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震撼的出征仪式 - 红楼:我是贾琏 - 断刃天涯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13章震撼的出征仪式

第513章震撼的出征仪式

古人讲一个师出有名,意思是告诉天下,发动战争的正义性。对内,则是告诉士兵,为何打仗。

一般在仪式上都会念檄文,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有陈琳骂曹操的檄文,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檄文。

贾琏非常怀疑,这哥俩的檄文出名,完全是因为都是倒霉蛋,是失败者,平添了几分悲壮,所以才被记住。

当然也不排除,后人对于曹操和武则天的评价不高,有人骂这俩,后人自然要大书特书。

后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个评价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的,现代某位学者对曹操极为推崇,甚至不惜抹黑刘备和诸葛亮。

笔者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看历史人物,肯定没法喜欢曹操这种动辄屠城的人物。

至于刘备,在东汉末年那个时代,就算他的仁义是装的,他也装了一辈子。三国演义能广为流传,不就是因为价值观符合世人朴素情感么?

武则天被后人不喜,最直接的原因,因为她是个女的,其他的都是次要了,这里不赘述。

“殿下,仪式肯定是要搞的,不但要搞,还要把洋人都请来观看。并以檄文告知彼等,大周威严不可侵犯!”

贾琏很耐心的告知李元,这并不能让他满意,因为具体的出征时间以及诸多细节,李元都很想知道,他也有权知道。

“先生,孤乃南洋观察使,具体细节一概不知,说不过去吧。”李元语气变得稍稍严肃,贾琏明白了,看看他面无表情的脸,点点头表示明白。

跟着走进一个门口挂着“作战室”牌子的屋内,李元才知道巡抚衙门内有这么一个地方。

四面的墙上挂满了地图,都是南洋各地的地图,居中有一个巨大的台子,台上是一个巨大的沙盘。

屋内的人都很安静,看着都很忙碌,进进出出的,偶尔低声交谈。

跟着贾琏进来后,李元发现,不断有人参谋拿来文件,请贾琏签字。

“殿下请看,这就是此次作战的目标,西班牙人在婆罗洲的巢穴,马尼拉。”贾琏指着沙盘让李元慢慢看,看不看的懂不管他。

李元看了一会,指着沙盘上的几艘模型战舰问:“贾大人,这三支分舰队意在何处?”

贾琏没着急回答,而是先处理好面前的一份文件后,慢慢走过来道:“三支分舰队提前出发,目的就是为了封锁消息。出征仪式当日,卑职会命祁云下属各部,围住澳门,封锁港口,十日之内,不许任何船只离开,以免走漏消息。同时,大员方面,闽浙水师会大张旗鼓,迷惑敌方。具体的作战计划,通过故布疑阵,造成我主力舰队将自大员出发南下的假象,诱使敌主力舰队出港阻击,在海上聚而歼之,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李元是真的不懂,抬头迷惑的看着贾琏:“还有不同的结果?”

贾琏笑了笑:“这是海战,茫茫大海上,信息传递非常困难,别的不说,单单是搜索敌舰队,就有需要很强的运气成分。两只舰队在同一片海域,交错而过无法发现对方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计划就是计划,具体执行时,强调的则是随机应变。参谋部多次推演判断,战局的走向,最大的可能还是与敌舰队主力与马尼拉湾内遭遇,激战后敌不支,逃回港口,借助岸防炮的庇护。”

李元身份特殊,贾琏也只能有问必答。

“茫茫大海上如何封锁消息呢?”李元又问了一个问题。

贾琏笑道:“当然是提前堵住港口,第一分舰队前往大员,就是堵住当地的港口,故布疑阵。殿下慢慢看,有事随意问。卑职先忙别的。”

李元点点头,继续在作战室内行使他的观察权利。

晚上李元离开的时候,贾琏特意交代,不可告诉任何人他的所见所闻。

深知事关重大的李元表示没问题,这段时间的观察使生涯,李元自觉收获巨大。一场战役的发起,并不像书上写的那么简单,单单一个情报收集的工作,贾琏这边就准备了快两年了,并且提前安排招安了一支海盗,给了南洋宣慰副使的身份,令其前往婆罗洲,以侨民的身份作为接应。

