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第五十三章(长评加更No.1)
第053章第五十三章(长评加更no.1)
从老周家里出来,秦梓需和章弥真皆心绪沉闷,一时无言。
上了车,邹天坐在驾驶位上,望着坐在后座的两人,问道:“接下来你们想去哪儿?”
章弥真看向秦梓需,秦梓需却显得有些茫然。调查至此,她竟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查下去了。虽然搞清楚了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够追索到凶手的线索又几乎全断了。
“你们帮我想想杨莲当年和凶手博弈,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弄清楚这个问题,我才能搞明白该怎么继续查。”
邹天和章弥真其实也很迷茫,邹天没说话,章弥真道:“刚老周说杨莲最后一次来找他时,显得很紧张,她是不是意识到凶手就在后面跟着她?”
“嗯,对。至少她是有这个警惕心的。”秦梓需点头。
“凶手跟着她,是不是意味着杨莲掌握了某种让凶手忌惮的证物?”章弥真顺着推理下去。
“有可能,但逻辑上并不能百分百确定。”秦梓需道。
“我们现在已经拿到了杨莲的文件盒,里面的东西我们都看过了,甚至都不能判断出凶手的身份,更遑论呈堂证供。凶手到底在害怕什么?难不成杨莲确实摸到了凶手的地盘上,惊动了凶手,可她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章弥真试图理清里面的逻辑关系,但她还是觉得头脑混乱。
秦梓需道:“还记得杨莲吞下去的那个金属片吗?我们此前推断,她可能是在被迷晕前主动吞下去的。且她有可能在这个金属片外部做了一层保护,防止被腐蚀。到底是什么东西值得她这么做,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在金属片外层做防护这件事,有证据定论吗?”章弥真确认道。
秦梓需干脆拿出手机,调出蓝信,拨通了刘雪莹的号码。刘雪莹接通时,语气很是惊奇:
“秦老师?你们云南调查结束了吗?”
“还没,我问你啊,那个从白骨胸腔位置取出来的金属片,你们有没有做进一步的检测?”秦梓需问。
“哦,我正准备给您发相关的调查结果呢。是这样的,我们在那个金属片的外层检测出了长链烷烃。这种化学物质出现在土壤里不大寻常。起初我们以为是化工厂污染造成的,毕竟埋葬尸体的那片坡地不远处曾经就有一家化工厂。
“但为了更严谨,我们做了一个土壤测试,取了方圆五十公里范围内多个位置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很神奇的是,其余地区的土壤、包括埋尸地点的土壤,都没有长链烷烃成分。
“所以我们认为这是金属片外层独有的成分。”
“长链烷烃……你指的是石蜡?”秦梓需道。
“对,没错。我们认为金属片外层曾经包裹了一层蜡。”刘雪莹道。
秦梓需看了一眼章弥真,章弥真举起双手,表示自己服气了。
“那你们分析出那个金属片到底是什么上面的部件了吗?”秦梓需问。
刘雪莹回道:“这个很难说,从材料学来看,这金属片是镍钛合金,广泛用于制造业的众多环节。从加工工艺来看,这金属片原本表面光滑,大小基本跟一颗绿豆差不多,形状是弧形片,看上去像是眼镜的金属鼻托。
“我们除了在其上找到了指纹残片,还找到了非常微量的皮脂,只可惜实在太微量了,没能测出足量的细胞核,也就没办法做dna检测。此外,我们还从这个金属片上测出了铜碎屑。”
“铜碎屑?”
“嗯,是丝状的铜,感觉像是铜丝的残留。而且,这个金属片上面有高温形变痕迹,我们通过sem扫描发现鼻托内弧面有局部熔融,这不大像是煤气爆燃的瞬时高温造成的,更像是接触点长时间高温造成的。”刘雪莹道。
秦梓需沉吟了片刻,道:“有没有可能是定时引/爆装置的残留?”
