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劝说 - 晋末长剑 - 孤独麦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1459章劝说

第1459章劝说

庾亮在城内有宅,但他一般住在城外,无他,宽敞、明亮。

宅中除了一些仆婢、侍妾外,就只有庾亮一人。

大冬天的,他还命人在院中摆了张桌子,说要一边品茗,一边赏梅。

宋纤只笑吟吟地看着这一切。

他年纪大了,功名利禄之心淡泊得很,要不然当年也不会隐居酒泉南山,数辞官爵了。但没办法,他背后还有一个大家族,还是在平凉之役中站在张骏一方的大家族,若还不给梁廷面子,别人可就不给他面子了。

太子太师这个职位正好,不用管事,身份还清贵,只需偶尔提提建议,或帮着太子拜访一下他人即可——一般的拜访也不会由他出面,毕竟是太子太师。

今日拜访庾亮,倒正合适。

“宋公且坐。”庾亮伸了伸手,道。

宋纤也不推辞直接坐下了。

庾亮拍了拍手。片刻之后,一名美婢走了过来,素手芊芊,开始为两人煮茶。

“倒是好几年没见到元规了。”宋纤凝视了下庾亮,道。

“我就是个劳碌命。”庾亮说道:“未及弱冠,被天子拉到广成泽开荒。成家之后,又为今上四处筹粮,一月之中,能待在家中的没几日。及至后来,又辗转各地为官……”

说到这里,庾亮微微叹息,神色复杂看起来不全是装的。

“元规,陛下是信重你的。”宋纤说道。

庾亮倒是不否认这点。

平心而论,他对陛下是绝对忠诚的,并无异心,奈何陛下总不给他机会。

政事堂已经有梁芬、氾袆、刘闰中、王雀儿四位平章政事了,他们又是什么出身?什么来历?

梁芬倒是出自名门,乃汉大将军梁冀族裔,庾亮是认可他的。

但其他人呢?氾袆是凉州降人刘闰中乃上党羯胡,王雀儿则是东海军户,他们——哎,你别说,这四个人还挺有代表性。

但庾亮还是有些不满,怎么着都得出个河南宰相吧?之前有羊曼,但他老迈不堪,已然回家荣养了,不该补个河南士人上来吗?他庾亮庾元规就是最合适的,可天子就是不给。

“但陛下终究还是有些疑虑……”宋纤又道。

“何虑之有?”庾亮说这话时,心底都有些委屈了。

“国朝新政,陛下所重也,度田括户便是其一。”宋纤说道:“君乃颍川人,河南士林所重,而今又要度颍川之田,值此之际,元规你觉得陛下会不会有疑虑?”

庾亮眉头一皱。

确实,换谁来都会迟疑。当了平章政事,可以施手段的地方太多了,单一个卡住官吏升迁就很要命。实在不行,让郡中正把你家门第降一等,让你吃个暗亏。或者干脆明着来,授意太守或刺史,不给你或姻亲家族孝廉、茂才名额,办法太多了。

见庾亮不说话,宋纤轻叹一声,道:“老夫以前说过,庾氏乃后族,如何自处,其实很有讲究。天下事,贵乎中庸。”

说到这里,他认真看了庾亮一眼,道:“凡事讲究一个度啊。”

庾亮沉默不语。

这么大的人了,怎么可能想不明白这个道理,问题就在于度太难把握了。

“颍川、河东要度田了,太子会坐镇梁县,征辟属吏,具体操办此事。”宋纤说道:“此事说易易,说难难,重在用人耳。故殿下会征辟一些冀州人、幽州人入幕府,免得被人说闲话。但颍川——”

话到这里,宋纤没有再说下去,但其意已明。

庾亮坐正了身子,问道:“太子想让我出面劝服颍川诸族?”

宋纤微微颔首,道:“这也是陛下之意。”

庾亮又陷入了沉默,宋纤耐心等着。

许久之后,他长叹一声,道:“我岂不知度田乃国策,可太子若恶了颍川士人,将来又有何人可用?”

“元规,你意气用事了。”宋纤轻叹一声,道:“天下英才何其多也。何必拘泥于一地?幽州、并州、雍州俊彦欲投于太子门下者,不知凡几。梁县开府,必有左右长史、左右司马、参军、主簿、从事中郎、录事等幕职,很多人甚至想舍弃朝廷官职,就为了能进这个幕府。”

庾亮闻言,有所触动。

自从上次和弟弟谈及经营关西之后,他确实了解并举荐了一些贤才。担任关西转运使后,幕府中也有部分关西士人,长期接触下来,他发现关西士人较为朴实,或许文采不如河南士人,风流气度也有所欠缺,但办事的劲头很足,任劳任怨,整体风气是不错的。

到现在为止,他固然还有些畛域之见,或者不够信任外地人——这也是人之常情,哪朝哪代都少不了——更喜欢用颍川或豫西士人,但对关西人的看法已然有所改观,并不会太过排斥,该用还是会用。

宋纤其实隐讳地点出了这一点。

魏晋以来,畛域之见实在太严重了,你庾元规如果还局限在这方面,那么对自己和太子都不利。

“听闻清理完河东、颍川田亩,陛下还有意清查司马晋立国以来的田籍?”庾亮又问道。    “此必然也。”宋纤说道。

庾亮倒吸一口凉气。这个牵扯面可就大了,得罪的人也多了去了。

这么一搞,士人对太子的观感可能会很差啊。

庾亮凝眉苦思,一瞬间脑子里过了无数种转圜之法,唯独没有请求天子收回成命的念头——从这一点来看,庾亮自认为忠诚于天子,倒也不是假话,他连唱反调的想法都没有。

憋到最后,只来了一句话:“陛下何急也!”

宋纤拿手指敲了敲案几,道:“开过年来,陛下就五十五岁了。正旦之日,万国来朝,天子声望臻于顶峰,此时不办,更待何时?”

庾亮苦笑了下。

携大势压人,这是天子的老手段了,可谓屡试不爽,到现在还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