从情报的角度看,因为信息的相对封闭,西洋人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活动,很难获得太多的情报。而西班牙人与荷兰人的港口,因为贸易的需要,很难做到保密。

联系到近期开展的打击清理走私的活动,李元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把停在外海的西洋船只,撵到澳门或者广州的港口内,周边海域内的一些私港,也接二连三的被打击清理,目的也是一样的。就是为了一旦开战,封锁消息。

原来战役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自己还蒙在鼓里。

李元对此稍稍有些不满,但也没想太多,他也知道保密的重要性。否则贾琏也不会再三强调了。

李元还是很规矩的,没有干涉贾琏的任何事情,他的态度就一个,我要知道你在干啥。

这一点,无可厚非,尺度把握得很好。

六月初一日,一大早澳门总督迪奥就接到了来自大周方面的通知,请他即刻前往广州,参加南洋水师出征仪式,并且要求澳门方面,封锁港口,禁止一切船只进出。接到通知的迪奥很是不满,骂骂咧咧的想招下属进来商议要不要配合时,听到了港口方向的炮声。

轰隆隆!

“怎么回事?谁在开炮?”迪奥愤怒的问,这个节骨眼给自己找事情的,都该吊死。你们打了炮之后可以一走了之,澳门港搬不走啊。

一边更衣,一边等消息,港口方向的炮声还在继续,迪奥赶紧来到教堂的顶层,拿着望远镜观看才发现,三艘大周战舰,正在围攻一艘要离开的商船。“该死,这是要打过来了么?陆地上怎么没动静?”

过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迪奥才知道,南洋水师的三艘战舰,堵在了港口外的海面,任何想离开的船只,都会被劝回。此前一艘葡萄牙商船不听劝告,强行要出海,遭到了三艘战舰的围攻,现在已经悬挂白旗投降了。    迪奥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立刻下令封锁港口,任何船只不得离开,否则炮台开火,直接击沉。

尽管走陆路去广州会更快一点,但是迪奥却没有相关权限,只能走水路乘一艘小船出发。等他抵达广州时,已经快天黑了。

登岸之后,进驻馆驿,与英法等国的商人相聚之后,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同时还看到了一份檄文《告西洋各国书》。大概意思,自古以来,南洋(东南亚)各国,皆为中原藩属,二百年来,西、荷殖民者窃据,如今到了归还并且清算的时候了。

檄文内引用了很多史料,根据史料记载,最早追溯到一千八百年前,中原的航海家们就抵达了南洋海域,这片海域也一直是沿海渔民的传统渔场。一千年前,因为西域陆路堵塞,阿拉伯商人走海路抵达,中原王朝开启了海上丝路。二百年前,三百年前,郑和下西洋,宣誓主权。所以,西方殖民者趁着中原王朝走神的空挡,占据南洋的举动,大周帝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最后阶段,强调了,大周帝国爱好和平,也愿意与友好国家达成友好条约,但是对那些不友好的国家,必定给予坚决打击。大周的威严不可犯。

这份檄文,从西洋人的角度看,就是强盗逻辑。人家西班牙人与荷兰人称霸海上的时候,有你中原帝国什么事情?人都在东南亚殖民二百年了,你现在才说自古以来?早干啥去了?

不过也就是心里这么想,嘴上是不敢说出来的,死道友不死贫道,在这里也是一样的。

当然了,如果西班牙人与荷兰人打赢了,他们是不介意偷偷提供一点帮助的,比如,买几条战船,补充一点军需之类的。如果大周输的很惨,他们更不介意一起到广州来,跟贾琏这个混蛋好好谈谈,该怎么扩大一下自由贸易的范围。

现在结果还没出来,只能在心里暗暗的想。从实力对比看,西荷两国毫无胜算,没看见欧洲最强的两个国家都与大周帝国签署了友好条约么?

海上霸主英国都怂了,可想而知大周的国力有多强了。

客观的来说,现在的英国深陷北美,同时印度还没彻底拿下,维多利亚女王还没影子呢,英国实力还没达到巅峰。

一直到印度被掌控,进而打开大清的国门,英国的国力才算达到巅峰。当然也就是这样了,很快布尔人就给英国人脸上的遮羞布扯了下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