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开国诸王多绎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酷酷的橙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02章开国诸王多绎

多铎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生母为乌拉纳喇氏,名叫阿巴亥,乌拉部贝勒满泰之女,是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也是最后一任。

因饶丰姿、有机变,太祖极为宠爱,哪怕阿巴亥叔叔布占泰数次背弃盟约,仍不改太祖的初衷。

子以母贵,阿巴亥所生三子备受太祖青睐,尤其是多铎,一是天命五年寸功未立,却已然成为八旗旗主贝勒,此后共计分得了努尔哈赤所辖的30牛录,而阿济格、多尔衮各分得15牛录;

在所有兄弟中,多铎的豫亲王府是离汗王宫最近的王府。

然而,天命十一年事态却急转直下,不仅努尔哈赤逝去,而且生母阿巴亥还被要求殉葬,一夜之间多铎成为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弱主。

“皇太极虽被诸位贝勒推举为汗,但在八旗制度之下却处处掣肘。”

“一是人口、财物、土地必须八家均分,二是八旗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各旗军政都由各旗旗主贝勒管理,互不统属。”

“所以,皇太极只获得了十分有限的汗权,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正黄旗一贝勒,不仅如此,权威还遭到其他三大贝勒的严重挑战。”

“于是,皇太极开始培植四小贝勒,通过建立军功,以提高四小贝勒的政治地位与话语权,以达到打压三大贝勒,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作为四小贝勒之一的多铎没有辜负皇太极的期望,天聪二年,年仅15岁的多铎首次跟随太宗讨伐察哈尔多罗特部,便展现出军事天赋,因作战英勇被授与额尔克楚虎尔封号。”

“天聪三年,皇太极转而绕道蒙古地区,进攻明朝蓟镇防区的薄弱地区。”

“随征的多铎先是与莽古尔泰、多尔衮统率偏师围攻汉儿庄城,迫使其归降,接着在广渠门一战中殿后,击败了明残部的进攻,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将领。”

“天聪五年,跟从皇太极围困大凌河城,多铎率正白旗作为后应。”

“当锦州的明军到达小凌河岸,着手驻军时,皇太极亲率二百骑迎击,明军败退。”

“多铎率军追击,逼近锦州时坠马却从容不迫,夺过军校马,安全返回阵中,并与大部队攻下了坚城大凌河,消灭来援的4万明军。”

“天聪九年五月,22岁的多铎奉诏首次挂帅,率部前往宁锦地区牵制明朝来援军队。”

“多铎派出固山额真阿山领兵400作为先遣部队,遭遇了明大将祖大寿所部的攻击,阿山迅速传递消息;”

“获悉后,多铎立即率大部队驰援,在大凌河击溃明大将祖大寿所部,事后,皇太极大加赞许,并率诸贝勒在盛京五里外出迎。”

“开疆拓土的同时,皇太极通过幽禁了阿敏、莽古尔泰,手握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标志着汗权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元崇德,建国号大清,叙兄弟子侄功,多铎被封为和硕豫亲王,位列第四,地位仅次于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

“同年,皇太极讨伐朝鲜,作为先锋的多铎率1000人,继噶布什贤兵自沙河堡至朝鲜都城,将朝鲜国王紧紧围困,随后又击败了勤王的朝鲜援军,迫使了朝鲜向大清称臣。”

“不过,短期内丧父丧母造成的心理创伤,无疑对多铎的性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加之其日益显赫,导致了更加率性而为,屡次忤逆皇太极。”

“早在天聪二年,多铎委托阿济格,在不奏请皇太极的情况下,擅自为自己做媒,打算与舅舅阿布泰联姻。”

“后又在崇德三年,睿亲王多尔衮统军攻明,诸位贝勒、大臣以及正值避痘期的皇太极皆前往送行,而多铎却以避痘为托词,携妓女在府中寻欢作乐。”

“三是崇德四年元旦新年,众大臣纷纷向太宗进献奇珍异宝,多铎却献上了一匹瘸马。”

