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已已之变(六)
罗彦在兵部门口设立捐助点的事情迅速在京城王公贵族、官员中传开,他们对罗彦恨的是咬牙切齿,可又无话可说,什么清国入关,什么入京勤王都被这些大臣抛诸脑后。
徐光启、张纯臣、张罗彦的府邸都相继有人递了帖子,前来问话。在罗彦回到自己的府中之时,徐光启、张纯臣就已在这里等候多时。
“仲美,你今天可是把人全部得罪完了,就连英国公都派人前来质问”张纯臣非常生气。
“父亲不用担心,你回去就告诉英国公的人,只要他继续支持我们,我保证将来让他们收到十倍、百倍的回报,外公也把这些话告诉前来问话的人,但这些话也只能告诉与我们亲近的人。”
“你有什么办法,他们回信么”张纯臣继续质问。
“父亲大人放心,他们回信的,我的筹钱能力他们都看到了,自从我入仕以来,可没少给朝廷筹钱,他们应该都看在眼中。”
“那我们捐多少”徐光启可没有太多的钱。
“我问过宋应升了,玻璃厂近四个月收入近6万两,交给朝廷了一半,还有两万多两,我们一家总共捐赠两万两。”
徐光启、张纯臣看着信心满满的罗彦,最终还是选择了对他无条件的信任,罗彦能在入仕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坐上兵部尚书的宝座,也确实让他们汗颜。
送走徐光启、张纯臣,罗彦回到尓惠的房间,今天徐光启、张纯臣的到来,也让尓惠感到不安,罗彦还要安慰快到临盆期的尓惠。
初六的捐助不需要罗彦操心,这件事他已交给了兵部左侍郎申用懋来办理,他只要最后的结果,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大话说过了,如何实现还需要仔细地推敲,获得最终的胜利才是关键。
工科左给事中许誉卿这个不被罗彦喜欢的人,从接到朝廷的旨意到绕道遵化来到山海关只用了四天的时间,就在初五入幕之前赶到。他对这次的出行心生怨恨但又不得不来,途中多次碰到清军的夜不收,险些丧失性命。
“知道朝廷会派御史来,没想到把你派来。”袁崇焕与许誉卿已是老熟人。
“我也不愿意来,可也没有办法,都是那个张罗彦在皇上面前搬弄是非,我可是几经生死,才来到这里。”
“这个张罗彦在做什么,你怎么也不劝诫皇上,那些人能挡住清军么”袁崇焕责备道。
“也不知道那个张罗彦给皇上灌了什么迷魂药,皇上现在只听他的,先不管这些,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的任务可是督促你派兵前往清军后方袭扰并散布皇太极已死的消息以及让你守好山海关。”
“你糊涂呀,怎么能任由皇帝胡闹,会坏大事的。唉,人我已安排好,由游击曹文诏带领2000人到清军后方袭扰,明日出发,皮岛派1000人袭扰。明日我也要出发移师迁安,副总兵张弘谟驻守滦县。”
“你怎能擅自出兵,你的任务是驻守山海关”许誉卿急道。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你应知道,山海关我也有安排,你只管放心好了,你就暂时待在山海关,这里安全。”
袁崇焕的人马本已经安排好,准备初六到达永平,可是由于朝廷的命令,让他不得不调整计划,重新部署人马,他的这些动作让遵化的皇太极又苦等一天。
相比袁崇焕的急切,天津总兵刘国柱就没有消极了些,可他在天津巡抚范景文的压制下,也不得不派兵随同范景文一起镇守香河。
自从崇祯微服私访途径香河后,原来的香河的知县就被免职,换成新科进士王选。王选在京等待一年多,通过同年史可镜的关系也终于被授予香河县知县的职务,本想在这里施展手脚,有番作为,就碰到清军入关,天津巡抚范景文移镇这里,他心中那个憋屈就不用提了。但他也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能跟在范景文后面,表现好了也不失是一个机会。
“王大人,通州的粮食运来多少了”
“通州有粮四百万石,他们使用冰舟运输,方便了不少,现在已经运来两百万石,在码头上堆积如山,下官正在组织人员向城中搬运,前来香河投靠的百姓要求每人搬运一石方可入城。”
“现在城中已经容纳有多少人”
“原来城中有六千多人,可是现在已有近三万人,街道上都快要挤满”
“香河县城占地近五千亩,要动员当地住户暂时收容前来投靠的百姓,凡是收容的都给于粮食,另外还要组织百姓修缮城墙,加固城池。要把香河打造成一个坚固的堡垒。”
范景文现在心中有个模糊的概念,朝廷这是要坚壁清野,县城收缩加强防守力量,来应对清军的攻城,还要能够相互支援。
刘国柱所带的军队并不是一支精兵,在范景文这几个月的整顿下,守城有余,进攻就略显不足,在野外,步兵对战骑兵劣势太多,如果骑兵要跑,步兵就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前去支缓,行军速度也跟不上,天津的军士还多不善骑马,他们更善长水战,带来的火炮也多是从船上临时先拆卸下来,移动也不便捷,这就让范景文有些做难,给朝廷请求一支五百人的骑兵小队,也成了他维一的选择,但他也没敢抱太多的希望,一切还要自己想办法。
他的折子首先报到了兵部,罗彦认真思考后,觉得由满桂带领的五千骑兵已基本满足,他还没有把清军全部留下的胃口,只要能把清军击溃就是他最大的目标,把周遇吉的千人队派给范景文,也有利于对小股清军的打击。
按着罗彦的估计,满桂、侯世禄的军队明日就应该有消息,到达驻地发军饷,也是罗彦的承诺,今日的捐赠也刚好实现了他的承诺。今日的捐赠让罗彦意外的是,英国公居然捐出两万两,在他的带领下,一天时间捐了近十五万两。这些银子发参战将士的军饷虽然不够,但也足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