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再次带动整个城市的活力!
第372章再次带动整个城市的活力!
“佳音姐,练的怎么样,能行不?”
“放心!”
面对李灿的询问,韩佳音笑呵呵的比了一个ok的手势。
声乐专业并不是万能的,但李灿对于演唱者风格的多样,以及能力把控的要求实在是太离谱了,以至于每个人都下意识的在卷。
研究民族声乐也研究挺久了,一直以来都在练。
或许说在民族的赛道上不行,但如果是结合民族唱腔的元素,在流行表达上进行优化那没什么问题,这对韩佳音来说就是基操。
“我肯定把场子炸了。”
韩佳音哼了一声。
“让这帮智障带着他们欧美的大嗓给我滚。”
“啧,大嗓就算了,算是接受广泛的一种说法,也不要求非要专业,但欧美大嗓是个什么鬼东西?到现在这个年代了家里还没装14寸上沪晶体管大彩电吗?”
陈罡笑了,直接原地开始补刀。
闻得此言。
李灿摇摇头,无奈的表情写满了理解但相当无语的字样。
“没办法,西方崇拜的荼毒思想还在追我。”
“其实主要还是认知误区,觉得声音有力就叫大嗓吧。”
林锋捏了捏下巴。
对于这些,林锋了解的更加透彻。
所谓大嗓,不外乎就是到了该爆发的时候,演唱的音响,声压,气,足够充沛,达到具有冲击力的程度,实际上,这玩意不仅不是机能的问题,甚至恰恰相反。
完全是技术的问题。
因为,就算在古典声乐领域的专业角度来看,也从未有大号小号的分法,只是用这个词去形容一种音色与歌手实力的质感。
女歌手,先根据音域去区分高中低,确定以后,便看其擅长的声乐技巧领域,比如花腔女高音,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等等等。
能因为这个节奏突然被扯上,韩佳音也很恼火。
就算是听众们所谓的“大嗓”,也是包括音量,音色,音高,气息控制,闭合,共鸣等多种因素。
声乐是很复杂的,每个人的天赋更是差异性极大,所谓的大嗓并不存在,纯粹只是练习成果的体现而已。
国内很多表达足够优秀的会被下意识忽视,嘴里说着承认差距,心里自动矮国外一截。
所以会在“大嗓”的前面特意标注“这是欧美大嗓”or“这是欧美风格的唱法”。
完全忽略了欧美也有十分柔和的抒情,国内也有十分高强度的声压与爆发。
一句“欧美大嗓”看似让韩佳音风光了一把,实则绝对是顶级侮辱。
就算李灿不说,韩佳音也决定给国内观众们上上课,顺便给自己的id改个名,【夏国小嗓】就挺好听的。
【哪里有什么大嗓小嗓,菜就是菜,菜就多练!】
至于临时换曲这事儿,问题一点都不大。
对别的艺人来说或许会手忙脚乱,但林锋与韩佳音几人早就习惯了李灿想一出是一出的演出风格,接受起来根本不难。
临阵变动就出错?说白了还是菜,正经玩音乐的人都知道,肚子里有东西的情况下当场拿捏都不是什么难事儿,更何况这还有着提前准备的时间。
于是。
在这次《风暴迫近》演唱会的表演曲目中,韩佳音的戏份明显增多了许多。
换了曲目。
那很多相关的设计都需要变动一下。
比如投屏啊,或是演出场地,服饰的布置。
涉及到这一环,难点终于来了。
由于歌曲的风格跨度实在太大,中文英文都有,并且整体质感换着花样的来,导致整场演出的服道化十分难搞。
“所以,李先生,你想要的是一种能够从比较夸张黑暗,带点哥特味道的妆容表达,切换到夏国民族传统流行摇滚的风格?”
设计师一脸问号的看向正在阐述自己想法的李灿。
真他吗绝了,这辈子没见到这样的需求。
李灿老脸一红,但还是点点头。
“对,我知道这个要求很离谱,但这确实是我们的演出需求,我就想问问.你们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想法?”
“想法?不不不,上帝来了都做不到。”
设计师连连摇头。
正因是是专业的,设计师也知道,李灿还真不是在为难自己,毕竟,人家这乐队的风格就是这么奇葩。
可这种需求也实在是太过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