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7章隋唐风云(63)二更
四爷没有给予李世民任何回复,为什么呢?没必要!明天的事明天再说。
李世民想的是,他和桐桐要是都不在了,将来的事。因为年纪相差无几,可以说都是同龄人。大那么三四岁真不算是年龄差。
但是,李世民不知道的是:他的寿数有限,他活了五十二岁。
而桐桐呢?桐桐别说五十二了,就是一百零二岁,她如果想的话,未必不能头脑清醒,身体健康的活到。
别说李世民了,就算是李治能未必活得过桐桐!算算年纪,李治那寿数,他死的时候桐桐也才八十岁而已。
人跟人的生命长度是不一样的!你的五十二是生命的终点,她的五十二还一样能上马征战,已经能将锤子抡的飞起。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你是赢不了她的。
大唐建立是有中原做祭奠的,艰难一段时间之后,会慢慢的恢复生机,强大起来。而新的国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搭建磨合。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将来......谁说得准呢!
风烈烈,四爷一个人在草原上独行。
集关陇之力,平定中原,结束战乱,此为最优之选!
而要平定天下,则需得正名!名正则言顺。
为了名正言顺,自然要上演一出禅让的戏码。
在四爷回长安之后,杨侑逊位,李渊继位,改元武德,国号为唐,定都长安。窦夫人为皇后。
登基大典之后,李渊陷入了两难。
当时在书房,他与二郎父子相对,看着次子的铠甲上还沾着战场下来没来得及清理干净的血迹,他说:“他日事成,二郎必为太子!”
诸子中,从起事便在战场上厮杀拼命的是二郎!建成领兵,需得配以悍将,而二郎本身便是战将。
一个领兵,一个不仅领兵,这便是两者之间的差别。
武将与文臣不同,武将为何服二郎,那是一场场血战磨出来的情分,他们只服从强者。
当时的承诺是出于真心,并非糊弄二郎。然而,等真的坐在这个位置上了,他就明白了。若是传承乱了,则埋下了祸根。
杨勇为太子,若杨勇继位,哪怕平庸,大隋不至于这么快的走到末路。
故而,正统当维护!不能因个人而乱了规矩。
为了安抚二郎,他未曾册立太子,便先册立二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尚书仆射,刘文静为纳言。
四爷听到旨意的时候,将棋子落在棋盘上。
为啥是先册封这三人呢,给予的都是实权,因为这三人是策划谋反的核心成员。
尚书令在这个时期算是个什么官职呢?它相当于丞相,用后世的官员体系说,那就是总理。
意思是:二郎,给了你最大的实权了,这个太子之位,你是不是就别要了。
李世民坐在书房里,光从窗棱里照进来,一道明一道暗,照在了他的脸上。书房之外的议事厅闹哄哄的,在书房里听得见。
长孙氏...守在书房内门之外,静静的做着针线,不时的朝里看一眼。
李世民问长孙皇后:“父亲之意,你可懂?”
“嗯!”
李世民沉默了,良久良久,他的视线才转过去,却见妻子将刚做好的吉服铺在榻上,慢慢的熨烫。
他站起来,走过去,看着妻子的一举一动,而后道:“而今天下时局,最紧要的是何事?”
长孙氏并不回答,她知道丈夫不需要答案,他自有他的答案。
于是,她安安静静的,认真的听着。
“而今天下动荡,李唐新立。”李世民看着熨斗在新衣衫上来回的挪动,那被熨平的褶皱像是舆图上一处处祸乱被平息,“今儿,做了一件新衣裳!我与大哥抢这件衣裳要紧呢?还是先熨平它要紧呢?天下不是衣裳,衣裳上只有褶皱,天下祸乱庶民遭难。平天下,救庶民,此为当下最紧要之事。”<
长孙氏手里的动作更快了,她快速的将衣服熨平,然后拎起来抖了抖,又撑开看着丈夫:“既然夫君有这般要紧之事,那便莫要耽搁了。父皇恩赏尚书令,当沐浴更衣焚香后,以谢恩典!而后方能好好的去办事。”
是啊!得去心无芥蒂的去谢恩,而后才能叫父皇满意,放心自己去办最要紧的事。
他看着妻子:“观音婢!”
长孙氏给丈夫更衣,脸上带着笑意,不停的忙碌着,“妾早说过,我夫乃当世英雄。林公说,‘为国为民,天下为公’,妾甚爱这八字!我知,我夫不曾说,然心中认同,且必能践行。”
李世民颔首,看着妻子带着笑意的脸庞。
“夫君常叹林公有大慈悲大胸襟,能这般公正看待林公者,岂能无大慈悲大胸襟?”长孙氏将新衣给丈夫穿好,又帮着正冠,而后笑着躬身:“妾恭送夫君!”
李世民抬起妻子的下巴,轻轻的吻在额头,这才朗声一笑,甩了袖袍,大踏步走了出去:“久侯——久侯——进宫谢恩,需得沐浴更衣,来的晚了!来的晚了!诸位前来道贺,那今晚就不醉不归!容我先进宫!谢恩之后马上回来,设宴,奏乐,歌舞——”
厅里安安静静,都这么怔怔的看着他。
李世民举起汤杯:“天下未定,庶民罹难,江山倒悬!诸位——诸位——”他扬起声音,举杯朝着西北方向,“今日,世民深切领会何为‘为国为民’,何为‘天下为公!故而,这一杯敬林公!”
众人跟着举起,而后尽皆面朝西北,饮下这一杯。
长孙无忌心说,这一杯敬的是林公,亦是在告诉大家:不满此封赏,乃是私欲!染指储位,亦乃私欲。岂能因个人私欲,而坏了天下大计。
李世民看向众人,见他们都懂了。这才放下杯子,扬长而去。
若心中无天下大计,又安敢觊觎天下?
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