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叛徒
第271章叛徒
孙课没想到,他前一天才送上求援奏折,第二天就收到皇上派兵过来的圣旨——两人竟然几乎同时决定了一件事,但孙课却没有因此有丝毫的喜悦。这两天,他的在北疆建的秘密宅邸里,来了一个神秘的客人,刚开始孙课并不以为然,但来客给他看了一个账簿,孙课就再也没法淡定了。
他没想到,这些年,他和弟弟的所作所为,耶律津竟然一清二楚。
“大帅,你若是弃暗投明,在我们大汗这里,一样也是高官厚禄,而且,我们大汗还有办法把你的家人全部接出来,你不用担心赵弘琛拿家人来威胁。”
叛徒的日子,绝对没有想象的那样好过,孙课不想做那种人。
“孙元帅,你想好了,若不答应我们大汗的邀请,这本账簿可就立刻送到了赵弘琛的手里,你掂量掂量,就算是大敌当前,不宜换帅,赵弘琛那性子,也绝不会对你有丝毫的姑息,我估计,他会立刻派人接替你,然后,将你押回京城,那时候,大概会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吧,你们家的男丁估计一个不留,全都在菜市口被咔嚓了,喏,可能没人会给你们收尸,喔,天气那么热,你们的尸体很快就会爬满蛆虫,绿头苍蝇横飞……”
耶律宗化名的吕宗业,口若悬河,孙课恶心地皱起了眉头,他进军营三十多年,那种场景见得多了,但若是放到自己家人身上,他还是没法忍受,绝对不能忍受的。
“孙元帅,我今天来,就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知道你一定会答应我们大帅的邀请,来来来,我再给你看一个礼物。”
耶律宗从怀里拿出一卷纸,递给孙课:“我们的人在京城,捡到了一个小男孩,你看看,可认识他?”耶律宗斯条慢理地展开,是一个十岁左右男孩子的画像。
孙课的脸一下子就变了,眼睑下的肌肉迅速抽搐了几下:“狗贼!”“仓啷”一声便拔剑出鞘。
耶律宗急忙往后蹿,躲过孙课的致命一击:“冷静,冷静,这孩子在哪,只有我知道,你不想找回他了吗?”
孙课一共有三个儿子,但却到现在为止,一共有十一个孙女,却只有一个孙子孙根宝,孙家把小根宝看得跟眼珠子似的,他怎么会丢了呢?孙课最初的焦急过后,却开始怀疑耶律宗的话。
耶律宗看出孙课的怀疑:“这样吧,孙元帅,估计就这两三天,你家的信就会到了,到时你会相信本人所言不虚。孙元帅,你要好好考虑我的建议,最多三天,我们大帅就会下令开战,你是绝无胜算的。”
他又看看孙课:“别指望你们的援军,呵呵,你们皇帝现在才征兵进行训练,你觉得就那些临阵纠集起来的农夫,能挡住我们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师吗?”
孙课低下头,恨恨地磨牙,觉得自己贪腐一点儿,也没什么,这么多年,是谁忍受天寒地冻,守着边疆,皇帝才能在京城逍遥自在地享福?
耶律津的兵马还未集结好,但为了配合耶律宗,他对到了边关的兵马忽然下了出击令。
双方都没有准备好,孙课把预备的王牌都用上了,才勉强守住阵地,耶律津撤军的时候,在关前哈哈大笑:“传话给赵弘琛,若想活命,早日让出澜河以北,哈哈哈,昊天朝乃本王之后花园也。”
孙课就站在城头,居然一句话也不敢说,站在他身边的一个小将气不顺,对着耶律津射了一箭。
这一箭力量大准头好,若不是耶律津急忙低头,飞箭就不是只射下他头顶的簪缨,而是取了他性命了。
城楼上的士兵欢呼起来,孙课却心凉如水,觉得自己肯定守不住,而他,对援军又颇多忌惮。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偏偏此刻,他的家书到了,孙子果然失踪,而且,还伴随家里一件丑闻,到现在也不敢报五城兵马司帮忙搜寻。
孙课长子一共生了八个女儿,也没有儿子,前不久又纳了一房小妾,也不知怎么回事,这个女人进家门才半年,竟然和孙课的小儿子勾连上了,孙课的大儿子一气之下,要杀了这个女人。
那女人也不是个省油灯,她哭着喊着说是被主妇陷害的,孙课小儿子被提醒,也说大嫂在逼他放弃家产,老大犹豫了一下,暂时留那女人一命,这女人就在当晚,偷了孙课唯一的孙子潜逃了。
孙课看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自己大儿子错把蛇蝎毒女当香花,引狼入室,她故意导演那样一场戏,让孙家有所顾忌,没有及时报警,现在,孙课料想耶律宗早就把孙子弄出京城,说不定都快到北疆了。
怎么办?
耶律宗又拿出一封信,孙课看了一眼,便彻底没了抗衡的勇气——那是他和梁炳辉的侄子梁平私下交往的信件。
两人约好,看完信就烧掉的,看来那个梁平为了要挟他,竟然悄悄保留了,就不知道如何到了耶律宗的手里。
“梁大人说他老了,不能为我主效力,但他让两个儿子跟随了我,呵呵”
孙课至此,丢盔弃甲,举手投降。
消息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孙课准备献关投敌,被部下王忠和发现,北疆这一年派过去的少壮派将士带着手下,和孙课死党打了起来,耶律津趁机攻城,王忠和不敌,只能退守北疆关附近的牛头山。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现在北关大门洞开,皇帝是半夜被紧急军情叫起来的。
想起儿子早说过的五大隐患,第一便是北关,鼎新帝后悔莫及。
天亮的时候,又一道急报到了朝廷——危急时刻,护国公带领援军赶到,北疆关口暂时夺了回来,但护国公却受了重伤,昏迷不醒。
紧接着,从东部调去的两万人马也到了。
原来的驻军,和后到的援军,都表示一定忠于朝廷,要与北关同存亡。
但鼎新帝却看到了一个更大的隐忧:北疆现在的三方人马各自为政,群龙无首,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