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突然改制 - 大宋就应该豪横 - 寒江观雪12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大宋就应该豪横 >

第六百八十九章突然改制

官家得女,普天同庆,虽然不是龙子,这也不错了,证明了赵官家有这个能力,只要再接再厉,总会有个结果的。

赵构向老臣证明了他没问题,但事实也只有宫中几人知道,宫里阴郁的气氛和外面的载歌载舞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没出几日,又传出某个妃嫔有了身孕,有些老臣都在感谢上天了,可杨浩知道,这特么全是烟雾弹。

这一次的有孕完全就是个假消息,是故意的,想想历史上说赵构不是没有后代,生了没几个,还全都是女的,现在明白了,太可疑了啊。

相比于他老爹的生育能力,他太差劲了。

想到这里,杨浩不由得有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就宫里这个样子,赵佶的子嗣真的都是他自己的吗?

不过这无所谓了,赵佶人都死了,对于宫里这个事,杨浩也不想参与进去,太乱,甚至感觉到恶心。

这外面到是好消息频传,白河法皇果然和任我行停战了,转过头来就狠狠的干了那些僧侣们一把,僧侣们落荒逃窜,有的逃进了高丽,有的逃到了女真人的地盘上。

不管逃到哪里,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死字,对于这些想着借用宗教来控制民心,甚至扰乱政治的祸害,就不能留着。

不过随后女真王完颜吴乞买高举大旗,声称这些倭国僧侣祸乱了女真州属地,要渡海征讨僧侣。

白河法皇是真的头大了……

这事大宋朝廷表示不会插手,谁让你们没管好自己的僧侣,竟然能够乘船跑到人家女真王那里,还祸乱了民间的,这纯属于女真王的自发行为,朝廷不会过问,也不能过问。

平忠盛疯了,本来就够乱的了,这要是女真王从北方四岛直接跨海过去,若是高丽那边也有人过去,这倭国就当真成了一个战国时代了,群雄逐鹿,特别好看。

这事他是求爷爷告奶奶的想要寻到一个能在赵官家面前说项的人,期望能够阻止女真王的行动,可惜这个时候崔博走了,人不在京城,景王赵杞称病抱恙,概不见客。

如平忠盛如此聪明之人,又怎么会不明白这全是托词的,心急之下求到了杨浩的门前,很可惜又被挡住了,没办法,杨国公今日却是没有时间见客,因为李师师终于要生了。

就这个时候,天王老子来了都没用,天大地大生孩子最大。

之前有了柴思若和李清照的先例,这一大家子都畏惧在院子里,生怕再出个意外,想到这里,大家都看向了杨浩。

当初柴思若难产,天生异象,更是杨浩一顿臭骂,这才有了杨桢的降世,被公孙老道说成了天降圣人,没办法,那天的天气实在是太奇怪了,老天爷也配合着杨浩的表演,硬生生的让赵构都看到了这么神奇的一幕。

谢子瑜是不太清楚当时的细节的,只是知道杨浩的长房儿子是个圣人转世,当时也没细问过,现在听沈霜在一旁细说起来,不免也觉得杨浩太神奇了,连老天爷都害怕的人,这就是自己选择的男人啊。

老杨戬都出来了,老东西也确实是老了,现在走路也需要人扶着,那也要来看看,虽然已经有俩孙子了,可还想要更多,老东西的贪欲是不小的。

结果让大家失望了,李师师虽然也惨痛的嚎叫了一阵,但人家生的很顺利,是个女孩儿。

杨戬略有些失望,但知道自己儿子是个什么个性,到也没表现出来,很大方的大手一挥,所有人有赏。

家大了,生男生女都是有讲究的,杨浩很清楚子孙多了最后会是个什么熊样,生个女儿挺好的,这也是李师师的想法,生儿子就真的不好说了,你看看杨桢和杨浔,摆明了这已经是一文一武了,生多了咋闹。

抱着小叶子看到了新生的小女娃,叶子聪明的喊了一声妹妹,到是让众人忍俊不禁,都说这也好,叶子也有个玩伴了。

不管生男生女,杨家都是开枝散叶的,在这样的家庭教导出来的孩子都不会差。

只不过这李师师产下一女,着实又让某些人伤心不已,就有那么一群人啊,明知道已经不可能的,还要念念不忘的,于是这一天,汴京城里又多了好多醉鬼。

又添一女,也是要去宫中报喜的,毕竟关系在那放着的,赵构听后淡笑:“好啊,你又添一女,朕也有了一位帝姬,这是好事。”

“怎么?官家要赏赐臣?”

