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大结局 - 明末爲 - 木森林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爲 >

第41章大结局

1631年7月初七,这一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早朝在文华殿内正常开始,崇祯同样精神焕发,大明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

“臣张罗彦有本上奏”

罗彦的出列,在此意味着朝堂将有大事发生,已经很多时间不听罗彦主动上奏章,他的声音让殿内连一丝衣服摩挲的声音都听不到。

“现在朝廷京营已全部换装,天建已造出大小战船上百艘,大小火炮近千门,火枪三万支,是收复辽东的时候了,请皇上发御旨,收复辽东。”

“臣附议”

“臣附议”

…………

“好,很好,非常好,朕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从今日起诸位爱卿就做好准备,随时听候调遣。”

乾清宫内,罗彦等内阁大臣刚进入殿内,崇祯就迫不及待的问:

“仲美可有具体筹划?”

“臣心中已有方略,京营总兵赵率教、周遇吉各带5000千骑兵,会同小公爷张世泽、李若莲各率领10000火枪兵,黄得功率3000千炮兵,从蓟县出发,到山海关与袁崇焕20000骑兵汇合,范景文率大小战船百艘从天津出发,运5000千火枪兵入皮岛,从后方抄清军后路,阻断清军入长白山之路。臣镇守山海关,协调各方推进节奏。共计起兵58000人,争取十月结束战斗。”

打仗这个事还要靠罗彦,毕竟以前实实在在的功绩摆在哪里,其他人也没有插话的资格。

山海关,罗彦的临时大营已聚集了袁崇焕、赵率教、周遇吉等这次收复辽东的主要将领,将士对这次收复辽东早已摩拳擦掌,没有太多废话,罗彦直接宣布了这次的战略目的和作战任务。

“曹文诏、祖大寿各领骑兵5000人,绕过广宁,攻科尔沁后翼,凡有抵抗者杀,而后围铁岭,伺机攻铁岭,5日后,赵率教为先锋,率周遇吉、张世泽、李若莲,黄得功领本部兵马跨过大凌河,攻打广宁,袁崇焕率何可纲等本部兵马随后接应。两路兵马最后会师于沈阳,范景文率水军及5000千火枪兵沿鸭绿江逆流而上,攻镇江,水军巡视在鸭绿、江魂河上,为5000火枪兵提供后勤保障,火枪兵最后埋伏于抚顺关外,截杀从沈阳逃往老寨的清军”

罗彦的这次安排已做了彻底解决所有清军的准备,他不想给清军留任何喘息的机会,待解决了辽东,随后就挥师西进,由宣大总督张宗衡配合解决林丹汗的问题。

罗彦原计划三个月解决辽东的问题,可由于清军的各自为战,在明军火枪兵和大炮的配合下,只用不到两个月就让这个明朝多年的毒瘤彻底清除。消息传入京城,京城都为这次的胜利狂欢,他们投入的白银也终于见到结果,到了该分配土地的时候。

乾清宫的西暖阁中,崇祯却是一片愁容,周延儒俯身跪在御案之前,痛哭流涕地道:

“皇上,该下决心了,现在朝中还有谁知道皇上,满京城都是张罗彦的呼声,如果在不下决心,我大明的江山将会改姓易主呀!”

“他张罗彦真的会反吗?”

“皇上忘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好,朕这就下旨,免去张罗彦一切官职,令锦衣卫缉拿下狱”崇祯还是下定了决心。

崇祯缉拿罗彦的旨意迅速在京城传开,《燕京时讯》更是加刊一版,免费赠送给京城所有人。

十月初一,早朝,原本庄严、众臣云集的文华殿,却显得有些冷清,只有寥寥几人来到文华殿。

“这是怎么,大臣都去了哪里”崇祯生气地对着礼仪官道。

“回皇上,只有兵部尚书请了病假,其他官员都递了一本奏章就离去了”

“周延儒呢?奏章呢?拿来我看”崇祯带着几乎要撕裂的声音道。

翻看一本本奏章,上面入出一格地写到:“请皇上收回旨意”

看着一本本鲜红的奏章,崇祯瘫坐在龙椅之上,口中喃喃地道

“张罗彦呀!,张罗彦,你是真的要反了。”

“皇上,不如叫李邦华来问问?”太监王承恩小心地道。

“好,宣李邦华来见朕”

崇祯在太监的搀扶下,晃悠悠地回到乾清宫,他心中充满了迷茫,不知道朝廷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些大臣就这么胆大,他多年来呕心沥血、操劳朝政,不敢有一点松懈,难道就是这种结果吗?

