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晋升礼郎侍郎(二)
对于罗彦他们的突然袭击,满桂有些匆忙,但还是紧急集合起队伍。按照满桂的回报,这几个月他都严格按照罗彦的要求对军营进行了改革,现在已经接受过整改的军士有15000人,还有大部分没有整改完成。这次队伍集合的速度明显要比第一次见到快了很多,也整齐了许多。现在城内的军营就像一个基地,整训合格一批再进行下一批,不同的兵种也按照规定的位置集合在一起。站在高台上,俯视着充满斗志的部队,也让罗彦热血沸腾。
骑兵身跨骏马,手提长朴刀,站在鸟铳兵及炮兵的两侧,鸟铳兵手握鸟铳身跨刺刀紧靠骑兵,炮兵则身挎腰刀站立在中间。
罗彦照例发表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话,他这些的突然袭击就是要看看满桂他们的训练是否认真,对他的话是否认真落实。
晚上的晚宴在一个和谐、对未来充满期望的气氛中进行。过了今晚,罗彦就要赶快赶回京城,那里还有许多事情在等着自己。
六月初十,皇帝召见了辅臣、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翰林院的记注官以及锦衣卫堂上官来到平台。皇帝说:“天时干旱,雨期延误,庄稼将要枯死,百姓们都很失望,我心中日夜忧虑。所以我召集你们来当面告诉你们。从今天开始,我将在文华殿斋戒住宿,你们将传达给各个衙门的大小官员和工匠们,让他们都真诚地祈祷,务必要切实反省改正错误,不要做表面文章。最近因为天旱,盗贼猖獗,京城内外公然抢劫,外面缉捕的官员都在做什么?我考虑了很久都没有下雨,或者司法上有些不公正的地方。除了与国家大事有关的事情外,其余的小事情,比如小偷小摸的人命案件等等,都要清理干净。现在让巡按御史去调查这件事,让京郊附近的州县官员继续努力维持地方的秩序。我打算下一道圣旨给你们看,然后你们再讨论一下”。
辅臣来到御案旁边查看圣旨的内容。辅臣接受了命令后立即回到自己的班位上。
皇帝严肃地说:“这样严重的旱灾,都是因为我们君臣没有做好工作导致的。我们必须深刻反省并改正错误。奏报:皇上敬仰上天、勤劳于民、真诚自能感动天地,这都是我们这些臣子没有尽到职责的结果。这不仅仅是我们的错。这确实是政事处理不当造成的。我们应该上下互相学习、共同改进。如果政事都能够处理得当,就不会有这样严重的旱灾了。前天我们祈祷了,但是祈祷的是什么?不过是穿着青色服装带着角带的官员们拿着文具而已。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全心全意地祈祷,做实事,一定能够感动天地。难道会有求而不得的道理吗?我每次想到百姓们受苦受难的样子就寝食难安。卿等百官的俸禄都是来自百姓的血汗钱。看到这样的灾荒,我的心怎么能忍得住呢?奏报:皇上如此焦虑劳苦,我们怎能不尽心尽力呢?我们应该反省并改正政事上的过错。应该清理冤狱,真诚地执行圣谕中的指示。法司以及各城的监狱应该早点释放那些被关押的人犯。就像昨天大理寺报告的那样,一起盗情事件牵连了三十六个人,其中有三十四个人在监狱中病死了,还有两个人在审讯过程中死亡。”
崇祯皇帝接着说:“这其中难道没有冤屈吗?难道不会干扰天和吗?近来各个衙门的事情多有积压,你们把奏章呈上来,我看过之后发下去,完全没有执行。科道官也不提出意见,该查办的也不查办,难道现在的时事、边疆内地的情况、官吏的弊端、民情都没有可以报告的吗?”
奏报说:“科道官也时常有陈奏,因为皇上励精图治,实事求是,所以他们才敢上奏请示。以前的浮泛条陈确实少了一些。”
龙锡上奏说:“各位大臣并不是不说,近来因为体谅皇上需要静养,所以章奏少了一些。”
皇帝说:“他们对外面的事情哪一件不知道?只是碍于贿赂和情面,不肯实话实说。即使有条陈,也只是口头上好听,关键处十有二三。比如御史梁子璠条陈清汰冗官等事情,先上了两封疏,后来又催了两次,一定要实行,这不是空话。”
奏报说:“我们之前也告诉过各官员,如果条奏可行,奉旨后没有执行的,原条奏官应当申请执奏,正是这个意思。”
龙锡上奏说:“各衙门执行的事件,外面回复来的,都需要部中复查,如果回复来不查,还是没有用。”
皇帝命诸臣起来,仍然谕令要虔诚祈祷。诸臣接受旨意起身,于是传赐果品。诸臣出去后,叩头谢恩,暂时退下。
过了一会儿,皇帝又召见诸臣进来。辅臣走到御案旁边,皇帝仍然把圣谕交给辅臣等人说:“这是我起草的一个项目,未尽事宜你们再参酌一下。以前修省都是例行公事,现在务必要切实执行。”
辅臣标上奏说:“皇上就这一念便足以感动上天。”奏报说:“请允许我们详细阅读后,明天再回奏。”
皇帝谕令:“参酌妥当后今天就奏。”
辅臣、标、龙锡传看完后回奏说:“圣谕周详,各款都齐备了,我们不容置喙。”
皇帝说:“你们还是参酌拟定一下。”
于是命令起身,召锦衣卫官员日升、刘侨跪在门槛外,皇帝说:“京城内外盗贼横行,严行缉捕是你们的职责所在。如果再玩忽职守,立即处置。”
日升等人接受旨意起身,待他们在门槛外行礼完毕后,皇帝又召科道官跪在门槛外谕令说:“科道官以言论为职责,近来你们一概沉默不言,也没有看到你们查办什么。难道没有可说的事情吗?昨天巡视节慎库的事情我已经从轻处理了,难道是我认为轻视言路、制约言官的意思吗?以后该说的就说,务必要各尽其职。”
科道官接受旨意才战战兢兢起身离开。崇祯皇帝又问身边太监:“张罗彦还没有回来吗?前去传旨,让他回来后立即来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