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红宇琼楼(81)三更
宫里的晚宴,桐桐是陪着太后去的。
皇上带着皇子和四爷已经在了,先给太后行礼,皇子们才给皇后行礼。
该王妃们去见礼了,桐桐想跟着去,太后拽着没松开。
等那边行完礼了,太后才说:“福佑,去给你舅舅见礼。”
桐桐不得不自己过去,单独给见礼。
她看清楚了这位圣上,而这位圣上也第一次看清楚这个外甥女。
这模样……这气度……
皇上笑道:“倒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般。”说着,便叫身边的宫人去扶:“扶郡主起身。”
桐桐利索的站起来,又规矩的给太子和王爷们见礼。
太子笑道:“家宴!免礼,坐。”
桐桐起身,冲四爷笑。
太后就乐了:“不用陪哀家了,你们小夫妻坐吧。”
桐桐欢天喜地的应着,高高兴兴的坐在四爷边上。
坐下了,桐桐突然反应过来,这个位次不对呀!要么,咱们放在客席;要么,就稍微次一席,这是尊卑的问题。
可今儿这个席面真有意思,太子在东,三王在西,两家对面。往下是四王在东,自家在西,跟四王家面对面。
还有一位六王,据说是身子不好,天一冷又有些症候,便不来了。
公主有过两位,一个是出嫁之后夭折了,一个年纪尚幼,而今连名字也没有。
儿子虽说不多吧,但人家孙子不少。
太子没带太子妃,但带来的庶子庶女十多个不止,最大的儿子都已经十三四的年纪了。算一算就知道了,秦可卿的年岁在那里放着呢,太子的儿子年岁不小,也是正常的。
三王四王家也不遑多让,因此,酒宴人数是不少的。
桐桐看了四爷一眼,四爷:“……”安心坐吧!无碍。
然后桐桐就安心坐了。
酒菜置于酒桌之上,上首皇帝抬眼往下一扫,说起来,也已经是满殿的儿孙了。
他端起酒杯,叹了一声:“当年,先帝在时,大殿里也是满满当当。先帝独宠张贵妃……故而,除了张贵妃所出三位皇子和两位公主,也就朕和永昌长公主两个子女。朕出生于张贵妃入宫之前,永昌长公主出生于先帝晚年。”
晚年,张贵妃身子不好,才有了年轻的贵人,宫里才有一位公主出生。
“今儿没外人,朕也说些心里话。”说着,他将酒杯中的酒喝了,眼里带着几分湿意:“朕深知父亲偏心之害,亦深受其苦。朕知皇子无母,在宫中的艰难。因此,朕时刻警醒,想做个公平的父亲!若有偏爱,也是偏着没了母亲的太子多些。”
太子微微动容,这话原也没错:自幼,自己得到的偏宠多于其他兄弟。
“你性情温润,不似老二那般急躁。因而,朕对你多宽和,反倒是对老二严厉。”
太子抬起头:“父皇,难得聚在一起,莫想伤心事。”
谁知皇帝摇头,指着四爷:“安民。”
四爷抬起头来,以目询问。
皇帝笑着跟太后道:“您说巧不巧,老二没的那一年,安民出生了。”
太后:“……”她只能顺着皇帝往下说:“难怪哀家觉得安民甚至亲近。”
“是!朕亦有此感。”
桐桐的余光瞟见四爷的眼圈也红了,他垂下了眼睑,不敢叫人看见。
她就:“……”行吧!大概就是吧!谁知道呢。
三王转着手里的筷子:还能更荒诞么?那小子怎么就跟二哥一样了?父皇现在是真老了,越发的随心所欲起来了。本王是有些喜欢他的,但您这么着……就不太对了。
四王眉头都没动,安静的听着:像吗?呵!
就听皇上说:“因而,朕给他取字,安民。”
大殿里的人都朝这边看,那些皇孙都带着挑剔的打量:佞臣该是这般模样吧!
“看见他,朕时常想起这几个孽障幼时之事。”而后又叹道:“老二若是活到成年,也必然就是安民而今的模样。”<
三王:“……”啥意思呀?对儿子不满意呗!您觉得您的太子不成了,这要是您的老二活着,横竖这太子之位都得给老二,没儿子我啥事,是这意思不?
不是!儿子到底是哪里不如您的意了。
他心里不满,不满就开始转筷子,筷子没转好,吧嗒一下掉了,撞到了酒杯,碰了案几,掉在地上,一连发出三声响。
三王妃:“………………”
三王家的子女:“…………”
皇上抓了面前的筷子朝老三扔过去,三王抬手一抓,抓手里了,然后用这个筷子夹菜:“谢父皇赏。”
四王忙插话:“父皇提起儿臣小时候……儿臣还真想起不少事。那一年也是秋里,您叫儿子们去选马。大哥和二哥都选中了一匹枣红马,大哥让给了二哥,二哥试了之后又还给了大哥。
两人相互谦让,那马便被三哥偷着骑走了,谁知三哥当年还小,驾驭不了。是大哥二哥合力才拉住了马……”
皇上点头:“朕记得!当时老三从马上摔下来,你往下一滚,垫在老三身上,老三没摔坏,你倒是肚腹青紫了一大片,养了一冬,这印子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