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96章舆论造势
第96章第96章舆论造势
有人不用是笨蛋,有了邬淳和崔润加入,盛世处理朝政的压力大大地减轻了。
当然了,这也使得李老太师有些不满。
年轻人怎么能这么不抗压?
而除了兵权和政权外,舆论造势也少不了。
广武早就有了印刷厂和造纸厂,就连晋阳都开设了书局,这些买卖虽然不如香皂香水暴利,但对文人来说却是大大的好事。
因此周怀在晋阳开设书局后不久,便向盛世申请在京都也办起书局和印刷厂来,这也是他结交拉拢到有识之士的关键。
而这舆论造势便背靠造纸厂、印刷厂和书局。
牧泰是祖安学院刚毕业的学生,他本专业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曾辅修过两节新闻学的课程。
至于为什么只学了两节课,自然是因为这课的教授只上过这两节课,而这之后教授便将新闻课忘了个干净。
牧泰天生对新闻传播较为敏感,他与老师和同学探讨过许多次,觉得舆论是可以引导的,而他们便要做那个引导舆论的人。
因此在邬淳和崔润带队来京时,他便自告奋勇要求加入,其目的便是要为他们的主上造舆论之势。
当然了,主上这个词也是盛世离开广武后,邬淳要求大家改口的。
在盛世不知道的时候,广武城的人都不再称呼他大人或是先生了,统一称呼“主上”。
而牧泰到了京都第一件事,便是从造纸厂订了一批结实耐造的纸张,然后又找了印刷厂刊印成小报,最后将这批小报送到书局。
所有来书局买书或是租书的人,都免费送一张小报。
为了防止有人拿了小报却不看,书局甚至出了公告说可以回收手抄小报。
手抄一份小报可得一文钱。
要知道手抄一本书,也不过几十文钱,还要求字迹端正好看,而现在手抄小报却对字迹不做要求,只要能看出来写的是什么,就连识字的幼童都可以抄了卖钱。
公告一出,大家趋之若鹜,都争抢着拿一份小报,只是小报只买书送,很多人不愿意花钱买书,他们吵着嚷着愿意出钱买。
于是书局顺水推舟给小报定了价。
——两文一份。
买一张虽然两文,但抄一张就能赚一文,对于某些家长来说,幼童练字的鬼画符都能拿来卖钱,简直不要太划算!
甚至书局还出了公告,会由易大儒的学生亲自评选出优秀手抄报,而获奖者不仅能得到几十两的奖金,作品还会挂在书局中供人阅览。
一时间,学堂里,书院里,不管大人小孩都对着小报一顿狂抄,就连闺阁中认字的女子,都拿起了笔。
有人为了赚那一份一文钱,有人为了几十两奖金,还有些人则想着能在易家人面前露脸,在京都最大的书局扬名。
书局二楼,周怀看着外面热火朝天来兑钱的人群,问对面一脸兴奋的牧泰:“这亏钱买卖要做到什么时候?”
他倒不是心疼钱,而是这么多年第一次做亏本生意,这感觉实在是新鲜。不过主上跟他说,一切听从牧泰的安排,因此即便亏钱,他也全力配合。
牧泰兴奋地搓了搓手,“不急,这才是第一步。”
周怀不明白外面都快挤破头了,怎么才是第一步。
“麻烦周掌柜再出个公告,就说手抄报只回收最新的,过期报纸一概不收。”
周怀:“你还要再出?”
牧泰从怀里掏出一份全新的报纸,显然是刚印刷号的。“往后五天一份小报。新的小报出来,旧的小报便不再回收。”
周怀接过他手中的报纸看了看,联想到第一份的内容,突然就明白了牧泰的意图。
第一份只是一些奇异怪谈和令人愤慨的不公冤案,而第二份更多的则是广武城的趣闻和现状,以及戎人攻入京都那日的惨案。
对比相当惨烈。
糠市一处破败的院子里,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正趴在缺了半条腿的木桌上抄写,一旁的妇人纺着纱,而另一处则坐着一个做女工的十四岁少女。
眼见着太快黑了,少年赶紧写完最后几句,妇人见状忙问今日抄了多少。
不待少年细数,少女便开了口:“一共三十六份。”
妇人立即喜道:“那岂不是有三十六文?”
少年接着道:“除去姐姐赊来的笔墨和纸张,今日能赚二十多文。”
要知道一个壮劳力一日也不过赚个几十文。
妇人甚是满意,让少年赶紧趁着天未黑,将手抄报送到书局去兑钱。
少年看了眼自己姐姐,开口与母亲商量,“要不明日让姐姐与我一道抄写吧。”
妇人一听立即皱了眉,“她哪里会写,莫要浪费了上好的纸张。”
少女闻言咬紧了下唇,少年见母亲如此说姐姐,立即争辩道:“父亲教我的时候,姐姐也旁听过,姐姐虽不能认全所有字,但依葫芦画瓢总能抄完,即便一日只抄十份,也比卖这些帕子赚得多吧?”
妇人当即看向少女。
这些帕子都是从杨老板那里拿来的,做一个一文钱,而且还得做得细致精美,若是不合杨老板的心意,便分文不值,白白做工。
送去的帕子大多时候只有一半能拿到工钱,确实不如现在抄小报赚得多。
少年见母亲有被说动的迹象,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