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攻关蒸汽动力
“什么?你要修那台蒸汽机?”
老王头看着院子里那坨巨大的锈铁,眼珠子瞪得溜圆,使劲地摇着头:“不行不行,苏辰,这绝对不行。你别看它架子还在,里面的东西,早就烂透了。”
他走到蒸汽机旁,用手敲了敲那厚重的锅炉外壳,发出一阵沉闷的“噗噗”声。
“你听听这声音,里面的钢板,怕是已经锈得跟纸一样薄了。这要是点上火,压力一上来,那就不是蒸汽机,是个大炸弹!能把我们整个工厂都掀飞了!”老王头一脸严肃,这不是在开玩笑。
赵铁柱和老杜闻讯也赶了过来,听到苏辰的想法,表情和老王头差不多。
“苏辰,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老杜的独眼里满是凝重,“我以前在矿上,就亲眼见过锅炉爆炸,十几米高的井架都给炸弯了,死了好几个人。太危险了。”
“是啊,苏辰。”赵铁柱也劝道,“咱们现在日子过得好好的,犯不着去冒这个险。再说了,就算修好了,拿什么烧?烧煤还是烧柴?那得多少才够啊。”
面对三位核心骨干的一致反对,苏辰并不意外。他们说得都是事实,以这台蒸汽机现在的状况,和他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强行启动,确实和自杀没什么区别。
“我知道危险。”苏辰看着他们,平静地说,“所以,我们不是要‘修’它,而是要‘改造’它,造一台全新的出来。”
“造一台新的?”老王头差点跳起来,“我的天,苏辰,你可真敢想!你知道造一台蒸汽机有多复杂吗?锅炉、汽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这里面随便一个零件,都不是我们现在能造出来的。光是一个能承受高压的无缝汽缸,要怎么加工?我们连能镗这么大孔的车床都没有!”
“车床没有,我们可以自己造。零件造不出来,我们可以想办法。”苏辰的信心,来源于他脑中刚刚解锁的那些知识。
无数关于蒸汽机的设计图纸、材料配方、加工工艺,像潮水一样涌入他的大脑,清晰无比。他知道,以工厂现有的条件,想完全复刻一台现代蒸汽机是不可能的。但是,经过优化的简化版蒸汽机,却完全有希望。
“老王头,你过来看。”苏辰不由分说,拉着他来到一块空地上,用木炭在地上画了起来。
他没有画复杂的工程图,而是画了一个极其简单的结构示意图。
“我们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火管锅炉,我们可以用更简单的水管锅炉。把水管排列起来,火焰在下面烧,这样受热面积大,压力也更分散,对材料和焊接的要求都低很多。”
“汽缸,我们确实没法一次性镗出来。但是,我们可以用锻造的方法,先锻打出大致的圆筒,再用小一点的镗刀,一点一点地扩孔,最后再手工研磨。精度是差一点,但我们可以用石棉和石墨混合做的填料来密封,一样能用。”
“还有配气机构,我们不用复杂的滑阀,就用最简单的摆动阀,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苏辰一边画,一边解释。他说的,都是最基础、最原始的蒸汽机技术,但经过他脑中知识库的优化组合,却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老王头一开始还抱着胳膊,一脸不信。但听着听着,他的眼睛就直了。他是个老钳工,一辈子都在跟机械打交道,苏辰说的那些结构,那些加工方法,他一听就懂。他发现,苏辰提出的每一个难题的解决方案,都巧妙地避开了他们目前的技术短板,虽然看起来很“笨”,但理论上,确实是可行的!
“这……这……水管锅炉……用锻打的汽缸……”老王头蹲下身,死死地盯着地上的图纸,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实现的可能性。
赵铁柱和老杜虽然听不太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但他们看懂了老王头的表情。他们知道,这个老伙计,心动了。
“苏辰,你画的这个……真的能行?”老王头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技术人员特有的光芒,那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的兴奋。
“能行。”苏辰点头,“不但能行,只要造出来,它提供的动力,至少能顶的上五十个壮劳力!到时候,我们所有的车床、钻床、冲压机,都能一起开动!”
五十个壮劳力!
这个数字,深深地刺激了赵铁柱和老杜。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意味着,他们的生产效率,将直接翻上好几倍!
“干了!”赵铁柱把拳头一攥,狠狠地说道,“不就是造个新家伙吗?你画图,我来打铁!我就不信,我们连钢都能炼出来,还造不出一个烧开水的炉子!”
“我也没意见。”老杜表态,“只要能造出来,烧锅炉的煤,我带人去挖!挖到够为止!”
看到三人都被说服,苏辰心里松了一口气。他知道,攻克蒸汽机这个项目,必须得到这三个技术核心的全力支持。
“好!”苏辰站起身,“从现在开始,成立‘动力核心’攻关小组,我亲自担任组长。老王头负责机械加工,赵铁柱负责锻造和铆接,老杜负责锅炉材料和燃料。全工厂的资源,优先向我们倾斜!我只有一个要求,一个月之内,我要听到第一声汽笛的轰鸣!”
“保证完成任务!”三个老人,像年轻的士兵一样,挺直了胸膛,齐声应道。
一场围绕着蒸汽和钢铁的攻坚战,就此拉开序幕。
制造蒸汽机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要艰难。
这一个月,整个工厂都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苏辰、老王头、赵铁柱和老杜,几乎是吃住都在车间里,每个人都熬得双眼通红。
最大的难题,还是锅炉和汽缸。
按照苏辰的设计,水管锅炉需要上百根手指粗细的无缝钢管。这东西,在和平时期是标准件,但现在,找都找不到。
赵铁柱带着他的锻造组,硬是想出了一个笨办法。他们先把钢锭锻打成厚实的钢板,再把钢板卷成管状,然后用锻焊的方式,把接缝一点一点地敲打、焊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