“赏个屁。”赵构笑骂:“说正事,那平忠盛可去寻过你了?”

杨浩点头:“臣忙的很,没时间见他。”

“不错,正该如此,女真王出兵,这倭国是慌了的,平忠盛去求过景王,也寻过郑相,现如今是没了办法才找到你的门上,朕是不会见他的。”

杨浩无所谓的说道:“这倭国啊,打啊打啊的,时间久了,他也就习惯了。”

赵构白了他一眼:“只是他如此这般,朝中终会有一些不明就里的朝臣会上折子,朕决定了,裁撤三省,改三省为内阁,就在当下解决了这件事吧。”

杨浩一惊,还是觉得有些过早,三省六部制毕竟这么多年了,是有些根深蒂固的,郑居中是同意了这样的改制,但真的要改,会不会受到太多的阻挠。

这可是一次大变动啊,三省变为内阁,加设六部给事和通政司,不说能不能马上上马,最起码短暂的时间里,大宋内部是混乱了。

见杨浩的表情如此,赵构就笑了:“朕知道你在想什么,乱是肯定会乱一阵子的,不过早乱晚乱都是一样,恰好这时候乱一下,才能表明大宋没有时间去理会倭国的事情,不是吗?”

这么一说,杨浩就明了了,还是个一石二鸟的做法,到是把倭国玩进去了。

“既然官家决定了,臣定会鼎力相随。”

“好,有你支持朕,朕就放心了。”

有没有这个支持是无所谓的,当君臣一心要做些事情的时候,总是可以做成的,如秦孝公与商君,当然,历史上变法者的下场都很惨,不过杨浩不怕,在老子有生之年,一定将那些想置我于死地的统统弄死,省的麻烦。

当然,要做这事也不是赵构一句话就可行的,还是召集了郑居中,杨时,景王赵杞,童贯以及六部尚书等等要员齐聚。

前有王荆公的变法为例,虽然王荆公的下场也不好,但大宋的官家们也都不傻,和秦王们玩了同一个套路,你变法是为了我好我知道,但是守旧派要杀你我没办法,你死就死吧,你的东西我还要用着。

王荆公名义上是失败了,但真的失败了吗?推翻他变法的诸如司马光等人落到什么好了吗?当初那些推翻变法的现在不也都完犊子了?

赵佶在位期间甚至还沿用了很多新法,其实有些事情大家心里都明白,只要没有跳出来作妖的,变法就可以试运行,在试运行的时候再看是不是符合朝廷当下。

所以要说反对,没有的,郑居中杨时赵杞都是提前通过气的,以文华阁为内阁,设立五大学士,通政司通传各部各州各府文书,六部给事分门别类。

分化了相权,也让官家省事了不少,内阁五学士以票拟的形式来确定事情可为不可为,定下各项事务的基调,这种模式也让朝廷运转上更为通畅。

都不是傻子,很清楚这种改制后是利大于弊,加上这六部尚书就不可能反对,怎么说?那就干喽。

只是在大动作之前,侍卫司,殿前司全都换防了,林冲朱仝等人是紧锣密鼓了起来,开封府的差役们也都动了起来,怕就怕就个什么万一的。

还得提一嘴,李朝阳这位老捕头终于是被吴择仁调到了刑部去了,立过大功的李茂春顺理成章接替了这个位置,这小子也是机灵的很,知道自己不可能跟随叔父的脚步,也没奢望真的能成为杨国公的眼前人,索性就一门心思的充当了林文清的心腹。

其实杨浩也想到了一点,赵构之所以这么冲动的要改制,或许也是想要让人遗忘了姜醉媚生下一个帝姬的事情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