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灵堂发难 -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 风飞凤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2章灵堂发难

第232章灵堂发难

宫门是卯时开的,外命妇唯恐迟到,最起码提前两刻就来了,大家无聊,便会说说闲话,说着说着,便说到了皇上给皇后赐权杖的事儿,很多命妇都愤愤不平,她们连自己家门口的事儿都管不了,皇后居然还想管国家大事,这不是要逆天吗?

摄政王妃最是气愤,她刚刚进京,丈夫也不过五六品,见谁都行礼,官场的夫人,她个个都得行礼,但那段时间,她的日子是快乐的,及至摄政王恢复皇家宗师的身份,就像天上掉了个大馅饼给她,她那一年,别说多风光,多得意了。人都是这样,她现在的身份,还是比刚进京,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可没有以前风光了,她就受不了了。

两个侧妃也没有重新给封号,若不是摄政王妃在前面挡着,她俩也会被人议论的。本来方侧妃打算好好求求王爷,来解决此事,但看到今天有机会,便想趁机搏一把,她眼珠子转了转,便有了主意。

方侧妃在闺蜜耳边,悄悄说了两句,县主佑婉便悄悄走到摄政王妃的身边,一边附和着她,一边好心好意地道:“王妃,你是长辈,比我们好说一些,你劝劝皇帝呀。”

“我连皇帝的面儿都见不到,如何劝他呢?”

皇上虽然过继了,但毕竟是并肩王的亲生儿子,摄政王妃还是他名义上的嫡母呢,大家都不敢吭声,这可是指责皇帝不孝呢。

佑婉也是个机灵的,她立刻变换话题:“王妃,你见不到皇上,能见到皇后啊,劝她放弃权杖,不也大功一件?”

“对呀,对呀,王妃,这件事,就看你的了。”外命妇纷纷附和。

摄政王妃还在犹豫,背后嘀咕,和正面交锋,那可是两回事的,虽然皇后很小,似乎也很嫩,只是运气好,可招惹起来,似乎价值不大啊。

方侧妃拉了李侧妃一把,给了她一个眼神,李侧妃和方侧妃在皇宫,可是一直互相帮衬的,她俩的默契度,还是很高的,只见她一点头,两人便走到了摄政王妃身边。

“王妃,我们都想为王爷分忧,对吧?”

摄政王妃立刻明白这两人的意思,王爷也对皇上这个圣旨十分反感,只是还没说出来,或者是有苦衷,没法说出来。

若是她们三个给办成了,的确是大功一件。

想到三个人的封诰,摄政王妃下了决心。

没想到,她们商量半天,又彼此打了半天气,终于向皇后发威,那俩胆小鬼却一个回合,便躲到了一边,独善其身了。

摄政王妃又气又急,那两人可以退,可她不行啊,不然,今后的命运,就只能坐家里念经了。

她还很年轻,日子长着呢,今天,必须豁出去拼一把。

燕然看着摄政王妃,连和她理论的心思都没有,她只说了一句:“王妃,我劝你还是好好去给先帝哭灵,你没资格在本宫面前说三道四。”

“我怎么就没资格?”摄政王妃顶了一句,“我好歹还抚养过皇帝。”

一众命妇都伸长耳朵,听着这边的对话,燕然看了看四周,低下头在摄政王妃耳边,低声说了一句:“殷奶娘和她的两个儿子,为何要吃主子的饭食?她们三个,后来全中毒了。别以为你做事天衣无缝,没人知晓,我审过胡夫人,那毒不是她下的。”

摄政王妃脸色变得苍白,这个她可不能承认,不然,这辈子能被软禁在家里,天天念经赎罪都是幸福的。

她咬了咬牙:“皇后,说话要有根据,殷奶娘中毒与我有什么关系?当时我在胡家,不也差点着了胡夫人的道儿?”

大家听到摄政王妃这句话,一个个都恨不能把耳朵扯成兔子耳。

京城的贵妇都知道胡夫人瘫痪在床,吃喝拉睡都在四尺大一个炕上,胡家人提起她,都讳莫如深。

原来,胡夫人害过摄政王妃啊,难怪。

可是,皇后到底说了一句什么呢?

“你想问我要根据,是吗?等安葬了大型皇帝,我会让你看的清清楚楚。”燕然一咬牙,“外命妇进宫,是来哭灵的,不是来妄议朝政的,把摄政王妃下去,让她在雨吉阁,好好清醒清醒。”

有宫女把手里的帕子往摄政王妃的嘴里一塞,几个太监伸手便把摄政王妃架起来,出门往西,很快就不见了。

雨吉阁是中宗帝的一个妃子住的地方,后来被梁太后逼得上了吊,那个院子,已经空了十来年了。

在那样的地方,别说呆一天半天,就是进去走一圈,也能把胆小的吓出病来。

外命妇都倒吸一口凉气,她们没想到,看着温柔大度的皇后,居然是这样的狠人。

场面一时静得落针可闻,所有的人都低着头,连看一眼皇后都不敢。

李侧妃和方侧妃两人心里直叫侥幸,若是她们又被关到后宫里,这辈子可真是悲催至极。

燕然款款走到自己哭灵的地方,用帕子捂着脸:“先皇啊——”

外命妇一个激灵,这才想起来自己是来干吗的,一个个拿着帕子,跟着燕然哭号起来。

下午申时,别的命妇纷纷离开,方侧妃和李侧妃有些为难,到了这个时候,皇后还不说把摄政王妃放出来,她们俩到底是先回府呢,还是再等会儿?

燕然带着奴仆,扬长而去,好像忘了还有摄政王妃这件事。

那边宫里,摄政王妃正面对着殷奶娘,审问到了现在,她已经完全绝望了。

殷奶娘把摄政王妃陷害皇帝的罪证摆在她面前,令摄政王妃无可辩驳。

并肩王已经知道王妃被皇后关了起来,他是有些生气的,觉得皇后的确有些过分,但他作为长辈,并没有立刻表现出来,而是毫无异象的做着自己的事儿。

有个太监悄悄走了过来,在并肩王耳边说了一句什么,并肩王脸色大变,一句话都没有,跟着太监的身后便走了。

李侧妃和方侧妃最后还是决定先走,她俩第六感,总觉得大事不好,今天早上有些太冒失了,两人走到外面,还觉得脊背上凉气森森,额头上的冷汗直冒。

并肩王走到内宫的大门前,略有些犹豫,但他咬着牙还是抬脚跨过了门槛。

皇帝就在不远处等着,他摆手不让并肩王行礼,而是默默得伸手,扶着他的肩头。

并肩王这才发现,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又高又壮,他的手很暖和,身上也很暖,两人走在一起,能够感到一股热意,隔着衣服传了过来。

居然有一种被呵护的感觉,并肩王忽然觉得眼中酸涩,辛苦了这么多年,他的儿子,终于顶了上来。

走到一座有些颓废凄凉的宫殿前,小太监跑过来,行礼之后,殷勤地为两人带路。

宫殿内,有几个太监跪在地上迎接,打扫的工具就在身边,显然正在收拾。

宫殿的正房门口,跪着殷奶娘和两个宫里的嬷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