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银币(一) - 明末爲 - 木森林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爲 >

第51章银币(一)

多日之后,宋应星兴奋地拿着新铸成的银币走进罗彦的书房,“张兄,成了”。

罗彦看着洋溢着兴奋表情的宋应星,他知道宋应星这些日子为了铸银币也费了不少心力,说道:“宋兄,这几日让你受苦了”

接过宋应星手中的5枚银币,罗彦仔细对比着它们之间的区别,最后选择了两款比较接近银币,入手厚重、沉淀,其质地坚韧而富有光泽,精致的圆形外观,直径约一寸,厚度约有一分,四周有约有一分的凸起轮廓,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光泽更加明亮,一个光泽虽差些但更显庄重。

“就要这两个吧,他们的配比都带着吧?”

宋应星边把这两个样品的配方递给罗彦,边解释着着这两个样品存在的配方区别,之所以出现一个更加明亮,就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的锡要多一些,同时铜少了一些,两个样品重量也都一样。

“张兄,你知道最神奇的是什么吗”宋应星开始卖官司。

“哦,还有什么”罗彦觉得有些意外。

“你对着银币吹一下,然后放在耳边听”宋应星故作神秘地道。

罗彦试着按照宋应星的说法做,可他并没有发觉有什么不同,在宋应星的指导下,罗彦才发觉,吹一下后会发出一种柔和悦耳的响声,这让罗彦也顿时来了兴趣,不停地吹、听。他正在考虑如何防止他人假冒的方法,这就来了现成的。据宋应星所说,不同的配比,银币所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配比接近时声音也会接近一些,如果不去认真听也听不出区别。

“好,好,好,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我一定会在皇上面前提及你,争取给你弄个一官半职,来来来,看看我给银币绘制的内容”罗彦拿起书案上的草图请宋应星一同参考。

按照罗彦的计划,他准备在背面印上崇祯的头像和制作的日期,正面除了要印上一两,还要印上可以防伪的图案,至于印制什么图案,罗彦现在还拿不定主意,他现在想的不光是这一种银币,他计划还要制出500文、100文面值辅助币,这样才能更有助交易。

在宋应星的的参议下,罗彦他们最终做出了一个初步的设想,一两的字样被改成‘壹圆’,这样可以隐蔽银币的重量,现在的银币也就有八钱八分,标注‘一两’不太合适,正面刻画出两条龙。这样的设想,罗彦心中也没有底气,毕竟崇祯的头像和龙的标记是朝廷的忌讳,为了让崇祯打破一些思维的限制,罗彦还是准备借助这件事试一下。

七月初六,早朝过后,罗彦来乾清宫外,等待崇祯的召见。罗彦知道这个时候,崇祯正在吃早膳,今天早朝督理边饷户部左侍郎李成名向崇祯提出要边饷的事,虽然崇祯在朝会上已经给出了解决办法,可是还没有弄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拖欠的边饷,李成名为了保自己的官帽,尽给皇上出坏主意要求百姓预支赋税,幸好崇祯没有答应,只是要求可查过去的欠收部分。罗彦在心中已下定决心,把李成名赶出京城,下发到一个州县任职。

“仲美,你来的正好,朝会上你也听到了,现在朝廷财政艰难,你说说看,有什么想法”崇祯现在对罗彦已是非常信任,据大同巡抚张总衡上的奏章,大同现在已经基本解决了百姓和军营的吃饭问题,罗彦引进的番薯预计也可达每亩八石,这些都是罗彦的功劳。

“臣听了李成名禀报,臣认为他给皇上想的主意完全不考虑朝廷的现状和百姓的死活,只为保自己的官帽,幸好皇上英明,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现在京城偷盗四起,多是百姓不能糊口引起,那些各道御史也要查查下面百姓的具体情况,是抗税不交还是百姓生活困难发生了灾害。”罗彦本就在心中做好了弹劾李成名的准备,现在正好。

“李成名这是在误朕”崇祯面色阴沉。

罗彦知道李成名完了,以崇祯对官员的苛刻性格,李成名不会长久待在户部右侍郎的位置上,待崇祯缓过神,罗彦继续说道:

“臣还有一喜事,可解今日之困局”

罗彦掏出准备好的两枚银币,献给崇祯,并解释道:

“这是样品,上面的图案还没有定型,需要皇上定案,臣已经测算过了,如果把银子全部铸成这个样子,每铸一百万两就可以获利十五万两”

罗彦首先把铸银币可以获得的利润给崇祯进行了禀报,接着把银币的铸造方法及防伪措施也进行了详细的述说,这时他就开始忽悠崇祯皇帝把他的头像及龙的图案印制在银币的好处,什么可以会泽天下、什么让臣民都记得食君之禄、什么他人仿制可以定造反罪等。

崇祯也是有极强争胜之心的人,在罗彦的忽悠下勉强同意了印制自己头像和龙的图案的做法,有了这个先例,罗彦对今后使用皇后的头像和凤的图案就做好了铺垫。

最后就是怎么铸、在哪铸、由谁负责、如何保密的问题,在保密的问题上罗彦提出了自己的方略,他提出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军营负责整个银币铸造的保密及运输事情,由谁负责、在哪铸就由崇祯提出,在罗彦认为偏差不大的情况也任由崇祯安排,怎么铸罗彦就没有在谦虚直接推荐宋应星负责铸造。

在罗彦的忽悠下,崇祯也意识到铸造银币关系重大,需要选用户部一个专职主事来负责此事,这个主事要在朝中关系不深并且年轻,没有太多官场老油条的作风之人担任,在罗彦给崇祯画的圈圈内,他最终选定了去年的新科进士黎元宽负责此事。这也正是罗彦想要的人选,罗彦与黎元宽同为新科进士,自然也有过几次接触,也大概知道他的为人。

铸造地点就简单了,户部下面有一个宝源局,也有现成的工匠和工具,能够很快投入使用,罗彦对崇祯的决定自然也没有任何异议,但罗彦还是从崇祯的嘴中知道了南京兵科给事中钱允鲸,也正是在钱允鲸的建议下,崇祯把铸造铜币的权利下发到了地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