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村里变化:科学种植引发的关注浪潮 - 重返1983:我的农场通万界 - 三更不困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8章村里变化:科学种植引发的关注浪潮

随着冉辉家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里人开始对这个刚刚高考落榜的年轻人刮目相看。

新衣服、收音机、不锈钢餐具,这些在当时的农村都是稀罕物,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和议论。

这天清晨,冉辉正在地里查看蔬菜生长情况。

系统升级后的数据分析功能让他能够更精准地掌握土壤和作物状况,使他的种植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小辉,你这菜长得真好啊!”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地头传来。

冉辉抬头一看,是村里的老农王老实。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一辈子种地,在村里有着”种地老把式”的美誉。

“王大爷早啊,您这是要去哪儿?”冉辉笑着问道。

王老实走到地边,仔细打量着冉辉的菜地:”我听说你这地里的菜不一样,特意来看看。”他弯下腰,摸了摸一株西红柿的叶子,”果然不一样,叶子厚实,茎秆粗壮,这是要结大果啊!”

冉辉谦虚地说:”都是些科学种植的方法,没什么特别的。”

“科学种植?”王老实来了兴趣,”我种了一辈子地,就知道撒粪、除草、打药,你这科学种植是怎么回事?”

冉辉想了想,决定分享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说,不同的蔬菜需要不同的土壤环境。有些喜欢酸性土,有些喜欢碱性土;有些需要多施氮肥,有些则需要多补钾肥。还有水分管理,不是所有蔬菜都喜欢大水漫灌...”

王老实听得连连点头:”有道理,有道理!我就说我家的茄子总是长不好,原来是土壤不合适。”

两人正聊着,又有几位村民走了过来。他们都是听说冉辉家这段时间变化很大,特意来看看情况的。

“小辉,听说你家买了收音机?那可是好东西啊!”一位大婶羡慕地说。

另一位村民则直接问道:”你这菜卖到哪里去了?怎么能卖这么好的价钱?”

面对村民们的好奇,冉辉耐心解释了自己的种植理念和销售渠道。他强调高品质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以及与机关单位和饭店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其实,只要肯下功夫,科学种植,大家都能种出好菜来。”冉辉真诚地说。

村民们听得似懂非懂,但都对冉辉刮目相看。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轻人,竟然懂得这么多,还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好,确实不简单。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村支书张大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菜地边。

“小辉,忙着呢?”张支书离很远就说道。

冉辉连忙迎上去:”张支书好!我正在查看菜地情况。”

张大山环顾四周,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点了点头:”不错,不错!听说你这段时间做得很好,家里条件也改善了不少。”

“托张支书的福,”冉辉谦虚地说,”多亏村里支持,让我承包了这几亩地。”

张大山摆摆手:”这是你自己有本事。我今天来,一是看看你的情况,二是想和你聊聊。”

其他村民见状,识趣地散去了。冉辉邀请张支书到地边的大树下坐下,两人开始交谈。

“小辉,村里人都在传你的事,”张支书直言不讳,”说你种的菜特别好,卖的价钱特别高。有人羡慕,也有人不信。我想亲自来看看,了解一下情况。”

冉辉点点头:”张支书,我确实用了一些新方法,效果还不错。”

“能具体说说吗?”张支书显得很感兴趣。

冉辉思考片刻,决定分享一些实用的种植知识,但隐去系统的部分:”首先是土壤改良,我用了堆肥和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次是科学施肥,根据不同蔬菜的需求,合理配比氮磷钾;再次是水分管理,根据天气和作物生长阶段调整浇水量和频次;最后是病虫害防治,尽量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

张支书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这些方法听起来很科学,但普通农民可能不太容易掌握。”

“其实并不复杂,”冉辉解释道,”关键是要理解原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如果村里人有兴趣,我可以分享一些基础知识。”

张支书眼睛一亮:”这个提议很好!最近上面正在推广农业科技,如果你能给村里人做个培训,传授一些科学种植的方法,那再好不过了。”

冉辉没想到张支书会有这样的想法,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扩大影响力的好机会:”我很乐意,不过我的知识也有限,只能分享一些基础的东西。”

“基础的就很好!”张支书拍板决定,”这样,下周村里开个会,你来讲讲你的种植经验,我会通知大家参加。”

两人又聊了一些村里的发展计划。张支书透露,县里正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高效农业,冉辉的做法正好符合这个方向。

“对了,听说你想再承包一些地?”张支书问道。

冉辉点头承认:”是有这个想法,不过目前还在观望,想先把现有的地经营好。”

“这想法很稳妥,”张支书赞同地说,”如果你真有需要,可以跟我说。村里还有一些撂荒地,条件虽然差些,但价格便宜,可以优先考虑你。”

冉辉感激地说:”谢谢张支书的支持!等我准备好了,一定第一时间找您。”

张支书临走前,又仔细查看了冉辉的菜地,对那些长势喜人的蔬菜赞不绝口:”小辉,你这菜确实与众不同。希望你的经验能带动村里更多人致富。”

送走张支书后,冉辉继续忙碌着。他知道,自己的成功已经引起了村里的关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分享知识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核心技术。

晚饭时,冉辉将张支书来访的事告诉了家人。

“张支书亲自来看咱们的地?”父亲冉建国惊讶地说,”这可是给咱们家面子啊!”

母亲李秀英则有些担忧:”小辉,你要给全村人讲课,准备好了吗?”

冉辉笑着安慰母亲:”没事,我只讲一些基础的东西,不会太复杂。”

妹妹冉晓丽兴奋地说:”哥,你太厉害了!都成'老师'了!”

看着家人脸上的自豪,冉辉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重生回来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家人的命运,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饭后,冉辉开始准备下周的”讲课”内容。他决定从最基础的土壤管理和水肥调控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科学种植的理念和方法。这些知识对村民来说既实用又容易理解,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系统,记录村里变化。”冉辉在心中默念。

【村里变化记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