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唐云朵的邀请
楚越手里掌控的实力还是太弱了,尽管靠着通达的空壳子捞到了第一笔金,但想靠这点资金在影碟机市场杀出一条血路,还是遍布荆棘的。
而且,九五年底影碟机市场就要大爆了。
楚越有信心能在蛋糕上咬下一小块,但得知德州仪器也在研发芯片时,他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一旦成功,那就不是一小块了,应该是一大块。
几天后,许妍菲通过她在米国的人脉已经摸清了德州仪器研发碟机芯片的情况。
它们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花费巨资从科汇代理的c公司购买了第一代的解码技术。
而这一解码技术,其实是万燕花了数百万美刀委托c公司研发的。
但万燕根本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竟然没有在合约上设置壁垒,以至于让c公司把他们委托的解码技术直接转让了,简直就是花钱给人做嫁衣。
当然,楚越也是吃到了万燕不懂知识产权的红利,因为吴刚带来的解码技术,也是这一代技术,并且基于这技术,正在深入研发第二代解码技术。
影碟机的画质和声音,其实与录像机差不多,并且目前为止,转录技术还没有挖掘出来,但是录像机却是具备转录的功能。
关键是,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录像机从六十年代就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普及。
若是影碟机技术没有质的飞跃,是不可能淘汰掉录像机的。
正是通过这一市场判断,德州仪器才决定终止研发。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在东方这些国家,影碟机却是一片未开发的蓝海,而且需求潜力极大。
录像机在我国一共才销售百万台,与庞大的人口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林辉已经去了京城,试图找德州仪器国内负责人来商谈。
但东升电子不过是一个初创的电子厂,在国内太不起眼了。
德州仪器国内负责人冯树林挤了十分钟来见林辉,在听林辉谈的是总公司即将放弃的影碟机芯片项目,并且还能提供技术帮助时,冯树林直接把林辉赶了出去。
因为他认为东升电子是要么是骗子,要么是吹牛。
他不觉得,国内有哪家电子厂敢说要给德州仪器提供技术支持。
楚越接到了林辉从京城打来的电话,安慰道:“你先在京城待着,或许下周,他们就会联系你。”
楚越这么说,是因为他直接给德州仪器董事长杰瑞发了一封email。
在九十年代初中期,来自东方的电子邮件吸引了杰瑞的注意,便立刻给予了回复。
两人通过email,谈论了影碟机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前景。
几轮邮件后,杰瑞通过市场人员的反馈,开始意识到决策失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