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五十一章 - 我靠种田逆天改命 - 小蛮无细腰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51.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一章

赵安没让村民们去看楼上发生的血腥惨状,却没有瞒着他们这件事情。

因为赵安和胡笙作出了一样的判断,这些杀手都是来自于皇帝。

他不确定除了杀手之外,皇帝还有没有其他的后手,他不可能在这个国家跟皇帝作对,所以他要跟着胡笙一起走了,在离开之前,当然不能将这个消息瞒着大家。

“当初我发现了一些赚钱的方法,却没有告诉皇帝,后来我让人在西南几省推广良种又得罪了士绅。”赵安指着那个摔断脑袋的杀手说,“这就是他们派来杀我的人,楼上还有十几具尸体。这一次我侥幸的躲过了他们的刺杀,也许下一次等待我的就是军队的围剿了,所以我决定跟着胡笙的马队一起离开。”

赵竹山听见这话,立刻激动的想要说话,却被赵安擡手阻止了,“我走之后,窑炉那边的工匠我不会带走。你们可以向上面献上烧制水泥的配方。再加上法不责众,咱们村子好歹也有将近五百口子人,他们不会对你们怎么样。”

所有跟来的人都沉默下来,这时候他们才真正的意识到赵安要跟皇权作对,而且还在皇权让他死的时候,他不仅不死,还杀掉了这些来取他性命的人,可谓罪加一等。

可是赵家村的人也并不是三年前那些老实巴交的种地农民了,他们享受了整整三年的好生活,而且在赵安的一再鼓励下,几乎所有人都识了字,他们还自己写一些东西,发表在一本自印的月刊上。

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家庭矛盾,包括种地的心得,包括养鸡的妙招。这让他们逐渐开启了心智,懂得了很多的事情,包括自己辛苦得来的东西就应该属于自己,即便要交税但也不能把自己的东西随便抢走。

这一刻所有的人心里都在呐喊,觉得这很不公平。

虽然有人觉得皇帝可能没有错,有可能是赵安的功绩并没有传到皇帝耳朵里。可是他们还是非常认同赵安想要离开的决定,就算受了冤屈也不能站在原地挨打啊。月刊上最受人喜欢的武侠小说《金光刀谱》里面的主角在师门里受了冤枉,也是先逃出去,在一个洞穴中得到了《金光刀谱》,练成了神功,然后再想办法对师门长辈表明了治自己的冤屈。

想到这里很多人就开始可惜,如果赵安离开的话,那么《金光刀谱》是不是就要断更了。

在不知不觉中,赵家村很多的人,包括整个常溪县,已经有许多人已经受到了赵安的文化洗礼。他们希望得到更公平的对待,因为谁也不想像《金光刀谱》的主角一样受委屈,他们希望得到更纯粹的爱情,最好能够两情相悦,这也是金光刀谱的主角所持有的爱情观。

赵安看到大家已经接受了这件事实,就对他们说,“大家都离开吧,当做什么也没发现,也不要靠近我家这座楼,也没有发现我到底是什么时候离开的。”

大部分人都抹着眼泪离开了,只剩下赵竹山和刘浣还有赵秀才三个人。赵竹山说,“公子,我一定要跟着你走。”

赵安感动的拍了拍这孩子的脑袋,然后踢了他一脚说,“当初求着我要成亲的时候怎么说来着,要把云娘的父母当做自己的父母,这么快就要抛弃父母跟我走了。”

他还想说什么,赵安冷下脸来道,“老人家经不起折腾了,你还是乖乖留下来吧。”

刘浣叹了一口气说,“是啊,年纪大了就走不动了,赵公子一路保重。”说完便红着眼睛转过头去,踉踉跄跄的离开了。

赵秀才却一直站在那里,眼睛里似乎带着一种怒其不争的愤怒。赵安以为他会骂自己,已经想要赶他走了,没想到他开口却是,“我们赵家的祖坟风水是不是没有埋好啊。”

他看着赵安,看着赵安身后的房子说,“当初你爹年纪轻轻就考上探花,多么风光。虽然他那时已经娶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搬进了京城,可是我们全族都为他高兴。

后来他一路高升,运气那么好,竟然做到了部堂之位。可是赵通明他爹却四处敛财,还打压我们这些旁支,最后部堂大人大义灭亲,杀掉了自己亲哥哥,也把自己送上了宰相之位,同时也断送了我们赵家全族人的晋升之路,我当时就已经考上了秀才,即便不继续考下去,去国子监读书也有机会当官,可是我赵文举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了。”

赵安还是第以次知道,赵秀才原来跟他们家还有这些渊源,难怪总是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

