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总有一套架构适合大汉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 画凌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57章总有一套架构适合大汉

第457章总有一套架构适合大汉

战争年代,需要强权站出来集中资源对外作战。

和平年代,却更需要把权力下放下去,给民间更多发挥空间。

一个真正富裕的社会,是依靠整个社会发展起来的。

给民间机会,给民间时间。

刘禅懂,诸葛亮也懂了。

相信这个年代的很多人都懂。

毕竟时代进入三国时期,皇权还没有开始集中。

他自然能很容易接受李衡的这套说法。

益州和李衡之间的合作,更像是单纯的利益合作,缺乏了情感的沉淀。

但无论是不是诸葛亮为他分析过,他能坦然的接受,就说明他的确算得上一个开明的人了。

这个问题有些敏感,尤其是在这个关键时间点上。

“边疆常驻将领采取轮值。”

尤其是李世民,三令五申限制官僚对地方的干涉,尽量不让官员与民争利。

“那边疆常驻将领呢?”

益州和李衡的关系并不像和诸葛亮的关系那样。

东汉是世家豪强崛起的年代。

所以大唐的安史之乱,各地能快速组建对抗。

刘禅更不会有御史和谏院严格监督宰相的概念,更别说财政全收京师。

这个答案,刘禅总算是满意的。

益州知道,李衡也知道。

“不,大将军说得都对。”刘禅负手而立,抬头看着远处的朝霞。

这是大唐时期典型的府兵制下的军政结构。

如果由宪司审批,那大将军府对军队人事任免受到制衡,历任大将军就无法肆无忌惮随意安插自己的亲信。

自从有了三省,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开府治事,不会再出现霍光、曹操、诸葛亮这样的权臣。

调兵权、练兵权和统兵权分开。

“一是将调兵权收归朝廷;二是兵将分离,折冲校尉与领兵打仗的主将隶属不同司署。战时临时委派将领。”    这其实将军权一分为三。

“那朕这个皇帝岂不是无所事事了?”

当然,宪司有监察权而无执行权。

“那若军队谋反呢?”刘禅终于还是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他唯一在意的是,刘家的皇帝,是不是还会像后汉晚期那样,被随意废除。

就说三省六部,这是典型的拆分丞相权力的机构。

他只能集结大臣,根据实际情况商定最恰当的国策来推尽量让一些人家里有一口余粮。

而李衡也告诉他,丞相的权力也被切割了。

但即便大唐的群相议政,大唐的权力架构依然是多点分布的。

李衡内心震惊,他没想到刘禅居然能说出这番话来。

也许是刘禅自己想到的,也许是诸葛亮提前跟他说了。

他的脸上难得出现一丝寂落。

或者说,算得上一个权力私欲不重的人。

地方也不能掌管禁军,厢军都是以工代赈的工人。

到了大宋,每年财政收入,地方是不允许留的,全部运往京师。

而世家豪强崛起之前,是诸侯国林立的时代。

最后还有地方刺史依然有一部分兵权。

例如清河就号称大唐北库。

“是的。”

即便是皇帝,也无法言出法随地让每一个人吃饱饭。

因为事物的发展,它是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可时代在发展,诸侯国瓦解,地方名士随着财富和名望积累,家族在地方越来越大,终于在西汉后期出现世家豪强。

“五年一换,换人由大将军府提报名单,宪司审批。”

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不是主导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