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阁楼
“上去看看吧。”我说,我向来觉得这种往上一层就能知道答案的问题没得讨论的必要。于是说完招呼一声就带头往上走去,照样是一段环形楼梯,来到四楼,没有想象中的蛇。不过地上有些泥土一样的东西,黑黑的堆了很厚,散发着刺鼻的臭味。
“蝙蝠的粪便。”有人看出来了,其实蝙蝠的粪便我也见过,南方的溶洞里,往往就有大量蝙蝠的聚集,在他们栖息处的下方就往往有这么一层黑色粪便,奇臭无比。
“还很新鲜的呀,看来上面八成有蝙蝠了。”随即有人抬头看,这才发现,没有所谓的第五层,第四层天花板往上是横七竖八一层层的横梁。
直往上看不到房顶,太黑了。
转头四处看了看,偌大的四层并没有出口,并且,整栋楼的窗户都是无法打开的。这就意味着要想出去,要么向上看看,要么回去赌一赌。
显然我们是排除第二个答案的。这里面空气比较难闻,本身霉腐的味道再加上蝙蝠的粪便,真是够人喝一壶了。
“没有出口,怎么办,要回去吗?”这时一个女生问到,我转头看向她,才发现她已经有些站不稳了,扶着她的搭档,一直颤抖着,一路受了不少惊吓。
“回去太冒险了,这上面有蝙蝠,并且没有其他出口,蝙蝠既然还活着,说明上面有其他通道,不然就都饿死了。”我说。
“我同意,上去看看吧。”蒋松说。
没有人反驳,看来大家都默认了上去。只是这房梁数量太多,层数也不少,上去显然是要费些体力的。
我们拿出绳子,有一条是那个攀岩的哥们的,当时回收了,另一条永远的留在了那里。按着前面的操作,再次由攀岩的哥们先上,后来知道他叫陈九东,体育很好。
爬上第一层横梁,二十几个人确实太挤了,索幸横梁数量多,不至于挪不开脚。
到了上面才发现,往后的横梁都是方形的,并且每层高度差也就一人多一点。这下只需要一个人先上去,余下的人托举其他人相互接应就能上去。
按照这个方法,我们迅速往上又爬了两三层,这时已经能看到房顶了,手电光照过去,只有零零星星几只蝙蝠。我抬腕一看,午夜十二点了,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了,我居然还没意识到。
这个时间段大多数蝙蝠都出去觅食了,难怪这里没什么蝙蝠。
在休息的间隙,我才有时间去看房梁的情况,下面是圆柱形的房梁,而上面是方形的房梁,这个设计着实有点奇怪。半蹲下仔细看房梁表面,已经落满了一层灰,不过有些痕迹,我说不上来是什么痕迹,不是连续的,但是很有规律,自然不可能是房梁自带的花纹。
不过没有多想,我们再次向下一层横梁爬去,还有两层就到顶了。离希望越近,人的干劲越足,这时没人说话,大家都默契地一个个往上。
终于是来到最后一层,这层距离房顶大概有个两米多,显得有些压抑。
我们各自沿着房梁到尽头,并没有发现出口,不过房顶上有一些人头大小的洞口,看起来是给蝙蝠留的。不过洞口高度距离最高的横梁两米多,人上去还是有点困难。
我索性拿起石工凿,在高度差不多的倾斜屋顶处把青砖顶了出去。三下五除二弄出了一个可以通过人的洞口,然后招呼他们过来,随后自己当先钻了出去。
来到房顶,看向远处,一片黑暗也看不见,来到房顶沿着洞壁往上一照,两米多高的地方有一个开口很大的圆形洞口,大概有个两米见方的截面。
不多时他们全都出来了,我示意他们有一个洞口,随后招呼几个男生搭人梯先把几个男生送上去接应,然后用绳子一一拉上去。
来到洞内才发现这里面早已是铺满一层厚厚的蝙蝠粪便,新鲜得很,脚踩上去还会挤出液体,味道也是没得说。
众人捏着鼻子艰难前行,往前走才意识到这个洞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有的突起是被修整过的。洞壁上还有一些碗口大小的小洞,也不知是通往何处。
走了几十分钟,后面的洞里就渐渐没了蝙蝠粪便,不过也弯弯绕绕了起来。又走了一段时间,偶尔会有蝙蝠飞回来,而我们也终于到尽头了。接近洞口的时候传来了一阵哗哗啦啦的水声,很熟悉,不过前方的洞口渐渐变窄了,等到洞口一看,这不是来时那个水潭上面吗?
这个洞口就是当时那个没有水的洞口。
我把情况和后面的人说了,大家明白了之后也是一阵吐槽,当时就不该进去。
我把身上的东西绑紧,手电和手表是防水的,也不用担心,然后扑通一下往下跳入潭水里,幸好是潭水够深,并不会受伤。入水后我向前游开,就听到后面接着一声又一声的跳水声响起。
大家看来早就受够了蝙蝠粪便了,跳下来的时候一点不犹豫,两分钟不到就都跳下来了。
这时有人说道:“潭水下边还有个洞!”
说着就一个潜水划了下去,过了两分钟左右就见他游了回来,“那边有个通道,不远。”刚出水他就说道。
听到这话大家面面相觑,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
“休息一会吧,大家休整休整。”这时楚唯思说道。
没人反驳,大家各自上岸,有的拧干衣服,有的索性直接躺在冰凉的石板上。
我看了看表,凌晨两点多,我招呼几人该吃饭了,然后拿出食物和水开始吃了起来。几个小时不停活动,我们都饿惨了,已经顾不得什么可持续发展了,吃饱喝足再说。
大家见我吃了起来,也都意识到了自己咕咕叫的肚子,纷纷吃了起来。
解决完晚饭,也休息地差不多了,一身湿是不可能睡着的,洞里面气温还低,光是坐着就很难受,不如动起来。
我们开始商量起了各自的想法,有的想再走一次前面的路,往北边通道走,不过那边危险还不确定。有的则想从潭水下去看看,说不定正确的路在那里。
最后我们分为了两边各走各的,支持再走一次原路的有十二个人,他们觉得就算遇到危险,原路返回也还来得及。我们自然是支持走水潭的,北边通道也不见得安全,还有蛇也不知道离没离开。
于是两边人马便分头行动,看着一行人消失在通道里,我招呼剩下的人赶紧行动,要是他们把蛇引过来就完蛋了。
这次由周远,也就是那个发现通道的哥们带着绳子先过去,剩下的人顺着绳子摸过去,这样水性不好的也能更快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