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皇太女什么的,朱淑娴(苟子)是肯定不会去当的。
朝廷册封又怎么样,只要朱淑娴(苟子)本人不回洛京,那就是李婉华册封她的,朱淑娴(苟子)当无事发生。
唯一受益的,大概就是老太太了。
因为抚育皇太女有功,她受封正一品慈国夫人,被垂帘听政不爽,直接上位当女皇的李婉华接回洛京奉养了。
老太太晚年孝子贤孙环绕,好不幸福。
可不得使劲地孝顺嘛。
一家子除了这位老太太,根本没有谁拿得出手的,老太太活一天,诸二爷一家子的富贵生活就多享一天。
诸家对皇太女有恩的,只有老太太,一旦老太太去了,皇家加注在诸二爷一家的各种好处,绝对会立马收回。
老太太故去后,据说诸二爷哭得好不伤心,多次昏悸过去。
老太太这一辈子,倒是真的做到了,靠养孩子荣誉一生,死后极尽哀荣。
只是,这些朱淑娴(苟子)都没有参与。
在老太太接受朝廷册封,宁愿带着诸二爷以及两个继孙回到洛京的时候,朱淑娴(苟子)就明言过,为了躲避麻烦,这辈子她是绝对不会再回洛京的。
也别说什么血脉至亲,亲生母女没有隔夜仇这样的傻话。
朱淑娴(苟子)很认真地认为,在她的生母权衡利弊,明知阴谋都要放弃她的一刻,她们之间,就不存在任何情分了。
朱淑娴(苟子)和华贵妃两母女间隔阂,可不是一方将整个大辉盘下来,捧到另一方手上作为赔礼能解决的。
这么说听着或许有炫耀的成分,也显得朱淑娴(苟子)有点不识好歹,但是是事实。
在这层出不穷的阴谋下,朱淑娴(苟子)能平安长大,还没有长歪,靠的是她生而知之,天生优秀。
和什么祖宗庇佑、上天优待没有任何关系。
只要回想幼儿时段那险境横生的生活状态,朱淑娴(苟子)就没法原谅华贵妃……哦,李女皇。
而且重点是,她是真的对所谓的大辉皇朝没兴趣。
比起关在洛京皇宫那小片天地,做着为天下苍生起得比鸡早,睡得比谁都晚,还得时时刻刻勾心斗角的天下至尊,她更喜欢领着尤金尤银老大夫,慢悠悠地四处游玩。
嗯,顶着大辉皇太女的头衔,背后领着一群黑衣人的,在大辉最美、最有特色的城镇中,领略各种地域风光。
顺便帮忙督查一下地方政治。
督查政治这玩意,真的是不得已而为之,也不是朱淑娴(苟子)干的。
都是黑衣人们为了朱淑娴(苟子)的旅途舒适顺利顺手干的,朱淑娴(苟子)最多是出个名头。
敢坑她干活,那就是打得少了。
李女皇可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对孩子,亲生孩子也一样。
特别是朱淑娴(苟子)这个皇太女还不单纯是为了弥补她对亲女儿的愧疚补偿而册封的,而是政治妥协需要,因为她只有朱淑娴(苟子)这么一个朱家血脉亲女儿,需要朱淑娴(苟子)坐镇洛京,以方便她获得最大的政治利益的时候。
朱淑娴(苟子)多次拒绝册封,是真的惹怒了这位忍耐力有限的女皇亲娘了。
天子一怒的强硬手段自然就动起来。
可惜,朱淑娴(苟子)也不是好惹的,来谁揍谁。
第一批随行的黑衣人,几乎都被她揍了个遍。
她从不杀人,只是根据上门找茬家伙的态度,选择废不废了对方。
当然,如果资本雄厚的,有点交情的,花个十倍价格,从她这里买到废掉武功后恢复的药物也不是不可以的。
不过,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多了朱淑娴(苟子)管他们去死。
不是贪钱,而是……
怎么说呢。
算是看在李女皇她即使最生气,对她这个亲闺女用的都是光明正大的手段的份上吧。
为了让朱淑娴(苟子)乖乖自动的回去,李女皇没少利诱哄骗,激烈一点就是出人来强掳。
除此之外,倒是没干啥私下胁迫威逼的事。
像是拿洛京养老的老太太做怪、像是拿她游历所在地方的老百姓威迫这些。
虽然朱淑娴(苟子)不见得会屈服,但是李女皇做了是一回事,不做又是另一回事。
哦,李女皇不仅自己不干这样的事,还对所有敢揣测上意自作主张对朱淑娴(苟子)用些不上台面手段的人,施以雷霆般的报复手段。
主打就是一个,她们母女的事情,谁都没资格管。
朱淑娴(苟子)有一段时间都要怀疑,对方是不是真的想要她回洛京。
不过,这都是闲暇无聊时的瞎想,在意是不太在意的。
比起这个,每到一个地方,就记录发掘地方的特色特点,给地方留下一块武学丰碑,才是朱淑娴(苟子)最在意的事。
武学丰碑,是朱淑娴(苟子)特意弄出来的,初级武学入门知识的小人图版,足够天赋的人,不需要会文识字,只要有眼睛,看得懂图画,或者说,有手,摸得着凹凸的石板,都能学会。
朱淑娴(苟子)自然不是那种有为天下苍生意志理想的人,只不过是游览途中,闲时无聊的在一个小村子教会了一群小孩子武术后,发现她修仙造仙石的速度突然加快了许多的,才会有的想法。
当然,能让她修仙速度加快的事情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