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九州同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 - 我在大秦解锁全he - 宁占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21章九州同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

第121章九州同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

人类总是需要仪式感的,唐秋生想,虽然六合归一,但是没有什么重大的仪式告知天地和百姓的话,大家还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她站在料峭的春寒之中,看着三柱高香的烟雾袅袅升起,如果真的有神明的话。

应该可以上达天听了。

然而此世众生皆苦,真的有什么满天神佛么。

不过他们也不信神佛。

这个国家还年轻,他们还一心向着南墙,还没见棺材,自然不肯掉泪。

就算是见了棺材。

唐秋生想,他们也不会掉泪的。

因为就算是求神拜佛,也不过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罢了,道路唯有自己去开辟,所以中国人骨子里从来不信鬼神。

天塌了就补,水来了就疏,王屋万仞,子子孙孙,东海无边,衔枝可平。

即使跌倒了,也要把手杖扔出去,化为邓林,有朝一日会有后人将太阳握在手中。

告诉大家从此之后,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历史总是循环往复的,因循旧制自然是舒服的,移山填海,逐日射潮都是疯子和傻子,但是如果不往前走,那么只是一代一代地重复着前人的苦难罢了。

也许他们传达给上天的唯有一个消息。

五百五十年的乱世被终结了。

唐秋生知道,从此之后,中国再也没有这么长的乱世了,因为无论如何城头变换大王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烙进骨髓的印记。

我是个中国人。

我理当可以四海为家。

江南也好,塞北也好,西域也好,燕云十六州也好,只要我们还活着,还在劳动着,一寸山河一寸血,无论如何都要收回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唐秋生端起了酒碗,一饮而尽。

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形容这种荣光。

当她下山之后,感叹着泰山果然不饶人地睡了好几天之后,得到了一个消息。

国尉缭薨了。

他生前遗言说,一具皮囊,无关紧要,想要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于是天子下令,随行三军将士一人一捧土,送国尉大人一座陵墓。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唐秋生抱着双臂看着土丘渐渐地变大,最终变成了一座器宇不凡的小山,来参加葬礼的人渐渐的散尽了,她听到他们在说着些什么。

但是大多与尉缭无关。

毕竟王贲才是新的太尉,尉缭子已经是一具枯骨了,不知道哪天就会变成一捧尘埃。

而且以后也没有国尉了,该叫做太尉了,新的太尉府会扩大面积,也会增加很多人员。

所以他们有很多事想谈,需要去谈,如今又要备战胡人,他们应该很忙。

诸子百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t,唐秋生想,她看着淡淡的天色,他所属于的时代也风光大葬了,想这对尉缭子来说也算一份非凡的哀荣。

人散干净了,只剩下了一个官员还站在尉缭子的坟墓前,唐秋生走了上去,李斯正在看着自己写的表文,用手指放在细细的笔画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似乎想看看有没有写错什么。

“墓碑是大人你写的么?”唐秋生问道。

他点了点头,直起了身子,将自己手中的那份烧了,看着最后的帛片带着火星消失在空气中。

“尉缭子也算是高福高寿了。”唐秋生听着自己的声音,觉得显得很是苍白和单薄。

“说起来第一次见尉缭子的时候,还是在大梁,”李斯轻声说,“他还正值壮年。”

“你们聊什么了?”唐秋生问道。

“没聊什么,大概是劝他日后到别的国家去。”李斯说,他静默地看着墓碑,“后来他来秦国找我。”

“然后呢?”唐秋生轻声说。

“然后他就要走人。”李斯说,他似乎笑了笑似乎又没有,“后来不是被追回来了么。”

“他就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在这里干了。”李斯慢慢地说。

“为什么会自比为女子呢?”唐秋生轻轻地叹了口气。

“因为,”李斯伸出了一只手,放在了墓碑上,摩挲着尉缭的官职,“这普天之下只有一个男人,剩下的都是女人吧。”

国尉缭,唐秋生安静地看着那三个篆字,她微微偏了偏头,“这样么。”

“所以尉缭子也算运气好。”李斯说,“若是君王先走了,那老臣们不过是未亡人罢了。”

唐秋生沉默了一会。

“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人。”她轻声喟叹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