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计划
在家里歇息一会,拿了糖糕给三小只吃,嘱咐永安在家看好弟弟妹妹,秋采萍火急火燎赶到田地里,她要看看秧苗长得怎样,有没有出事?
德叔正在秧田边,盖的稻草掀开放在田垄上,摆得整整齐齐,苗畦上面的稻苗郁郁葱葱,迎风摇摆。
这秧苗竟然非常不错!秋采萍的心放了下来。
德叔看到她,问她:“事情办得怎样?”
他没回去,还不知道陈时盛回家的事。
“盛哥儿回来了,没事了,县令大人判他无罪。”
德叔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无事就好。”
他哪能不知道,肯定又是秋采萍去找的人,他也没想到这三林一死,秋采萍就像完全换了个人,之前哪有这本事?
“叔,这秧苗长得可以啊!快要翻田了吧,到时还要一株株插下去,四月底要插完。”
“嗯,你家的田地你信叔家帮你翻完了,不要担心!”
秋采萍还不知道这事,现在更加落下心来,翻完了就行,家里没有家畜,粪肥少,到时田里都没有肥料,不知道产量能有多少。
这个时候就这样,完全靠天吃饭,有劳力的冬天割些茅草之类沤肥,养大牲口的还会有些粪肥,没有的就那样了。
德叔家也开始翻田,他是打算秧苗够的话,他家的水田全都插上,看着秧苗茁壮成长,他的信心越来越大,能种两季,那一家的口粮就足够了,说不定还能有多。
再说这次发豆芽挣得不少,怎么着也饿不死了。
借白老爷家的银子他已经还了,虽然没到期,还是先还上的好,银子放家里又怕偷,再说欠着债在那里,老两口晚上都睡不着觉!
这个时候可没有提前还款的说法,是按一年后到期的本息还的!
家里四亩旱地,秋采萍没有这么多时间耗在地里,在地里觅食是最艰难的,她打算除了留出够自家吃的菜地之外,全种上红薯,到时做红薯粉也可以。
她一个人又要种田又要种地,哪里忙得过来?
又去地里看了下,果然都翻过了,地角的茶树又长出新芽来,茶叶工坊要开工了!
村里很多人也都在翻地,天气慢慢暖和起来,都要准备种菜。
白弯村地势中间低两边高,两边山坡上有些地方没水灌溉的就只能做旱地,旱地主要种高粱,黍米,红薯和瓜果蔬菜。
舍得花钱请牛来犁地的人很少,都是拿锄头去挖,每家都有一两亩旱地,那得挖上一二十天。
建茶叶工坊这个时候真不是好时候,家家都开始忙活,就连租种白老爷家田地的几户外姓人家,都忙个不停。
村里征兵征走二十来号青壮年,很多人家劳力不够,又没钱请牛来犁地,这个时候请人来建工坊和炒茶叶,怕是请不到!
秋采萍有些发愁,就连她自己,也要抽出时间来种菜。
种子还是要找德婶,各种瓜果蔬菜都差不多这个时候要开种,秋采萍决定先把自家吃的菜种上再说,一边请人一边开种。
还没等秋采萍行动,陈贾信过来找她。
“永安娘,这茶叶工坊,你有什么打算?”
陈贾信的神情还是很憔悴,陈时繁一回来就病倒,更加不敢在这个时候让他知道妻女过世的消息,也是很头疼,但他记挂着这茶没做出来,又怕县里的贵人们怪罪下来。
“信叔,这个时候家家都在忙着翻地,怕是请不到人做工!我想着工坊先不建,先请个三四个人在家里先做着,等村里人忙完再建工坊。”
“事情哪忙得完?田地一开种,就要等秋收才有空了,天天都得在田地里忙活!”
是啊,种子种下去就要浇水,要松土,要施肥,要除草,有些还要搭架子,要翻藤,要打枝,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一天!
陈贾信提出建议:“有些人口多的户还是能匀出一两个人来的,不如这样,先做一批交上去,后续看情况建工坊,你说呢?”
秋采萍沉吟了一下,只能这样了:“那行吧,人手信叔帮忙招,我出二十文一天的工钱,不包吃食,每天做工四个时辰,信叔你看怎样?”
陈贾信说:“就按你说的办,不过我们两家没多少茶树,要收购村里人的,要不要我来出本钱?”
“不需要!信叔,这工坊我表亲给了银子,以后大头也得给他的,我就帮他管一下,赚个工钱,本钱都给了的!”
开玩笑,让别人来给本钱,到时这股份怎么分?她又不缺这三瓜两枣,肯定不能让人来参股!
其实陈贾信也就这一说,他并不认为这茶叶工坊能挣到银子,家家户户都喝的茶叶,能卖多少钱?在镇上都没人买!
就算做得精致些,这些贵人们能给钱?但如果这工坊是他陈贾信家的,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铁定收不到一文钱!
他正想不出呢?听到秋采萍这样说,他暗暗松了一口气。
“那就这样吧,我去家家户户问下,能来的让她们来找你,那茶叶呢,收几文钱一斤,顺便一起问了。”
秋采萍想了想:“看品相两文一斤或者三文一斤,叔你和她们说明白,只要才抽出来的嫩芽,老叶子不要!”
这茶树家家在地头种了一两棵,就是方便采摘的,山上野生的有好大一片,要走很远一段路,而且家里种的树要大一些,叶片也要嫩一些,野生的茶树矮少,长得不茂盛。
“另外,茶叶都找婆娘来做吧,姑娘也行,我还要请人种菜,在门前屋边也要搭个棚子,这些也要请些合适的人做,信叔顺便帮我问下。”
“还要买柴火,还要搭灶!”又想起来一些,秋采萍又加了进去。
真是晕头,看着简单,其实哪哪都是事,她想到还欠田叔家的柴没还呢!
到时买了再还他吧,先把事做起来再说,其实她还想请人帮她做饭,帮她照顾小孩,帮她做衣服……
秋采萍从县城一回来就要建茶叶工坊的事,迅速取代陈时盛回家的消息,成为第一大新闻,席卷整个白弯村!
第一个跑来问的是德叔的两个媳妇,她们自从上次发豆芽菜挣到银子后,天天在家里动脑筋想赚钱的门路。
不到两个月挣了近二十两,这种事要是听别人说,她们是不肯相信的,但这事就活生生发生在她们身上,尝到甜头的妯娌俩,哪肯窝在家里挥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