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屠城之日(1)
是日,四月初四,大魏起兵攻打大虞北境,以不可抵挡之势攻破云都等城,杀烧掳掠无数,三个月来一路杀到京城,直至七月十五这日中元时节,浩浩大军安营扎寨与京城十里之外,血刃直逼大虞皇室!
“大魏的儿郎们!朕的将士们!当年大虞屠戮我大魏边境多少年,杀害我大魏西南多少子民!今日,我们不仅要杀尽大虞兵将,更要为那些死去的百姓报仇!!想想我们那荒坟满地的恪剌喀山!想想我们烽禾城城头那悬挂着的数百颗人头!想想当年,我们的家人受了多少难!吃了多少苦!”“当年大虞的皇帝打压我大魏边境,十日屠城!今日,待我等攻破这扇城门,杀进皇宫,将这屠城令,悉数还给大虞!朕许你们滔天富贵——只要有谁能取了那大虞皇帝的项上人头,朕回去后,即刻封他为一品军侯!赏黄金,万两!”
“天佑大魏!此战必胜!”
“杀入皇都!十日屠城!”
“屠城!屠城!!屠城!!!”
陵靖帝带着七十万雄兵御驾亲征,这一路上他虽接连折损十七员大将,耗掉了近五十万精兵,但是对比大虞数以百万计的伤亡,此次战役他却是损失颇少,让他信心猛地膨胀,连带着军队也日益士气高涨。
陵靖帝目光如炬,句句掷地有声,激得阵前的将士们个个热血沸腾,不住的高呼应和着他。
高举起长剑,陵靖帝想起临出行前与阴姬的一番云雨,胸口熨帖她亲自交付的三张符箓,身子就忍不住火热起来,这数月来的杀戮几乎让他杀红了眼,而近在眼前的大虞皇都也让他禁不住浑身躁动,满目猩红,他只觉得身体里有一只猛兽在不断的嘶吼,亟待宣泄:“杀——”
“杀——杀——杀——”
号角声沉闷而绵长的响起,士兵们如同虎狼一般的冲向了京城皇都,那是他们即将功成名就的地方!也是他们可以报仇雪恨的地方!更是……那大虞皇帝所在的地方!
炮火轰隆隆的被扔进城内,像是从天而降的惊雷,一声又一声在京城的街道上炸开,惊叫声、哭喊声乱成一片,纵横遍地的尸体,血流成河的地面,黑烟如腾云般升起,眨眼间,繁华都城沦为人间地狱!
“众将!!随我上城楼!!!”墨家家主墨衡领着驻守京城的墨家军攀上城楼,奋力阻挡爬上城头的大魏士兵,有条不紊的指挥着众人守城,带着最后放手一搏的悲怆,一字一句都用尽了全力,“都给本将听着!!我大虞的儿郎,绝不投降!绝不投诚!绝不对仇敌俯首称臣!!今日,即便是死!也要无畏的战死,谁都不准弃械而逃!!”
“是!!!”
墨家军赴死将大魏军队堵在城门外,轩辕家一众人则于众朝臣一起长跪于皇宫勤政殿外,哀声苦劝景宣帝速速离开,莫在停留于此处。
“皇上!大魏军队已然杀到城门外,若是再不离开,就真的来不及了啊!”轩辕家的老太爷年逾八十,对着紧闭的勤政殿大门高声哭道,而后以头抢地,“我轩辕一家辅佐皇家黎氏数百年,今日大虞国难临头,臣等死不足惜,只是皇上……是我大虞圣主,若被那大魏贼子辱没杀害,大虞就真的没有东山再起之日了!还望皇上能够忍辱负重,不要意气用事啊!!”
“皇上!臣愿以己身为皇上挡下战火烽烟,还请皇上,速速离开皇宫!”
“臣附议……”
“臣也愿意……”
“……”
“皇上,您还有两位公主!身为一个父亲,您难道要您的女儿们都跟着您一同陪葬吗?!”暮子青身为景宣帝的贴身侍卫,此刻就站在景宣帝身侧,听外面百官众臣皆是苦苦哀求,看着景宣帝僵硬的背影,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不禁心一凛,跪倒在地,挖心掏肺的嘶哑说道,“当日灵妃娘娘离开曾断言大虞亡国,难道,您就真的打算让这大虞亡了吗?”
景宣帝猛地一震,转过头来看着暮子青:“灵儿曾断言……大虞亡国?”
暮子青咬了咬牙,说道:“是。那日晴儿回到微臣家中,传灵妃娘娘之令,要三大世家所有修仙之辈尽数离开京城,大虞将亡,我辈修士不可插手战乱之事。可是皇上,大虞命中有亡国之数,难道您就真的认命了吗?您的臣子百姓、您的江山社稷,多少性命都寄托于您,您就真的因为一句‘天命所归’要弃他们于不顾吗?”
景宣帝身形晃了一晃,想起那日暮妙戈临走前与他的几句诀别,心头大恸,嘶哑着笑了几声,胸腔内却撕扯般的剧痛:“亡国……亡国……因为大虞将亡,所以你才连多留几日也不愿意……朕救下你,倾负于你,赠与你麒麟宫,对你百般好,原来都只不过……是一个客居停脚的落定之处罢了……洛仙灵、暮妙戈,你当真狠心!”
“皇上……”
景宣帝撑着龙案喘了喘,双眸通红,好不容易才忍住了落泪的冲动,一字一句的念道:“宣,锦衣卫!”