李白:久积的矛盾终于在崇德四年五月爆发,皇太极召集王贝勒大臣于崇政殿,共议崇德三年十月多铎不战而退的罪状。

最终,多铎不仅被分走三分之一的牛录,爵位也连降两级,由和硕亲王降为多罗贝勒。

此后,皇太极虽还倚重这位拥有杰出军事才能的幼弟,多铎也没有辜负。

崇德六年七月,在松锦战役中,多铎立下大功,设伏于杏山与松山之间的高桥,令杏山明军全军覆灭,根本性扭转了战场局势,次年又与诸贝勒进攻松山城,生擒明主帅洪承畴。

皇太极论功行赏时,升多铎为多罗豫郡王,但终太宗一朝也没能恢复亲王的爵位。

皇太极集权的主要障碍在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但不代表与其他旗主贝勒没有矛盾。

皇太极继位后实施的白、黄异色,提高两黄旗政治地位,有利于皇太极集团的同时,限制两白旗的壮大,两白旗不仅获得俘获的人口、财物较少,且作为两白旗旗主的多铎、阿济格被排除在最高权力阶层之外,由此造成了黄、白之间长久而尖锐的矛盾,为后金和清初政局埋下了隐患。

崇德八年,皇太极突然离世,双方便在继位人选僵持不下,几乎兵戎相见,最终在代善、济尔哈朗居中调和下,各方达成一致,皇太极九子福临继位,济尔哈朗、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多尔衮虽然排位靠后,但其谋略在济尔哈朗之上,加之多铎的加持,很快排挤济尔哈朗,迫使其在顺治元年正月谕诸大臣,凡事先禀睿亲王。

随之而来的是清算豪格集团。顺治元年,多尔衮一方面分化打压两黄旗大臣,另一方面抓住豪格背地里诽谤自己,夺了豪格所属的七牛录,并将其废为庶人,同年,虽恢复爵位,但政治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

顺治五年豪格因事遭到幽禁,后自杀于幽禁处,多尔衮由此独揽军政大权。

顺治元年三月,大顺军兵临城下,崇祯帝深知已无力回天,遂于煤山自缢而亡,李自成占领北京,开始招抚明宁远总兵吴三桂;

吴三桂权衡利弊,决心归降李自成。

不过行至滦州吴三桂得知,其父吴襄遭受严刑拷打,爱妾陈圆圆还遭李自成部将刘宗敏霸占,愤而与李自成决裂,转而降清,折返山海关。

获悉后,李自成率部从东罗城、西罗城、北翼城三个方向进攻山海关,就当吴三桂岌岌可危之时,多铎、阿济格奉多尔衮之命,各率一万骑兵分别从南水门、北水门杀出,打了李自成一个措手不及,农民军大败,纷纷溃逃,多铎、阿济格继续追击至城东海口,最终赢得了山海关之战,李自成残部逃回北京。    多铎、阿济格又奉命追击李自成残部,至固关始返回。

经此一战,大清政权以此为契机,定都北京,而多铎、阿济格因功晋封为亲王。

“虽说大清定都北京,但仍存在弘光、大顺、大西三个政权,为此,多铎作为多尔衮的左膀右臂,相继奉命率部四处征讨。”

“西剿义军:顺治元年,多尔衮派遣多铎、阿济格西征,彻底肃清李自成势力。”

“不过,阿济格却擅自改变行军路线,贻误战机,多尔衮只得改变作战计划,令多铎取道河南,与阿济格会师西安,夹击大顺军,后移师东进,征讨江南。”

“多铎所部一路势如破竹,迫使大顺军退守潼关。”

“顺治二年,当清军的红衣大炮就位后,多铎将军队部署为前后两个阵营,发动了总攻,从两面夹击大顺军,李自成见大势已去,退到了西安。”

“不久,潼关守将投降,多铎一鼓作气,率部攻陷西安,李自成被迫走上逃亡之路。”

“进军江南:顺治二年,击败大顺军后,多铎转战江南,兵临扬州城下,却围而不攻,一则敬重坚守待援的史可法,其次则是攻城的红衣大炮尚未到位。”

“面对清军的劝降,史可法抱着克尽臣节的决心,严词拒绝,最终,多铎率部攻陷扬州城,史可法宁死不屈,三天后遇害。”

“不久后,多铎攻陷南京,弘光帝为叛将刘良佐擒获,献给了清军,标志了弘光政权的灭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