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渐变 -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 风飞凤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0章渐变

第230章渐变

上一世,赵弘琛用了好几年的时间也没能让摄政王改变想法,今天自然不指望一通说教就能解决问题,他这只是先通点风,让王爷有个准备而已。太子不像以前那样焦虑,下了朝还有时间和燕然一起逗逗宝贝女儿,或在花园散散步。

没有污染的夜空,深邃悠远,但明月或者朗星却离人更近,像是用钻石雕刻而成,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燕然有时候就那样静静看着,觉得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的古代,日子也不错。

北方十年九旱,可像今年一样,连续八九个月一滴雨都没有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好在应对及时。

端午节过了没多久,总算有了一场雨,虽然不大,可还是能播下秋粮,去南方的青壮男人并没有让回来,还有官员颇有微词,赵弘琛根本就不搭理这些。

禾苗大概长到一尺来高,境外北方鞑子部,发了蝗灾,那些蝗虫吃完了鞑子的牧草,开始往南迁徙,燕然后来听人说,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似乎一下子天黑了一般。

这一回,太子豁出去了,沿着和鞑子交界五十里的地带,早就安排好了人手,蝗虫过来,直接点火烟熏。

虽然五十里以内,树木禾苗野草被烧得一干二净,但蝗灾却这样被遏制住了,北地的百姓,在冬天到来的时候,总算收了一季秋粮。

去南方的灾民,先是开荒,后来,又被组织起来修河堤,这个钱可就是当地当年的税收,只需要交接一下便就地使用了。

国库因此更加空虚,摄政王忧心忡忡,不得不仔细考虑太子的提议。

这天散了朝,太子和摄政王坐在议政厅,一边喝茶,一边交换意见,太子给摄政王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秀才屡试不中,一生气,跟了村里的人做了采药人,这年夏天,他家后山遭了雷击,好些树木都烧了,山上的猴子食物大减,经常成群下山,祸害庄稼地。

当地的农民便设网捉猴,山上的猴子数量大减,它们势单力孤,不敢再到村里捣乱,眼看被饥饿折磨奄奄一息。

山腰有一片核桃树林,在雷火中幸存下来,到了秋天上面结满了核桃,但因为山路陡峭,人们没法攀援上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核桃成熟,一颗颗掉在地上腐烂。

猴子发现了,跑到了那片峭壁上,可是核桃外皮非常难吃,核桃仁他们又吃不着,猴子灰心丧气,守着食物,依然挨饿。

有一天,猴子折了好大一根核桃树枝,拿到山这边玩耍,刚好让秀才所在的那几个采药人遇到了,大家说说笑笑地用石块砸开核桃,把里面的仁儿掏出来吃了。

大群的猴子远远地看着,却并没有意识到人类的举动,对它们有什么影响,但有一只大猴,却比别的有心,它学着人的样子,拿了一段树干,砸开了核桃。

几个采药人没想到猴子居然还有这样聪明的,坐在那里看着,还议论了几声。

一年后,这些人再到那山峰采药,惊讶地发现,第一个学会砸核桃的猴子,成了山里那么多猴子的首领。

秀才想:或许是因为它把吃核桃的办法教给了猴群,得到大家的拥护,又或许因为这只猴子它就比其它聪明,总是能找到新的食物,吃得饱,力气大,在争斗中占了上风。”

讨论了一天的朝政,摄政王很累,半眯着眼,似睡非睡,太子给他讲的故事,也是听一句不听一句的,但大概意思还是弄明白了。

太子问:“王爷,你听了,心里有什么想法?”

“没想到畜生也和人一样,有爱学的,有笨的。”摄政王笑了笑。

“王爷,你就不觉得,这个聪明猴子,改了他们祖宗的章法?猴子怎么可以学人,砸开核桃来吃呢?”

摄政王不高兴了:“太子这是何意?”

“王爷,我没有什么恶意,只是觉得,畜生的世界里,也是谁掌握了更好的办法,有了更大的能力,谁才可以居于上位。”

现在国库空空无也,摄政王一点办法都没有,就算不赞成太子改革,也没有那么充分的理由,和他争辩。

“王爷,今年云岭知县判了一个叫‘王三脚’的帮闲,你听说了吗?”

“怎么回事?”

“农民交粮,必须将斗装得满满的,收粮的都要踹一脚,让斗里的粮食踏实些,而往往有部分粮食,会从斗上流到地上,收粮的衙役,却不许农民把这些粮食捡回去,这样,一家盘剥几斤粮食,一天下来,收粮的差役能捞到好几百斤的粮食。”

“该杀!”摄政王气得一捶桌面。

“这位王三脚,比一般差役更过分,他每回要踢三次斗,因而有了这个名字。”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摄政王:“这个云岭知县是谁?看来还是个好官。”

“王爷,我说过,咱们不能把吏治寄托在个人品德上,而应该有办法抑制这样的事情发生。”

“好,你说吧。”

“王爷,你看这样好不好?从明年开始,农民就不用交粮食、服劳役,而是统一交银钱,朝廷需要粮食、劳工,在花钱到市场上购买、雇佣,这样能节省大量搬运的劳役,也能杜绝那些差役在税收中做手脚。”

摄政王想了想:“这个可以,并不算是篡改祖宗章法。”

“王爷也这么认为?”太子惊喜地问。

摄政王点点头:“祖宗章法里,本来就有交粮的,也有交钱的。”

“那,王爷,明天朝会,咱们就商谈一下这个吧,最好明年交税,就开始实施,让那些什么‘王三脚李三脚’都见鬼去。”

摄政王点点头。

太子回府,很高兴和燕然说起此事:“王爷就听不得我说变法,可我已经做了变革,他却并没有反对。”

燕然笑:“是啊,太子不要步子迈的太大,一点一点来,不管是王爷,还是官员百姓,有个适应过程,他们能够理解、看到实效,也就不反对太子变法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