“罪臣李邦华拜见皇上”

李邦华看着精神颓废的崇祯,迟迟没有回答,稍微提高一定声音,在此道:“罪臣李邦华拜见皇上”

“罪臣?你还知道自己是罪臣,你就给朕说说,你何罪只有?”崇祯有气无力地道。

“皇上也不用担心,张罗彦并不知道朝中发生的事情,他也没有造反的勇气,出现今天这件事,都是下面的臣子自发的,请皇上收回圣旨吧,立即把周延儒缉拿下狱,给天下一个交代。”

“不是张罗彦?臣子自发的?今后这天下还是朱家的天下么?好,既然张罗彦没有造反的心思,就让他回来,朕问问他!”

接到京城的诏书,罗彦也没有想到京城会出现这样的变故,他已经做好出海的准备,也秘密安排人在东番(台湾)找到了可居住的地方,朝中的变化让他始料不及。可他也知道,如果自己举旗造反,天下的官员也不会答应,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仿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

“张罗彦,你说吧,你想怎么样?你是想要我大明的江山吗”

“臣不敢,也没有这种心思,可是,皇上你想过没有,总管历朝历代,有那个朝代的江山是永固的,他们为什么不能万世长存,就是因为有的不操劳朝政,有的把大权放给太监,有的不能驾驭天下,全凭一己之好。”

待崇祯稍微思索后,罗彦继续道:

“臣再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臣想到一个办法,既可以让大明的江山长固久安,又能让他不变姓。”

“说说看”崇祯稍微提起一点精神。

“这天下还是朱家的天下,皇上可以宣布让今后的内阁成为真正替皇上掌管天下的内阁,天下的所有政务都交给内阁处理,如果要对外战争,就要内阁提请皇上决断,如果发生内部叛乱就说明内阁处理政务能力有问题,皇上有权下令解散内阁,重新组建内阁。内阁的成员有五品以上官员等共同推选5位内阁成员,皇上有权从这5位内阁成员中选出一位担任内阁首辅,这内阁首辅的任职年限为5年,最长不能超过10年,就可保证内阁首辅不会有推翻朝廷的实力。这样,皇上有了更多时间来巡视天下,看内阁的执政效果,对内阁进行监督,皇上也不用每日操劳费心,审阅奏章至深夜。”

“朕考虑一下,你也下去吧”

三日后,由崇祯宣布新的内政改革,授内阁实权,张罗彦当仁不让成为首届内阁首辅。这也让他对下面官员有了更多人事任命的权利。

这时候,罗彦也必须开始解决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再次兴起的农民起义。对于农民起义,他心中早就有自己的想法,“武力镇压首领人物、招抚下面饥饿百姓,给百姓提供生活保障及可靠收入来源。”如果单纯镇压,不彻底解决问题,农民起义就会如星星之火。

罗彦当政第一年,迅速从辽东调集军队打击农民起义,依靠修建‘驰道’、兴修水利等大型密集劳动力的办法,为百姓创造就业机会。在干旱严重地区,教授‘虹吸取水’发利用地下水,推广番薯、土豆等高产作物种植等措施,解决了农民起义的问题。

第二年,疫情爆发。罗彦号召天下有志之士解决疫情问题,成立‘国医堂’,研究传染病,消灭老鼠等害虫,鼓励多养狗、猫等。

第三年,收回海防控制权,收编郑芝龙的水军,并与红夷人在南海进行了一场海战,以大明完胜而告终,开放沿海港口,收取海关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