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征兵 - 开局死男人,恶毒婆婆逼签绝户契 - 花菜包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9章征兵

“先试试嘛,试试又不花铜板!”

秋采萍坚持,德婶只好听话把鸡蛋拿出来堆在棕叶上面。

先前放在竹篮里面,竹篮又深又窄,十来个鸡蛋放里面根本不起眼,现在拿出来堆在棕叶上面,一下子就打眼多了。

绿色的叶子配上白生生的鸡蛋,那份新鲜感立马出来,德婶的鸡蛋还没摆完,就有人上前来问。

鸡蛋一文一个,十六个鸡蛋收了十五文,饶了一个给顾客,这顾客还直夸鸡蛋新鲜,下次还要。

德婶惊喜莫名,这秋氏还是个福星啊,招财,往这一站,鸡蛋就卖出去了,小心翼翼把铜板收好,德婶去买了盐,俩人打算回家。

突然,镇东头那边传来“噹噹噹”的锣声,有人在大喊:“征兵了!官府征兵了!”

德婶一愣,脸色巨变!

当下也顾不得回去,随着人流先去探听一下消息。

镇东头那儿有块空地,此时里长正在那敲锣宣告:“官府征兵,户内有十六岁及以上男丁的,每两丁以内抽一个,不去的役银五两一人!”

这两丁以内抽一个,并不是说家里有两个满十六岁的,才需要去一个,而是不管是一个还是两个,都需要去一个,三个和四个,都是需要去两个。

三林如果没出事,也是需要被征走的!

大越朝实行强制兵役,所有十六岁以上男子,都必须在官府登记,有需要时随时服役两年。

为了发展人口,官府鼓励分家,一户家里有二十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两个以上的,赋税双倍,“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因而男人一旦娶亲,就要分家单过。

平时每户要交人头税,三岁至十五岁,每人每年交20个铜板,这是口赋。

算赋是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的人口,不管男女,每人每年120个铜板,这是一算,商人和奴婢倍算,即每人每年要交240文。

而20岁到30岁之间的成年女子,如果不嫁人,那是要课以五算的,就是每人每年交600文!

而兵役劳役这些并不固定,不过都是按户算。

这也在侧面鼓励多生儿子,生多七八十来个,征走一半都还剩一半,只生一个儿子,或者不生儿子,家里顶梁柱就要被征走。

生一个要被征,生两个还能剩一个,大家都会算!

而女儿被叫赔钱货,也是因为算赋中这个五倍而起!

另外就是按田亩产出,都要交税两成,再加上各地官府私加的,要交三成才够,商户交税直接就要交一半的利润。

德婶眼前一黑,她两个儿子,两房的孙子都过了十五岁,都开始相看说亲了,两家都要出一个人去当兵,不去的话,每家要出五两银子!

天都要塌了!

大越朝周边稳定,多年无战事,官府多年没征兵,大家都忘了这回事,一朝开征,立马哀嚎一片!

有人当场就哭出声来,有钱人家无所谓,但交不起五两役银的占绝大多数,那就意味着,家里顶梁柱要去服兵役了。

兵役两年,能活着回来的,只占一半!

秋采萍家没有成年男丁,不需要付兵役,也不需要出役银,这事和她家没关系。

再没心思逛,俩人匆匆回到牛车处,启程回家。

盛哥儿也听说了征兵,他家情况特殊,明面上是分成四房五家,实际上却是没分家,一大家子还在一起吃,所有都归公中,大家庭十六岁以上男丁,多达八个,算起来要征走六个,要是都出银子的话,那得三十两!

想想都头大,这事还是让他爹去伤脑筋吧!

牛车上装了六袋谷子几块肉,几人坐上去就很挤,德婶归心似箭,也顾不得挤,陈时盛也要赶紧把消息带回家去,牛车赶得飞快。

他们来得早,回去时,还有些从白弯村过来赶集的还在来的路上,见到她们都打招呼,也全都看到车上的粮食和肉了,个个都谈论着秋氏,男人一死就突然变成滚刀肉了!

只是当他们到达镇上听到征兵的消息时,会不会还能高兴得起来?

德婶家在东边,先要路过她们家,德婶下车的时候,秋采萍给了她一条肉和一盒糖糕:“婶,这次叔和婶帮了我大忙,这是我的一点点心意,其他几位族叔也都有,婶子一定要收下,不要就是看不起我们家,以后我就不高攀婶子了!”

德婶一来心里有事,二来看她也是诚心给,三来自己也确实眼馋这肉,当下接过肉和糖:“你是个好的,婶子今天就领你的情了,以后有事只管说,叔婶能帮到的尽量帮!”

德婶的承诺是真心实意的,秋采萍也知道,心里暗暗感激。

到了自个家门口,还没下车,就见到张大娣慌慌张张从屋后跑开去,秋采萍连忙跑到屋后一看,鸡笼打开,两只鸡不翼而飞!

“张大娣!你还我的鸡!”一声尖叫,惊起了整个白弯村!

“我没偷你的鸡,我是看到鸡笼打开了,过来看看!”张大娣辩解着,怕她发疯,忙忙跑回家去顶起门来。

秋采萍气得眼眶通红,欺人太甚!今天不闹个天翻地覆,誓不罢休!

这种事,陈时盛也帮不上忙,只是把粮食东西都搬到屋内,秋采萍拿出铜板,把工钱结了,又拿一条肉和一盒糖来:“盛哥儿,你帮忙带给信叔,三林的事麻烦信叔帮忙了,小小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陈时盛一早就在猜这肉送给谁,头先听到几个族叔都有他就知道有自家一块,当下也不推辞:“你就是太客气,行,我把话带给我爹!你家遭贼的事,我也和他说声,看有没有办法找到是谁偷的。”

送走陈时盛,秋采萍在屋里看了一圈,东西都没少什么,她把米缸里的糙米划拉乱了,盖子扔到一边,然后吩咐安安宁宁在家看好东西,拿了一条肉一盒糖,按远近顺序,一家一家送给仁义礼智这四个族叔。

一见面奉上礼物,先是感谢族叔的帮忙,现在能力有限,只能表示一点小心意,以后再慢慢感谢族叔之类!

这些都是老油条,哪能不明白她的意思,见她这么识趣,都很满意,心里感叹,要是大家都像这秋氏一样识趣就好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