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豆蔻年华
第187章豆蔻年华
和往常一样,上午十点多,郝知才是开门出来,身后是他的‘尾巴’白苗苗。‘哒、哒’。
两人过了走廊,来到了楼道口。
往下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十七八岁的样子,她梳着长长的辫子,两鬓有发丝垂落。
一眼看上去,很单纯的样子,美好的样子。
郝知微微一愣,有点儿小小的惊讶,因为在这个女孩的身上看不出亡灵应有的阴沉,她给人一种柔弱的感觉,让人想要去保护。
这时,女孩听见了,微微抬头,一双大眼看了过来。
一时间,郝知与她的目光对视到了一起。
也就是这么一刹那的目光相接,郝知看尽了女孩短暂的一生与过往,还有她微不足道的小小心愿。
女孩姓窦,单名一个华字。
她大名窦华,小名小年华、小豆蔻。
显然,名字的来源是一个成语:豆蔻年华。
‘窦’与‘豆’同音,叫窦蔻实在不好听,而且名字太难写了,那要不单一个年字,叫窦年?
不不不,听起来似乎也不怎么样。
所以在豆蔻年华四个字中,取了一个‘华’字,叫窦华虽差强人意,但实在好过其它的几个字。
名字定了下来叫窦华,一般人可能联系不到‘豆蔻年华’,所以她小名又叫小豆蔻,小年华,人们一听,但凡知道这个成语的人们就释然了,也会称赞名字取的不错。
当然,这一切是窦华的父母之意,与她无关。
如果可以,她才不要叫窦华,更不要源自于‘豆蔻年华’这一个词语。
因为‘豆蔻’在古代指女子十三岁。
而现如今,豆蔻年华并不一味的指女子十三岁,而是一种褒义词,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寓意这个年龄段的女子惹人喜爱并且亭亭玉立。
其实,这才是父母的本意,想要女儿永远年轻,美好活泼。
事实上,窦华的父母也如了意愿,窦华自小就特别的乖巧可爱,长大一些,时时刻刻洋溢着清纯。
她真的长的亭亭玉立,小小年纪,身材很好。
她的人缘也很棒,她成绩优异,年年全校第一,很多老师、同学都喜欢。她乐于助人,街坊邻居不加以掩饰的赞赏。
只是有时候……
在窦华十三岁的时候,她在课堂上晕倒,去医院查出,得了重病。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而窦华在十三岁再也笑不起来了。
或许还有‘年华’二字,窦华拖着病痛的身子,看着日出日落,人生走到了尽头。
她走的时候即将要十八岁。
‘豆蔻年华’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父母的意愿也在她身上一一言中。
她真的永远青春年华,多一年、多一月、多一天、多一秒似乎都不可以,似乎都不叫永远青春、永远年华了。
窦华,一个差一点成年的小姑娘。
十三岁之前,她简直耀眼的像月亮,众星环绕。
十三岁之后,她如夕阳落寞,展示着最后的一段年华。
一眼而已,不长,可郝知看尽了窦华的一生,窦华的人生实在太短暂了,而且有趣的事不多,因为有趣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见过坑父母的,没见过这么坑女儿的。”
郝知腹诽评价,为窦华‘伸冤’,为窦华‘不甘’,取个什么名字不好?借寓什么不好?非要与‘豆蔻年华’扯上关系,这不扯犊子呢,现在好了,真的永远豆蔻年华。
其实,郝知不该迷信,取名字这种事,不就一个称呼吗?叫好听点儿无可厚非。
但事实是,现实中,一些霸气、惊天的名字,有的人根本背不动,时时遭着灾,遭着害,可换了一个名字,灾害就不见了,就消失了。
再说了,现在亡灵都存在了,取名一事,似乎还真的关系到人的一生呢。
这时,看门老人上来了。
只见窦华退后了几步,躲在角落,脸上是害怕,眸子里是恐惧。
这就是看门老人的威信。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那我走了啊。”郝知说了一声,亲了一下白苗苗,然后向下走去。
白苗苗在身后提醒道:“记得我和你说的啊。”
“知道的。”
郝知微笑,让白苗苗放心,无非就是过几天中元节,不要在外乱走,他也不会乱走,只要事情一忙完,他就会回十一区。
当然,白苗苗也知道,但提醒一下,总是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