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拍摄机会 - 香江大厨 - 小胖柑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香江大厨 >

第143章拍摄机会

第143章拍摄机会

侍应生推了一个小推车进来,小推车前面放着六个蓝色高脚带盖琉璃碗,岳宁拿过一个琉璃碗,放在中间,打开盖子,里面是一块白嫩的杏仁豆腐。

岳宁拿起裱花袋,里面装着黄色的芒果酱,芒果酱调入了琼脂增加了粘稠感,她用裱花袋在杏仁豆腐上画出龙身,巧克力酱点上眼睛和爪子,红色樱桃酱画了一个龙珠。

画着金龙戏珠的杏仁豆腐被送上餐桌,第二碗,山雀啄枇杷,第三碗,猛虎嗅蔷薇,第四碗,喜鹊登枝,第五碗……

看到最后一个拿到了凤凰牡丹,拿山雀的老哥像是错过了什么。

一个日本人带头拍手,翻译说:“山崎先生说,他真的见到了大师。”

岳宁内心哂笑,今天这一桌食材特别普通,刚才阿明还问她,既然他一定要拿下这个机会,为什么不上名贵的,诸如昆仑鲍甫之类的菜,岳宁跟他说,日本食材匮乏,造就了他们美食研究方向就是所谓的极致刀工、简单调味和禅意美学。给他们吃昆仑鲍甫,他们也不明白好坏。

鱼生和刺身比刀工,濑布鳝和蒲烧鳗鱼比调味,北京杏仁豆腐和日式杏仁豆腐比美学。

日本人慕强,白江口之战大败给了唐军,日本开始全盘学习唐文化,二战败给美国,就仰望美国。岳宁就是要在对方擅长的方向,展现实力。

而鸡豆花则是给对方埋下一个疑问,让他们知道中华美食的极繁和极简之间的转化,也就是他们说一个厨师在某一项技能上所到达的仙人境界。

她还有一道博好感的菜,岳宁笑着说:“过誉了,我还在学习中。想请几位业内人士给个建议,不知道可以吗?”

翻译一说,他们露出荣幸的表情,岳宁说:“日本经济腾飞,带动了周边国家的旅游业,我想让来港的日本人,能享受港式美味的同时,又能吃得舒服,所以在铜锣湾开了一家港式面馆,有几个品种带一点和风,这个云吞面的汤底就是带和风味道。但这终究是中国人想象中的贴近日本人的味道。不知道你们吃下来,是什么感受?”

实际上这个汤底,是上辈子宁烧腊日本专供的汤底,早就经过验证了。

经济腾飞时期的日本国民,有着强烈的自豪感,他们刚刚已经把岳宁归类为业内大家,这么一个大家不仅看到他们国家的强大,更是要做出贴近他们国民的美食,好感更盛了。

“汤底跟日本的清汤不同,但是又有我们日本的味道。很好吃!”

“好吃,这个汤我很喜欢,其实我们日本的汤底也不是仅仅木鱼花,昆布,也有各种鱼的,这个鱼的风味很接近。说日式也没什么问题。”

“我更有兴趣的是这个鸡豆花里的汤,说是熬了八个小时的浓汤制作而成,浓汤就是浓汤。清汤变浓汤,只要大火煮,油脂乳化,浓汤变清汤,这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中华饮食文化和日本的不同之处,中国是大陆国家,物产丰富在烹饪技法上,用多重技法,会非常繁复。所以我们的吊汤技法多种多样……”

蔡致远见大家饭都吃好了,那些日本人还有兴趣听岳宁说中华饮食文化,他说:“宁宁,你没事的话,我们坐一会儿聊聊?”

“好啊!一起喝口茶。”

岳宁伸手请他们去休息区坐下,她在水壶里加上纯净水,烧起了水,烧水烫杯,泡茶。

岳宁和他们喝着茶闲聊,中国各大菜系,乃至于各家吊汤都有不同,那些日本人云里雾里,只知道很麻烦,一时间也理解不了。

那个石川索性问她筑前煮了,这个总归是日本的菜品,为什么他们也理解了?