“是!”
抬手抽出一卷丹青,景宣帝将其展开,看着画上一袭天青色长衫的绝美女子,视线在她眉心青莲印记停留了半晌,终究还是将其合拢了丢进了火盆之中,而后又抽出一卷,目不斜视的也扔了进去……看着它们一点点被烧成灰烬,眼神渐渐凝固变冷。
一年来,多少个夜晚,他执笔描绘她的眉眼,到头来,却是真心错付。他的深情,他的真心,她却从未入眼过,甚至他这个人,她也从未放在心上过。
在她心中,他怕是从未有过丝毫的分量。
云脉山,暮妙戈独自开辟了一个山洞,捻了一个手诀开了通天镜,将京城此刻的情景尽数收纳入眼中,见景宣帝已然召集了锦衣卫准备离开皇都,暮子青也寸步不离的守在身旁,微微的松下一口气来。
若是景宣帝至死也不离开京城,事情倒是会变得更麻烦一些。
“师父。”暮妙戈将山洞开在了悬崖峭壁上,暮之晴只能踩着藤蔓一点点的爬下来,挂在洞口晃荡了几下才跳进来。
“还在难过?”暮妙戈转过头来看着暮之晴红通通的眼睛,对她招了招手示意她到身边来,“这都过去三个多月了,你连筑基期的境界都稳定下来了,怎么还是和小孩子一样……”
轻叹了一声,暮妙戈也知道她伤心的是何事。
“晴儿,为师可有和你说过,为何修仙之人要斩断尘缘?”
暮之晴摇了摇头。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暮妙戈从石床上走下来,牵着暮之晴的手缓缓走了几步,脚下云雾渐起,两个人身影渐渐隐匿在其中,缓缓消散,“今日,为师就告诉你,这是为何。”
暮之晴微微睁大了双眸,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眼前的场景就倏忽换了一个,原本简陋到四壁空空的山洞,陡然间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间小道,暮之晴一时间没回过神来。
“此乃鬼界黄泉路,所有死去的阴灵都会来到这里,这条路的尽头自会有引渡使接洽,渡忘川河、过奈何桥、饮孟婆汤、入轮回道,重新转世为人。”暮妙戈抬起手指着林外那条土黄色的宽厚道路,缓缓对暮之晴说道。
暮之晴顺着暮妙戈的手指看过去,却见那路上密密麻麻的走过一群半透明的灵魂体,或锦衣华服,或衣不蔽体,或神色麻木,或哀怨泪流……种种姿态神色,均不一样,全然与书中所说的不同。
“师父,他们……”
“这一条黄泉路是从天玄大陆牵出来的,这些人都是才刚刚死去的。”暮妙戈见暮之晴一脸困惑,复又笑着解释道,“他们尚未饮下孟婆汤,自然是还有生前的记忆的,神态不一有什么好奇怪的。”
停了半晌,暮妙戈又牵了暮之晴踏空而去,一路掠过忘川河与奈何桥,停在了桥头这岸的岸头,示意暮之晴看那些从桥上下来的人,抬手指了指走在最前端提着灯笼的白衣女子,说道:“他们生前并无大错,所以死后也不会有什么为难他们的地方,引渡使会引他们入轮回道重新为人,富贵命、贫贱命都各自有天定之数,轮回道自会裁断。”
顿了顿,暮妙戈手指一转又指向了另一个扛着灯笼的黑衣男子,道:“而他们,生前都曾满手血腥,甚至有人还曾屠戮天下,再转世时则坠入畜生之列,不可为人,轮回道亦有定夺。”
“晴儿,这尘世间的生死不过是一场轮回。今日死,明日生;今日生,明日死。从未有过什么绝对之数。”暮妙戈看着暮之晴,抬手轻抚过她通红的双眼,“即便你母亲今时殒命,轮回之后,她依然能够重新开始新的生命。她依旧还是她,只是,再不是你母亲而已。”
暮之晴微微一怔,注意到暮妙戈的措辞,连忙追问道:“那父亲呢?父亲也是炼气期的修士,若是他殒命了,又会如何?”
暮妙戈看了她半晌,只是叹了口气,牵着她又来到了另一处,那是一个望不到尽头的池塘,池中开满了血色的莲花,水面之上还矗立着一根根漆黑的铁柱,以巨大的锁链困顿,虚空之中阵阵惊雷落下,那雷竟是妖冶的猩红色,一声一声的砸下来,炸开巨响,震得人耳膜刺痛。
“此乃鬼界血炼池,修士陨落后自会到此处来。”暮妙戈指着池塘中开满的血色莲花,缓缓说道,“我等修炼乃是逆天而行,除却三魂七魄外,另还凝成元神,又有修为在身,自然非常人可比。等闲修士陨落后,三魂七魄飞散消逝,元神则会在这池中化成一株血莲,生前年岁几何,这血莲便会开几年。”
“就像你。若是现在殒命,这池中你的这株血莲十六年后便会消散于虚空,化为乌有,从此后,四界之内再无你任何踪迹可寻觅。”暮妙戈眼眸深深,转而又继续说道,“而若是这名修士生前铸下大错,死后他的魂魄将被囚禁在这池底,时时刻刻受着红莲业火炙烤,而元神则被困于天方柱内,受天道刑雷日日劈斩,直到还清他所有的罪孽后,方可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