌,甚至就连音乐录影带都不拍摄,“黎明破晓”的宣传策略和所有专辑都不一样,那么华纳唱片按照传统规规矩矩地发行单曲,意义在哪里?
既然安森不走寻常路,那么“黎明破晓”也应该打破规则,以自己的姿势和态度成为音乐市场的异类。
然后,这一幕出现了——
华纳唱片把“黎明破晓”这张专辑的全部单曲拆开单独发行,任君选择,没有套路,完全交给市场决定。
专辑也好、单曲也罢,不靠宣传不靠营销,全靠口碑,由市场自己选择,更何况,现在也不需要额外宣传,不管是安森-伍德、还是格莱美横扫,新闻全面井喷,普罗大众完全有能力自己选择喜好。
这是一次冒险,疯狂的冒险,但事实证明,华纳唱片成功了。
没有硬广推销,选择权完完全全交给普罗大众,这让人们产生了兴趣,所有单曲的销量和点播量一目了然,哪怕对安森和“黎明破晓”不感兴趣的听众们也愿意试听一下,再单独购买自己喜欢的单曲。
不喜欢?
那也没有问题,试听过后跳过就好。
大胆!任性!丧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