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常溪县附近的粮食会减产这件事情,赵安早就已经有所预料了,四月份秧苗刚刚栽下去的时候遭遇了一次暴雨,冲毁了许许多秧田。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又是持续的干旱,以至于秧苗疯涨的情况下迟迟不肯结穗。
村民们都说今年的谷穗子比往年短了两三成,只是今年大家都分到了额外的收入,又盖了新房子,所以大部分人脸上才没有出现焦急的神色。
“难道其他地方的干旱很严重吗。”赵安最近一段时间都很忙碌,也就没有心思去考虑交通不便,没有娱乐等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以至于他居然不知道外界的消息。
胡笙摇头说,“我叫你囤粮,的确有干旱方面的原因,看今年架个这势,胶州和蜀州的粮食都会减产。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三天前湘西一带的苗寨有人造反了,我看了战局,襄阳有重兵把守,一天之内就能赶到战场,那伙苗寨肯定闹不出什么大问题,可是那些人战败之后却会向着黔州和蜀州一带逃亡。到时候旱灾加上兵患,多半要造成饥荒。”
赵安捏了捏桌子腿儿,这才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说,“有兵祸,又有灾情的情况下,朝廷不会免税吗。”
他一边说着,一边仔细的回想《倾城泪》的描写,但是这本书真的只是围绕着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唯一写到大赦天下,好像还是女主的孩子当上了太子。而是赦免的内容只是让一些没有犯死罪的罪犯出狱而已,很难说这样的赦免是在行善还是作恶。
想到这里赵安就明白自己的问话显得过于太天真了,连忙对胡笙做出一个歉意的表情,然后摸了一下他放在桌上的银锭说,“我家里的食粮足够吃到明年了,你觉得我可以把这个消息告诉赵家村的村民们吗。我觉得就算我能够存下足够的粮食,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手来保护,遇到兵祸也保不住手中的粮食,说不定还会招来更多的祸患。”
经过这几个月时间不断的锻炼,赵安的木系异能比刚到这个世界时增强了一倍不止,每天能催熟的植物数量增加到了八株,就算只是用来催熟稻谷麦子也足够他和琴童海伯不饿死了。
可是仅仅能够填饱肚子又有什么用呢,赵安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虽然从来没有遇到像在灵气复苏时代时那样的直接危险。可是在这个世界生活中也很不容易,除了来自皇权的压迫,来自宗族的倾轧之外,竟然还会遭遇兵祸和天灾,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更重要的是一点是他丧失了从前的那种注意掌控自身的力量,因为他看见过冯少平和胡笙的比试,发觉他们全力施展武功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比得上四五阶的体能变异者。而他的木系异能到目前为止,还在一阶初级的阶段。
还好,据胡笙所说,像他和冯少平这种级别的武功高手,在这个世界上也极为罕见,最多一双手就能数过来。否则赵安会因为担忧自己的生命安全,
放下手头一切工作,不惜一切的增强自身实力。
可是现在赵安无比的痛恨自己松懈了对自身的锻炼,否则到这个时候他就不会担心自己会受到乱兵的威胁。
而事已至此,就算后悔也无济于事了。所以他很快就想到了抵御外敌的办法,就是团结自己身边的力量,比如说整个赵家村村民。
自从卖掉草莓苗的那笔钱分发下去之后,依旧愿意出烧砖窑的人变少了一些。因为有些人觉得可以用钱直接买砖瓦回来修房子,完全不必自己那么辛苦。
排除少部分退缩的人,那些一直坚持在砖瓦窑工作的人,对于赵安的命令已经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即使赵安后来没有再花钱买猪肉给他们吃。
所以赵安一方面觉得人心是可用的利益方面,也觉得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通知一下那些一直跟随在他身后的人。
胡笙作为一个善于用兵的人,自然不会不理解赵安的用意,“你既然觉得信得过村民,就告诉他们吧,不过你必须要保证不能将这个消息散布出去,否则不等乱兵到来就会引起恐慌。”
