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穿到古代开医馆17关在大牢?…… - 佛系养崽,快乐种田 - 兔耳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3章穿到古代开医馆17关在大牢?……

第103章穿到古代开医馆17关在大牢?……

姚怀德给徐敬庸一个眼色,徐敬庸立刻知道,如果继续跟这个女子纠缠下去,便没完没了了,他是县令,压根不用管她说什么。

“来人,将这个毒妇押入大牢!”徐敬庸直接大声喊道。

沈浅倒是没想到这位徐县令会突然发难,她原本想着,她的马车上有备用医药箱,她今天也将百宝锦囊随身带来了,只要这位县令能找来一个病患,无论是风寒或者是什么别的棘手的病症,有银针在手,她压根不在怕的。

只是,他们完全不给机会,要直接将她关押起来。

沈浅便猜到了,今天无论怎么审都是这个结果,这位县令大人压根就不在意她是否清白,铁了心要治她的罪。

很快便进来了几名衙役,其中两人上前就要将沈浅押出去。

沈浅大声喊道:“徐大人,我何罪之有?难道就因为我是女人,就不能坐堂行医,就不能开医馆救人么?你出去问问全城的百姓,有多少人是吃了我们济民堂的汤药治好了风寒的!?”

上前押她的其中一名衙役,便是刚才送她进来的梁武,他听见这话,下意识顿住脚。

此时县衙门口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刚才还有庆余堂特地安排的人在散布谣言,可此时聚在门口的百姓有不少都是被济民堂治好的,此时听见沈浅喊话,都纷纷在门口跪下。

“徐大人千万不能冤枉好人呐!”

“县令大人,这位沈大夫救了我女儿的命,她是个好大夫!你不能听信小人谗言将她关起来啊!”

“县令大人,我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原本眼看着都没救了,是被沈大夫的银针救回来的啊!”

“是啊徐大人,沈大夫救了很多人的命,之前别家药铺都没有药,庆余堂的药又卖得太贵,只有济民堂愿意提供治疗,咱们全城百姓可都记着济民堂的恩情!”

最开始只是少数几人下跪,后来随着赶来的人越来越多,跪在县衙门口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徐敬庸有些慌了,赶紧让人先把沈浅带下去。

衙役将沈浅关在了县衙的大牢内,锁上了牢房。

沈浅刚才看见徐敬庸的态度便也有心理准备了,她今天出门的时候便觉得这一趟只怕没那么容易回去,没想到果然还是被自己猜中了,这位县令大人没让她说上几句话便直接将她投入大牢,看来今天泠鸢在外头是等不到自己回去了。

沈浅环顾四周,这里的环境比较湿冷阴暗,不过还好的是,衙役没让她跟别人关在一起,给她一个单人间。

就在沈浅准备找地方坐下时,那位衙役去而复返,手中竟抱了一床被子过来。

“如今天冷,沈大夫,你可千万别冻着了。”梁武压低声音飞快地说道。

沈浅微微一怔,然后点点头。

梁武又说道:“沈大夫,你之前救了我家娘子的性命,我念着你的好,你放心,我一定会找机会在县令大人面前为你说话的。”

沈浅听了这话,说道:“不必为我说话,他若真信我是清白的,便不会不给我辩解的机会。”

梁武也是聪明人,这些年在县衙当差,也见过不少世面了,沈浅这么一说他也明白了,他人微言轻,凑上去为她说话非但不起作用,还会把自己搭进去。

“沈大夫,那你多保重,需要什么就跟我说,我换班再来看你。”

沈浅点点头。

此时,徐敬庸虽然把沈浅送到牢里却也并没有解决问题,他派了衙役出去驱赶跪在县衙门口的百姓,可那些百姓竟然完全驱散不了,这两天倒春寒外头下着雪,来县衙门口请命的百姓却越来越多,不惜顶着风雪也要为济民堂这位女大夫求情。

徐敬庸简直烦闷到了极点,有些后悔听信姚怀德他们几个的挑唆,非要跟这个沈浅过不去。

此时其余几个掌柜已经去外间了,只留了姚怀德陪着。

“你说这事闹大了,万一上头怪罪下来……”徐敬庸有些忐忑地说道。

姚怀德哼了一声:“好歹你还是县令大人,怎的胆子这么小,咱们安戎向来山高皇帝远,之前风寒疫病那么严重都没有人来,现在疫病都控制住了,谁还来管安戎的事?你就放心处理了沈浅就行。”

姚怀德口中说的处理,他们之前也商讨过,最好的办法便是让她消失,让济民堂消失,这样时间久了就不会有人记得有人曾从异域购药治好了风寒,将来依旧是庆余堂在安戎一家独大。

徐敬庸随是县令,可在官场也没什么可依仗的,自己这位连襟可是跟周家能搭上关系的人,自己将来的仕途,说不定还要靠他才行。

可徐敬庸胆子再大,此时也不敢顶着百姓请命把人给弄没了。

他只得说道:“那先关她一段时间。”

姚怀德刚要开口,外头有人敲门。

徐敬庸不耐烦地吼道:“敲什么敲,不知道本官正在商议要事吗?”

外头下人被吼得一顿,还是说道:“徐大人,知府大人派了通判来,马车都停在县衙外头了,大人你快些出来吧。”

此时房内的徐敬庸和姚怀德都傻眼了,姚怀德上一秒才刚说了这里山高皇帝远的,谁能管得着安戎的事啊,结果下人立刻来报,通判大人来了。

徐敬庸赶紧整理好衣冠出门迎接。

通判虽不是知府本人,可他是从六品,而县令只有正七品,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再说了这位时任凉州通判的盛仲谦,今年四十有五,出身江南世家,少时考中进士,永泰帝钦点探花郎,授翰林院检讨,后因政绩卓著,被调任地方,就是因为一身浩然正气,不趋炎附势得罪了不少人,才屡遭权臣掣肘,仕途也就一直停留在凉州通判的位置上。

这样的人来安戎,徐敬庸可不得绷紧皮,好生伺候。

他刚走到县衙门口便被跪在门口的百姓一拥而上地围住:“县令大人,你不能将沈大夫关起来啊,她是我们救命的活菩萨啊!”

一位老妇人情绪激动地跪着上前,揪住了徐敬庸的衣摆,哭着大声喊道。

徐敬庸烦不胜烦,可通判大人的马车就在不远处,他只能虚与委蛇地跟跪在门口的百姓各种解释。

“大家放心,我将沈大夫留下也是为了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并不是直接定罪的,你们的声音我都听见了,我会参考民声,你们先回去。”

徐敬庸平时可不是这么好的性子,如果不是盛大人就在眼前,他恨不得叫来衙役将这些人全都拖下去打板子。

此时他少不得装作一副亲民的模样,软语相劝。

好不容易徐敬庸才将跪在县衙门口的百姓劝离了一部分,剩下的虽还没有走,却也终于从雪地里站起来了,给他让出了一条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