然后就听到他继续说,“你姐姐当上了皇后,我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觉得她有可能会福泽乡里,给我们这些同族带来一些好处,然而三年的时间过去了,皇后娘娘的恩泽我竟然一件也没有等到。”

他最后嫌弃的看了赵安一眼,“我原本是看不上你那些小打小闹的东西,没想到竟然带着整个赵家村全都赚了钱。作为皇后的弟弟,你只是自己做生意赚钱而已,又没有鱼肉乡里,竟然会得到如今的下场,只能说我们赵家的风水肯定有问题,就是不让我们发迹。”

赵安看到他最后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只能温言安慰道,“这事儿还是不能全怪到祖坟上面,我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

他就是抱着一些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在下面小打小闹,上面的人应该看不到,但是他这种侥幸心理完全就是错误的。

然而赵秀才却摇头,“你们家亏欠了我,你必须得承认这一点吧。”

赵安很想说这一切都是你的一面之词,万一就是你学问太差,考不上国子监呢。但是想一想,冯少平的父亲也只是一个秀才。他觉得赵秀才的确有点倒霉,所以没敢触他的霉头。

赵安乖乖地点头说,“那你想怎么着吧,我这房子里的东西,大件儿的都带不走,你想要的话就让人来拿吧。”

“小人之心。”赵秀才憋的脸红,最后还是说道,“我要你把我儿子一起带走,他是你堂弟,你可以随便使唤他,也教教他赚钱的法子,让他以后变成大商人风光的回来。”

这可真是大大的出乎了赵安的预料,他真的没想到赵秀才竟然愿意让他的儿子跟自己走。

赵秀才的儿子大号赵问才,字进学。从他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赵秀才对他的期望,就是让他读书进学。而他今年二十四岁,虽然没能考中秀才,多少也是个童生。

赵安真的没有想到,赵秀才竟然会让他的儿子放弃功名跟着自己一起走。还拿他父亲以前因为大义灭亲的举动,妨害了赵秀才功名的事情作为情感要挟。

面对赵安疑惑的目光,赵秀才颇有些指点江山的说,“上不怀德,读书恐怕没有希望了。”

赵安有点尴尬的不敢接话,最终还是小声的问了一句,“可是,你问过进学的意见吗。”

“哼~”赵秀才说,“他是我儿子,就得听我的。”

“那好吧,一刻钟之内,他如果能到我家来,我就带他一起走。”赵安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

赵竹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眼中又燃起了希望看着赵安说,“少爷你还是带我一起吧。我现在算账都不用打草稿了,还能给你洗衣服,做饭,我真的很有用,比那个赵问才有用多了,他在护卫队训练的时候总是最后一名。”

赵安只能叹了一口气说,“这次不行,等到以后局势平稳下来,我再派人来接你。”

“可是……”他又想要提起赵问才,却被赵安打断了,也不管赵秀才还在当场,就直言不讳道,“那是在做战对投资,你就是我这边的,不需要表态。”

从他和胡笙成亲,送嫁妆念婚书那一刻开始,赵秀才就知道了他们俩之间的关系。后来又看到胡笙手下来来去去的商队,虽然人数每次都只有两三百,可是每次来的人都不一样,加起来恐怕已经有几千。

手下有几千人,个个身强体壮,还有兵器。而且在国外占了一个地盘,已经足够许多人下重注投资了。

就比如说那曾经想跟冯少平结亲的贺家,就包这批银子找到胡笙,他们想要给胡笙投资,不是商业联合,就是不问原因的直接给钱。

毕竟商人在这个时代活着也很艰难,不小心那天就会得罪了权贵,以至于全家老少性命不保,如果能够在国外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收留自己,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后路。

所以胡笙选择收下他的钱,同时将自己的势力网络更加紧密的分布在了西南几省。

所以说上面的人把胡笙和胡笙看成威胁,也并不是没有原因。可是他们在旭国境内一直老实本分,纳粮和交税,上下的打点,可谓面面俱到了。除了当初去截杀赵南玉,就从来没有做过越线的事情,主观上也并不想挑起事端,他们只想过平稳的生活。

可是,这世界偏偏不让人平静。赵安站在自家屋后的山头上,看着山下的找赵家村升起袅袅炊烟,还是很没出息的掉下了眼泪。

最后咬牙切齿道,“走吧。”

张威他们十几个人在赵家村生活的时间也很长了,同样有些怀念,他们都是边境之地造就的战争孤儿,无父无母,无家无业,心里同样也已经把赵家村当成了自己的家,突然要离开,所有人的情绪都很低落。

就在张威走到最后,想要再看一眼赵家村的时候,却看到村外有一阵不祥的烟尘升起,那是大规模行军所产生的烟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