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虽然敌军的人派出小队进山巡逻,但几经搜寻,也没有找到杨将军的队伍,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哪怕他们去到密营附近,也不会发现,从外面看,那里就是被捣毁后的一片狼藉的样子,不会想里面居然还有那么多人生活。不管怎么说,杨将军这行人的安全暂时还是无虞的。
“叔爷,你这怎么愁眉苦脸的?发生啥大事了?”刚过完除夕没几天,村里也没啥事,就连农场的人也暂时放假,里面除了个别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负责保卫农场的警卫。
“还不是因为那些知青!”说这话的时候,老村长气呼呼的。在周南的询问下,他也开始吐露遇到的难题,这事儿说起来跟农场也有关系。
年底了,农场放假,在里面工作的本地人以及邻村人就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但家在外地的老师和学生就没那么容易回家了。很容易才做完课题,结果下起了洋洋洒洒的大雪,哪怕他们想走,也没车啊,雪天开车实在太危险了。本想等雪停再走,结果断断续续的下了一个星期,连年都是在村里过得。
虽然为了他们过年,村里也好好筹划了一番,出粮食出油出肉的给置办了两桌,吃了一顿好的。但美味的食物也挡不住对家里的思念,如今好容易等到雪化的差不多了,当然要回家一趟。
农场这边的人要走,自然也牵动了那些知青们的心,一个个的都有些蠢蠢欲动,想要借着年后这个空回家看看。就算当初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义无反顾的来了,但毕竟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尤其还是在过年这个特殊时刻,对于家里人的思念就更明显了。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回去,但老村长数了数递交的申请,还是有那么五六个人想回家探亲,想让他给开介绍信。老村长心里有那么点不愿意,他认为让这些人探亲,会带来一些隐藏的风险,比如路上出了什么事,比如回家以后,心里觉得村里太苦,会说村里人的坏话。
更有甚者,说不定有人还直接想留在家里不回来了,当然了,除了少数家里有硬关系,能给子女在城里找到岗位的,那大概率不会回来了。如果没有,若一直想赖在家里,不仅家里人也许不会同意,就连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也不会答应。因此,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小的。
“叔爷,既然他们想回去,就让他们回去一趟好了。”对于知青探亲这件事,周南倒是有不同的看法:“说起来,咱们村里陆陆续续的来了两批知青了,除了第一批,第二批的知青审核,我听说比第一批就严格多了,因为有希望农场的存在,领导们总是会考虑的多一些,基本的品质还是有保证的……”
对着老村长,周南也没什么不好说的,主要是他考虑到知青下乡的时间很长,在这期间内,觉得回城无望或者干不了辛苦农活的人心里难免有了别的心思。但联想到十年后的情况,周南又不希望村里的男青年和女青年们落得个妻离夫散的下场。
哪怕去找人,你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人心难测,不得不防一手,至少也要知道对方老家确切的住址,以防万一。考试上学,咱不阻止人家上进甚至还可以资助一些,但要想耍些别的小心思,一走了之,那是不能原谅的。
周南之所以想说服村长让知青回去探亲,也是想打听出他们老家的确切地址,如今下乡才刚开始没多久,大部分知青还有想回城里的想法,没有在农村找对象的打算,因此地址大概率是对的,毕竟介绍信上还得写具体地址,这都是为了以后着想。
周南说出自己的顾虑后,老村长想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