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505“文学之夜燕京89”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森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06章505“文学之夜燕京89”

第506章505“文学之夜·燕京·89”

1989年的最后一天,参加青创会的一部份代表就在物资部大礼堂忙碌着,在这里进行晚会的彩排。

物资大礼堂原属于物资部,八十年代初对公众开放,有1600多个座位在燕京算是比较大的室内演出场所。

在这个室内演出场所还比较匮乏的年代,物资大礼堂算是顶级场所,有不少文艺团体到物资礼堂演出,像东方歌舞团这样知名的演出团体,每年也来这里演出,远征、朱明瑛都是在此唱出名的。

但是今天,这里属于一帮作家们。

没有邀请任何专业歌手和影视明星,整个晚会全部作家们自己表演。

方明华也有幸参与晚会筹办,他熟悉的人很多。

下面是主办方。

“有多难?没一句台词。”方明华笑道:“你们慢慢背吧,我先回去了。”说完转身离去。

“我们·你们”

诗人们登场了!

出场人员同样众多,陆遥、柯云路、孔捷生、张抗抗、陆星儿、叶辛、梁晓声、阿城、王安依、韩少工、贾平娃新生代作家史铁声、余桦、莫岩、苏童、谌容、铁拧等终于登场。

修权、李存葆、钱钢、刘亚洲、李延国、唐洞、乔良、朱苏进、崔京生、袁厚春、海波、何晓鲁、丁小琦、陶斯亮

《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雷场上的相思树》《兵车行》《射天狼》.

尽管岁月流逝,经典不会被遗忘。

第二章开始和缓起来,主题为“在今夜,一起漫步”。

帷幕缓缓拉开,一道光形成一个圆圈,代表着没有亲来现场的冰心,但音响里却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缓缓朗读着。    “似曾相识的小朋友们:

用张欣欣的话说,你们仨是最先出场的,代表老中青三代作家,是整个节目的序章!

序曲:不断的诞生。

“任何时候都不必把责任推卸给历史。历史承担了责任又怎么样呢?以后的路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走。”

“作品:《寄小读者》,表演者:冰心、张洁、方明华。

其实是应该是三个人,

另外一个就是冰心。

最后压轴上场的王蒙,上台诵读他的作品《青春万岁》: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此时的张洁年龄已经翻过五十,留着烫过的短发,显得优雅大方。

大幕再一次徐徐开启。

和诗人们的激情四射相比,下一批登场却显得庄严和肃穆。

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

“明白。”

“来喽.”方明华赶紧回答了一声,赶紧走到导演跟前,和他站在一起就是作家张洁。

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5·19长镜头》,还有理由的《倾斜的球场》。当然,出场人物便由这两员大将担纲。

《沉重的翅膀》的作者。

王濛、陆遥、贾平娃、王安依、史铁声、铁拧、韩少功都是这场晚会的参与者。

由于老人已经年事已高,节目组决定用一束追光象征性地到场。

好吧

其实就是亮个像当个哑巴而已,很简单。

当改革叙事开始取代革命叙事时,这些实验性的作品变得举足轻重,所作出的选择也透露着一定的意味。

杨炼的《诺日朗》、白桦的《情思》.当舒婷登场朗诵她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伱的高枝炫耀自己

会场上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此时的他正站在后台看着一张晚会海报。

八零年代的最后一天的夜晚,整个物资大礼堂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不同于往日的晚会,这次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都是作家读者,喜欢文学和热爱文学的人。

“战争与和平,昨天与今天——军人作家们”!

登场的全部都是军旅作家,人数猛然增多。

会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紧接着第第三环节:“朋友,你有过同样的经历吗?”

身穿西装革履的方明华大步走了出来,站在光束圆圈的另一边,代表老中青三代文学代表悉数登场,会场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诗人和他(她)的诗”

张洁先出场,然后是方明华,走到前台在灯光的照射下,面对观众微笑着摆个poss,就ok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