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打一辈子仗,没见过这情况! -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 三天四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53章打一辈子仗,没见过这情况!

南临县的主人是刘协,但实际上人们认为的父母青天一定是张韩。

百姓几乎都知道,张韩心善,见不得吃不饱饭的穷人,所以能进南临山的,基本上都是已有田土收成的百姓,每年的粮食收成都有结余,还能卖出去换成钱财。

这是能进南临县为居民的基本条件,换句话说,南临县的屯民,都不算在百姓范畴之内,他们是登记在军籍册中,立功换身份的。

而这上万百姓没有粮食之忧,自然而然就能有余钱做商贩,商贩的生意多了,钱财也就更多。

除了这些之外,在两年半之前设南临县的时候,张韩曾经将已经快要废弃的五铢钱大量收集到县内,商户可以流通。

现在牙行的商品,更是可以用五铢钱来换取,这样一来,暂时就可以把五铢钱的效力再拉回来。

比如曲辕犁,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力,提高开垦、翻土的效率,当年在军屯时可以由军队提供,那时候数量也不多,只有少许人能用上。

做工的人多了,小商贩的日子自然也好过,张韩开设的许多铺子也都人来人往,消耗钱财以流通,形势一片大好,如此人越是多挣钱财,就有越多的钱存入钱行,同样牙行的收入也更高。

“我曾经以为,大汉颓丧,已是行将就木,半入黄土,惟有我们这种当世大儒,才能真正拯救大汉,救万民于水火,青史留名,彰显百年所学,报数百年之恩情!”

而那些识字懂算术的白丁之身,亦或是寒门之人,也不必在家中苦读,到处走亲访友,都能在牙行、钱行找到工作,朝堂又派遣清正廉明之士,来督南临县之运转。

华歆是真的没想到,荀彧、贾诩、杨彪等人,都在暗中相助张伯常,连陛下都是心向着他,这个人身上不知到底有何魔力,能让这么多人都愿意扶助于其身。

一月之前,不知为何袁军忽然间退守魏郡附近,又分派重兵去把守各个要道,当时曹操得到消息,查明了袁军的进退变动,当即判断出定是张韩私自出兵,威胁到了魏郡附近。

陛下如此,丞相如此,现在连这位士人领袖般的杨公也是如此,暗中甚至不惜以衣钵相帮,此前一直想不明白,现在算是稍稍看明白了。

华歆并未作何回应,只是一只手在坐榻的扶手上紧紧地捏着,一时间有些迷茫,心情也十分紧张不安。

城内粮行中可以把多余的粮食换成钱财,而且可以接受价格的浮动。

于是按照以往两人默契配合的经验,直接多方出兵,直取黎阳。

如此连通之后,人人都自发去求工来做,根本不是当年被抓去做壮丁的光景,这都是有钱赚的,让他们出多少劳力,都愿意。

……

又二十六日。

我已在许都没了党友,暗中还要投效他处,而丞相府,暂且还没有第二个势力出来,这倒是颇为艰难。

千年间倒是也有聪慧的人研制出了粗盐的制法,私自贩卖私盐。

“是是是,君侯说得都对。”

牙行开设之后,接连火爆,南临县人均入其中,求取各类商品。

许都的官吏一直都关注南临县的状况,如何不惊叹。

“这么多东西,我就不信不能让百姓更为舒适。”

曹操原本打算派出一万人做引,去吸引袁军注意,那一万人他是打算不要了的,没想到省下了,以极少的牺牲,便攻下了袁绍大片领土,赚大了。

“又不动军资、固城之基,天下少闻之事也,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不出数日,这些人就会自然把消息传到全县,更何况这里面还有很多张韩安排的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托。

“不是羡慕,”杨彪回头来看向他,双眸凛起,已是颇为严厉,“而是后进之学,远超墨守之陈规,所学当进也,年轻人为当意气风发也,不该囿于学。”

华歆按照以往的经历去思索,知道张韩现在最缺的就是门生故吏,不过是因为这位君侯现在还很年轻,是以不会过多需求,但接下来很可能编织的,就是此等羽翼了。

工造营现在还在研究海水晒盐之法,司农交由工造营司造,其实还是交给张韩,官盐掌控源自春秋,而后秦制一直集权,不可让制盐之法外泄。

就在这个时候,衙署推出了第二道告示,引起了全数人的围观,那是招工的告示,管家开设衙署居多,牙行需要牙人、钱行需要管事,甚至于工造营,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但愿如此吧,君侯心中有数就好,接下来数年之内,北方一旦安定,治理富足之法,应该有一个长足的道途,一旦如此,接下来便有了可以沿用之法,持续不断的发展,一旦冀州、幽州全部归顺,那就是真正的百废待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工匠技艺精湛者,大多掌握在大匠的手里,普通的工匠都没有这能力。

公告发出之后,很快如同潮水一般迅速荡漾蔓延,很快传遍了整座城。

大战之下,一夜攻破三座坚城,几乎将魏郡南部的所有县乡全部收取,只剩下邺城一座孤城,袁军重兵节节败退,整个战场在分割之后接连在一起,让袁尚、袁谭不得不把大军缩到邺城之中。

牙行收五铢钱为主,金银、黄金等同价换算,钱庄亦是收五铢钱为准。

“嗯。”

他也想说这事好事,可心底里却总觉得形势十分危急,张韩能在殿上堂而皇之的说出劝进之言,现在导致本来与我走动过多的人,都已避而不谈,乃至暗中责怪我是背信弃义,暗投张韩麾下。

乐坊雅舍……学府。

“呵呵,无妨,先换功绩,造福乡里,而后缓缓推及,越广则功绩越多,这牙行、钱庄的钱财,不是随便哪个郡县都能推行得起的。”

“我只是身在御史之位,在职所言罢了,乃是职责所在,张韩从以往的经历来看,他对政事并不是那么擅长,他最擅长的应当是内治和军事。”

此前,如此行事本事一招妙棋。

“老师教导学生识字学文,能懂理即可,至于君侯之学,学生也并不羡慕。”

此告示一出,更是让南临县周边的人均踊跃起来,家中有田土者,可以分一些人力照看田土,而多余的人丁就可以在县内做工,来换取钱财,钱财可以在南临县流通,买到肉、米、酒甚至是官盐。

他的儿子蒲元,这几年长大了些许更是见到张韩的时候就会追着他屁股后头跑,学习工匠技艺,让张韩帮他鉴定锻造之物。

这个档口,张铭已经把话说得差不多了,牙行与钱行的意思都告知了百姓。

倒也是颇为奇怪。

在许都各官吏收到消息之后,反应亦是各有不同,这时候,曹操传来的班师回朝的消息。

因为他真的能带来繁华,带来平静。    ……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