翻译替石川问:“能问一下,那个筑前煮是怎么做到?蔬菜包括魔芋里都有牛肉味道,但是和牛粒还是炙烤的软嫩。”

“蔬菜里的牛肉味,可不是和牛出来的牛肉味,要是真把和牛放进去煮,那就是暴殄天物了。我用草饲的牛尾炒过之后,和蔬菜一起炖煮,等筑前煮炖好之后,再煎和牛,和牛煎好,连带煎出来的牛油一起倒入筑前煮里,翻滚一下,立马装盘。”

几个日本人七嘴八舌表示原来还能这样。

“这个正好说明了,刚才我说的那个清汤的问题。中华料理的烹饪非常复杂,而日本料理烹饪比较单纯,讲求精致细腻。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

岳宁从这个说开去,说到自己对日本料理发展历史的个人体会,讲到刀工技法,如何切片,到刀具柳刃、出刃、薄刃等刀具的使用。

和他们谈江户时代日本会席料理的发展,聊僧侣背景的怀石头料理。到明治维新鼓励吃肉,高端日料受到法餐影响,中低端则是被受到了东南亚等地的西方殖民地带来了大融合,比如其中之代表南蛮鸡和日式咖喱就是其中的代表。

那几个日本人见她对日料如数家珍,又把话题引入到中华餐饮文化上来,岳宁再次引经据典,讲述日本美食典籍《二中历(八贡膳)》中所言唐菓与今日的日本菓子的联系,又讲经济繁荣的宋朝对中华美食的贡献,再喝一口茶,颇为伤感,聊起了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在《中国游记》对中国食肆的描写,说起中华美食一脉没落,至今中餐在国际上都是价格低廉的食物。

一个技法出众的同行大师,一个对你的文化很了解,很尊重的中国同行,为他们国家的料理没落而伤感,而且这个国家的餐饮文化,还是日本餐饮文化的启蒙老师。那几个日本人狠狠地吹捧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希望能安慰到她。

“这次我们就是想把中国的饮食文化拍出来,传到日本,让日本人知道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

“对,对,我们明天谈一下,这一期节目要怎么做。”

岳宁问蔡致远:“他们了解过其他酒楼了吗?”

“我就想到你了,港城还有哪家酒楼比你们更加合适?”

“话不能这么说。今天比赛的那家坤和酒楼,是街市食肆的代表,还有春风楼。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宁宴不能完全代表港城美食,更加无法代表中华美食,不行,不行,我得给你们写一张清单,你们去这几家吃过之后,再商量这个节目怎么拍。”

翻译把两人的对话翻给日本客人听,素来被称为严谨的日本人,发现有人比他们更加严谨,这么有实力还谦逊。

岳宁去柜子里拿了纸笔,把她了解的几家酒楼食肆写了出来,也写了他们厨师的拿手菜。她把单子给翻译:“你们先了解一下,等了解过了,我们一起商量,怎么样把这个节目拍得能吸引日本观众的眼光。”

石川从翻译手里拿过了这张纸,郑重收好。

“对了,下周五我要去日本了,这次日本之行,也是为了面馆,想要探访日本的街市美食。你们有什么好推荐的吗?”岳宁问。

这可是问到他们的强项了,几个日本人正在激烈讨论,蔡致远突然说:“我们为什么不合作一个节目《宁宁带你探寻日本美食》?”

翻译把这个话翻了,蔡致远还说:“我之前就跟你们说了,岳大厨在港城的人气堪比明星。”

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简直就是天才的想法。

“不是,哥!我这次就打算从大阪到京都然后再去东京,最多去箱根泡个温泉,拍摄节目?来不及的。”岳宁摇头,“都到年底了,我没那么多时间做节目啊!”

“我们可以做成日语和华语两种语言,不仅仅是在港城,港城、澳城、台湾和东南亚一起播放。”蔡致远笑得奸诈,“宁宁啊!你想想,对你的宁小厨铺开多有帮助,只要你出个人,这个节目就算是宁小厨冠名的。”

“我和乔君贤,还有君慎和慧仪姐姐一起去的。”

“崔慧仪肯定同意,她要日本市场。乔君慎就是跟去吃吃喝喝的,慧仪愿意带他去已经不错了。”蔡致远说道,“大阪、京都和东京,就够拍几集了,下面是你继续拍,还是别人拍,到时候再谈。”

翻译说:“岳大厨,我们已经做过这个节目了,我们有完整的拍摄计划,只是变一个主持人而已。”

那位石川先生看着她说了一长串。

翻译:“石川先生说,你刚才不是说,我们只顾着寻找名菜,而忽略了观众的感受,没有进行细节的描述,导致了膀胱鸡这一集,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像你这样了解日本美食的中国大厨来介绍,能够跟更加精准地把日本料理介绍出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