赵安先是点头,又有些不安的问道,“那常溪县的其他人怎么办呢。”
胡笙笑着说,“不是还有冯少平吗,他会想办法组织起一对巡逻全县的人马,保卫常溪县的安全,所以你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心,我只是觉得这种情况下粮食肯定会涨价,才会提前来通知你一声,安全问题你倒不必特别担心。”
然而怎么可能不担心呢,赵安根本没心思吃晚饭,就想去找到刘浣和赵秀才商量买粮食和训练民兵的事情。
可是他刚站起来,就被胡笙拉住了手,“别着急,湘西那边的仗,一时半会儿还打不完,溃兵最早也要等半个月才回来。先吃了晚饭,睡上一觉,不管有什么事情明天早上再说。”
海伯端了一碗茄子酿肉进来,看见胡笙拉住赵安的手,赶紧底下了自己的头,装作没看见。
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就算不知人事的小琴童还没有发现赵安和胡笙之间的猫腻,多吃了几碗饭的海伯又怎么可能没有察觉呢。
一方面是少爷的母孝才刚守了一年,还有一年多的孝期要守,从前议过亲的顾小姐早就已经嫁做人妇了,在他们离开京城之前人家就已经生下了长子。另外一方面是少爷曾经意有所指的告诉他,一个人的福缘是有限的,得到了神仙的指点,以后也不可能再有子孙后代了,就像那些和尚道士一样。
海伯不知道少爷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但是他作为一个仆从,只能选择相信也只能在心中祈祷,有一天少爷不喜欢那个蓝眼睛的男人了,就会去结婚生子。
赵安知道海伯每次看到胡笙都会不高兴,所以也没有叫他一起来吃饭,而是嘱咐他说,“我和阿笙也吃不了太多的东西,你和琴童多留一点菜吧。”
“我晓得。”如今海伯跟赵安之间的相处,比从前已经随意了许多。他有时候心里会责怪自己的不懂规矩,有时候又会因为赵安的关心而感到欣喜。
今天赵安心里有事儿,也就没太关注海伯的想法,食不知味的吃过晚饭,又洗漱之后,就被胡笙押回房间睡觉去了。
可是赵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一方面是天气很热,一方面是心里有事情。他像一个蚕蛹一样蠕动到帮他轻轻摇扇的胡笙面前,枕着他的腿说,“今晚还是要走吗。”
“嗯。”胡笙轻轻的回答,轻轻地挥动着手中的扇子,希望这种有规律的晃动能够帮助赵安快速入睡。
赵安却根本没有想要睡觉的意思,神清气足的问起了压在心中许久的问题,“苗寨造反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有关于这一点,胡笙还真是知道,而且还知道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表面上苗寨造反的原因是因为收税的官员要求他们多交一些染料和药材,而真实的原因是朝廷故意让收税的人这样做,原因是占据丞相之位的松鹤书院派官员觉得苗寨的人口太多,需要消灭一些。
虽然故意逼反苗寨的人,不能代表整个朝廷所有的人,但却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因为他们觉得湘西的苗人已经开始跟普通的旭国百姓抢夺生存资源了,面对这群异族,他们决定毫不犹豫的挥下屠刀。至于之后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也还是在他们的盘算之内,因为匈奴已经被剿灭了,那些闲下来的武将刚好没事情做,不如把他们派到西南山区来剿匪,这样既可以把它们排除在朝廷之外,又可以让这些整天无事生非的武将安静下来,简直一举多得,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胡笙想要做什么,他在经过多方考量之后,最终决定想办法从那些溃败的苗民中招收一些人手为自己所用。
他现在毕竟也是有家室的人了,不能像以前那样浑浑噩噩,必须要手中掌握着一股力量才能让人安心。
等到胡笙回答完赵安最后一个问题,“这一次苗寨叛变的首领叫做马甸,他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然而老当益壮据说他一刀就能砍掉一颗牛头,去年还有姚寨的小姑娘闹着要嫁给他当续弦。”再低头时发现赵安已经枕着他的腿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