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交接 -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 风飞凤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8章交接

第258章交接

益王和忠勤伯都是表面低调内里奢华的人。想想也能明白,一个在西南私开矿产,一个的岳丈家乃东南首富,一等一的田地阡陌相连,跑马一日都出不了地界,他们手头钱多得花不完,不敢张扬炫耀,还不能悄悄享受享受吗?

这样两个人负责建一个祭坛,这选材便难免会好一些。

不是一般的好一些,简直是打算拿最珍稀的材料来堆叠,比如说坛上的石头全是羊脂玉,上面的小庙,柱子都是一人难抱的金丝楠,椽子全要紫檀木的。

报告给了户部,户部尚书差点吓一跟头,拿着来请示皇帝。

鼎新帝将二人召进宫:“虽然户部不像前几年那样拮据,可宗族建家庙的事情,怎好让朝廷出钱呢?这样吧,朕让皇后拿出两万两银子,剩下的八万两,你俩在皇亲中筹募一下。”

“这怎么行?”益王一听,要他做“叫花子”,立刻就急了。

“王爷,这怎么不行?朝廷每年拿出几十万两银子供奉宗族,朕对大家的赏赐也很丰厚,一年起码在这上面用去五六万两银子,到如今稍稍拿出来些,就心疼了?”

益王无语。

忠勤伯发话:“皇上的恩情,臣子是没齿难忘,可是建祭坛,乃是千秋大业,如何能用这样的形式来筹钱?”

“千秋功业,不是建一个祭坛,而是要将宗室孝顺祖先的心意表达出来,自己出钱才最是妥当,爱卿莫要犹豫,这就去筹备吧。”

说完,皇帝很潇洒地站起来走了,益王和忠勤伯这才发现手里抓了一个烫手山芋。

他俩富得流油,却并不想自己出多少钱,宗族人口凋零,越是和嫡支血脉,越是稀少,他们的封地、赏赐以及朝廷供给都很有限,一听让出钱,没有不怨怼的。

益王先募集了一回,才拿到了一万两,眼看宗室的人叫苦连天,不肯再掏钱,他很是无奈:“忠勤伯,本王老了,没日没夜地辛劳,募集了一万多两,剩下的也该你来做了。”

忠勤伯不答应:“益王是宗室嫡支中有辈分的王,登高一呼,应者云集,这种小事怎么能让我一个外姓人来做呢?”

“本家人当然难办,你外姓人可以拿出公事公办姿态,好了,就这么定了。”益王说完,就匆匆要溜,却被忠勤伯一把扯住。

忠勤伯武将出身,手下极有力气,益王被扯一个趔趄,他忽然福至心灵,趁势倒在地上,做出一副摔着了的模样。

奴仆们冲进来,将益王抬回家去了,募集的事情,就这样丢给了忠勤伯。

忠勤伯一辈子英明神武,何尝将益王放在眼里过?可就是这样窝窝囊囊的一个人,居然将自己暗算了,忠勤伯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当下就一股热血直冲头脑,站在那里不会动了,下人们眼见自己的主子眼斜嘴歪,涕诞直流,吓得慌了手脚,急忙抬了人往太医署冲。

中风之后的人,最容易再犯病的,最是得平心静气,少操心劳累,忠勤伯却不把太医的嘱托放在心上,这一回虽然抢救及时,他只是觉得右半身有些麻痹,还不至于瘫痪,可却说话有了障碍。

这样的人是没法再在内阁混了,戚为雄还没进京,忠勤伯就不得不退休,这让老头又受了一次打击,在这次大中风之后,又来了一次小中风,不用别人动员,他自己的家人都拦着不敢让上朝了。

皇帝派人探望忠勤伯,安慰他好好养病:“需要什么药材,只管让太医去内库里领,忠勤伯都是为了朝廷才累病的,这样的忠臣,是朝廷的珍宝,朕心里十分难过。

老伯爷好好休养,不要担心朝廷的事务,什么时候好了,什么时候再上朝。”

然后,皇帝和并肩王、明远公还有贾东水等几个老臣,商量更换内阁大臣的事务:“是朕没有早些做好人员更迭的准备,才有了眼下人才断顿,让诸位年纪这样大了,还不辞辛劳,案牍劳形,朕的心里很歉疚。”

并肩王明明知道儿子的能力,比自己高不止一星半点,但还是放心不下。

可他这身体,真的帮不上儿子的忙,反而还有耽误事情的可能,为了朝廷,为了儿子,他都得帮着推荐人手。

“皇上,除掉梁炳辉,先帝开了一次恩科,那一届的状元苏顺在东南做巡抚,已经八年了,他为官清正,能力过人,可当大用。”

皇帝也觉得苏顺不错,点点头:“可以调过来看看。”

明远公推荐了一个人:“方以涵当年是被梁炳辉派去西北和我捣乱的,他也因此一度升迁受阻,此人刚正不阿,爱民如子,做事也极踏实,这些年,虽然有人打压,依然不卑不亢,每年的考评都是优,这样的人应该重用。”

皇帝看了看贾东水,若是他也跳过六部的尚书,推荐一个外面的封疆大吏,证明自己选官的眼力,还是有问题。

还好,贾东水推荐萧显峰:“此人或许有瑕疵,但能力还是一等一的好,主持工部这些年,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劳。”

皇帝看着其他几位臣子:“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并肩王想了想:“萧尚书这十年功绩显著,有目共睹,的确可以进内阁,就是年纪偏大了。”

“那就让他在内阁待两年,再致休,只要对朝廷有贡献,朕就应该给予表彰。”

几个人想了想,都没有意见。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皇上看着几位老臣,忽然想到了他们的去处。

“朕有意建一武官学校……”

他把自己的打算讲了一遍,几个老臣都听得眼前一亮:“好主意!”

“好办法!”

“皇上英明!”

“明远公乃是天朝第一武勋,这带兵的人手,就有你帮朕寻找了。”

“是!微臣敢不尽力!”

“贾爱卿在翰林院多年,你和并肩王一起来组建这样议政院吧。”

“是!”

“并肩王要好好养护身体,朝廷还有很多事情等你裁决呢,暂且的休息,是为了能够做更多的事情,朕的意思,这一半年你不用上朝,甚至邸报都不要看了,好好休养休养。”

并肩王嘴巴动了动,似乎想拒绝,但最后却没有说出来,只微微叹口气,点了点头。

交接进行地很平稳,但有心人却另有打算,比如忠勤伯,他虽然脑子糊涂了,他的儿子还没有,戚老三还是有些才智的,派人在那几个没有升上去的尚书面前一通蛊惑,政局立刻便出现了波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