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丰收 - 穿书70,六旬老太杀疯年代文 - 咸鱼三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6章丰收

典型!

这年头要是被树立为典型,那才是名利双收的好事!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这一句标语全国上下,老人小孩都没有陌生的。

光一个大寨精神,就成为全国农村学习的典范,经验被广泛推广。

一个无人问津的贫穷村子,竟然创造出了一个奇迹。

在全国人民大多数都在忍饥挨饿的时候,他们村的村民不仅能够吃饱穿暖,还有富余的粮食卖给国家。

哪怕几十年之后,全面推广生态旅游的大寨村,村民的生活依然优渥。

当然,这种成就也不是谁都能轻易就达成的。

程乔目前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她只要前进生产大队在公社辖下的二十一个生产大队里独占鳌头就可以了。

只要被树立为公社的典型,就能得到一定的政策倾斜。

就比如猪饲料中的鱼粉,是生猪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原料。

但凭着三队的人力和物力,哪怕举前进生产大队之力,都根本寻不到这么多的原料。

毕竟前进生产大队不临河,也没有大型的湖泊,根本就弄不到鱼!

要是原料充足,马力全开之下,她们饲料作坊的产能已经足够满足整个大队的需求,甚至能面向公社的部分生产队敞开供应都不成问题。

“你也别太心急,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嘛。”

“早晚给你捧个养猪能手的奖状回来。说不定继砖厂之后,咱们生产队又要新添一个大型饲料作坊了。”

程乔见张本初懊恼的样子,不由得好笑。

张本初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格局都打开来了。

他这个生产队书记的路子,是要越走越宽了啊!

“那都是婶儿的功劳!”

张本初嘴里虽然说着谦虚推让的话,但那双眼却是越来越亮了。

“杀猪,过年得杀几头大肥猪,让大家伙都吃上肉过个肥年!”他的目光从那些差点儿就能合格的肥猪身上收了回来,毅然决然的做出了重大决定。

他也觉得婶儿的话有道理。

超出九十多头已经够可以了,再多就有点儿底蕴不足。

与其打肿了脸来充胖子,还不如让队员们吃好肉,分到钱,见着实实在在的利益。

来年才好充分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明年厚积薄发,一定能一鸣惊人!

“书记,今年杀几头猪?”

张本初的声音不小,杀猪过肥年的话立马招来了不少好奇的人,不敢发话的也都朝这边探头探脑,竖起了耳朵探听消息。

“这些猪养到过小年,够120斤的生产队出钱买下,全杀了给大家分肉吃!”

张本初的豪言壮语立马引得现场一片欢呼!

还围在养猪场这里的大都是三队的人,他们成天跟猪打交道,心里全都是门儿清。

还没出栏的这些猪,到时候能达标的应该不下于二十头!

全杀了分肉,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两斤多呢!

现在有不少人家几年都没闻到过肉腥味儿了,一气儿分到两斤多肉,想想这得是多美的事啊!

这还能不叫人兴奋一下?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下就传遍了整个生产大队。

三队队屋边上新建的猪圈顿时成了整个生产大队的热门打卡点。

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人来来往往,帮着照料生猪、清理猪粪,全都是自动自发的行为。

就盼着到时候能多杀两头猪,家里能多分几两肉!

喂猪一下成了与大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一下打破了每个小队之间的禁锢,真正成了一个大集体。

将整个生产队的生猪集中起来喂养,本来是程乔替三队的人揽下的活儿,是有工分拿的,现在一下多出不少免费的帮手,大家也乐得清闲。

交了爱国猪之后,集体能够出售的物资已经没有了,终于迎来了年底分红的时刻。

每个人对此都望眼欲穿。

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日子。

虽然这个‘收获’,往往是名誉上的。

大队每年的收入有限,平摊到每个工分,往往也就值个一两毛角,往往一家老小一年到头,刨除分得的口粮之后,最好的情况是分个几十块钱。

这点儿钱领回来后,除了购买灯油等日常用品,还不够给家里的老人孩子添置一件过年新衣的。

如果还要供读书的学生,那境况还要更差一些,找队里拆借点钱过年都正常。

但每个人对分红的日子,还是十分期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