“有很大可能,复杂的我就不说了,因为镍钛合金有应力-温度滞后曲线,这是相变特性的核心表征,反映了材料在温度与机械应力耦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所以我给做了一下温度扫描与应力加载,量化滞后环面积,评估材料的抗疲劳性能。结果是,这个鼻托可能近距离承受过极强的爆炸冲击。”
刘雪莹说了一大串复杂的术语,秦梓需、章弥真都没大听懂,但最后的结论终于听懂了。
“好,我知道了,我们过两天就回来了。”秦梓需挂断了通讯。
“老秦,你真是神了。你怎么总能有这种天马行空的突发奇想,而且还都是猜对了?”章弥真禁不住道。
“这不是天马行空,这是基于事实的合理推测。魔鬼都在细节里,细节的差错往往能颠覆全盘推想。”秦梓需纠正道。
“金属鼻托……嘶……“章弥真环抱双臂,陷入沉思,“如果真是从眼镜上取下来的,难不成,凶手真的用眼镜的鼻托来做了定时引/爆装置?杨莲从哪儿找到的?现场吗?而且,杨莲调查爆燃案时,爆燃案都发生了3年了,她该怎么查?”章弥真迷惑。
秦梓需摇头:“不不不,这里面有个误区。杨莲得知陈老师全家死讯是在爆燃案发生后没几天,9月初刚开学她就找到胥中问情况了。事后她去了哪儿,没人知道。当时爆燃案现场都还没完全清理干净,只是简单拉了封锁线,看守不严,连我都钻进去过。
“我认为她一定去现场了,也许就是在那时,她找到了一点什么,又或者在那时就已经与凶手遭遇,进入了凶手的视野。”
“啊?你进去过爆燃案现场?”章弥真是第一回听说。
“对,爆燃案后我们家就匆匆忙忙搬家了。我爸妈在一周内,就将家里搬空,先到一中附近租了一个房子过渡。开学后就是军训,军训结束后的那个双休日我偷偷跑回去过,钻进去封锁线,想到里面找找看有没有……遗物,但我除了焦炭啥也没找到……”秦梓需回忆道。
“可当时现场应该有消防、公安搜查吧,怎么都没搜出点什么来呢?偏偏让杨莲找出了引/爆装置?”章弥真感到很困惑。
秦梓需道:“因为当时现场就没有好好搜检,爆燃事故发生在居民密集区,周围的老百姓很多都被波及了。有一大帮本身就对门面房做生意不满的人,集体跑到346厂办闹事,要求全面拆除这排门面房,排除安全隐患。军区也有出面,认为门面房是违章建筑,要求妥善处置门面房。当时连政府、公安都被牵连进去,所有人都在焦头烂额地处理闹事的人。
“而且你要知道那是2002年,社会治安糟糕,警力严重不足,一个在人们看来没什么疑点的燃气爆炸案,不值得多少警力投入。
“我印象中,现场搜检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清理现场间隔了将近两周才开始,这两周时间里,现场并不是封锁的,只是拉了线,白天公安有派人看守,但到了晚上,就换成了346厂的人值班。
“至于杨莲到底是什么时候进入的现场,又是怎么找到了证物,都是无法考证的事了,事实证明她确实找到了疑似定时引/爆装置的东西,且她有可能通过这个引/爆装置的残片,锁定了凶手。”
章弥真叹息:“唉……这就是命中注定吧。”
邹天在前面驾驶座上听她们讨论,听得头晕脑胀,有点跟不上了。好在这时一通电话救了他,来电的是耿剑秋:
“你们快回医院,王永荷醒了!”他的声音充满了兴奋的意味。
当邹天驱车飞快赶回医院时,秦梓需在车还没停稳时就开了车门。下车后,她一马当先,飞快冲进了住院部大楼。
章弥真、邹天跟在她后面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邹天不禁惊叹于秦梓需的速度怎么能这么快。
赶到病房门口时,医生正在观察病床上王永荷的眼球状态,耿剑秋站在病床床尾,见他们来了,立刻道:
“刚医生给做了一次脑ct,一送进病房没想到就醒了。”
“这几位是?”医生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