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万剑冢(十五)
第120章万剑冢(十五)
难不成,沈聿泽当时并非是随便拿“二丫”这个名字编了个故事,而是实有其人?
她努力回想了一下当时所听到的“二丫历险记”的具体内容,却无奈地发现她脑子里只剩下二丫很厉害能吃几百个馒头的桥段了。若想回忆出深层的内容,恐怕要打坐沉入神识海中细细回想。
当初听沈聿泽讲故事的时候,她没将此太当回事。
但如今不同,这个巧合让伏令年隐约觉得自己把握到了什么。
不过,现在显然并不是个好时机。
十五人的行进十分缓慢,伏令年一直在忧虑着她先前察觉到的危机感。
这种感觉很模糊,伏令年只隐约能确定危机感来源的修为远远高于自己。而在这剑窟之中,除了金灵兽便是修士。
伏令年先前与宋予卿神识勾连时,曾大致了解了一下分散开的东境修士都身处什么方位。
很不幸的是,他们都离伏令年一行人有些距离。最近的便是由宋予卿和池野率领的队伍。
因此,着危机感的来源大概率是敌非友。
伏令年现在每走一步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脚底简直像被吸盘黏住了那般,让她举步维艰。
她用力将脚从地上拔起来,努力挪动一段距离,再沉重地放下。
队伍的状态不是很好,背有狼虎,前是深渊。若一路向前寻不到休息处,恐怕撑不了多久。
伏令年看了眼沉默地跟随在队伍后方的秦箐。
她裸露在外的肌肤呈现出古铜色泽,似有金属光泽在其上流动。
作为体修的她似乎很擅长抵御强烈的威压,这恐怕便是她能一个人走这么远的原因。
散修虽不属于任何一个宗门,却有境的划分。
自从与东境修士汇合,秦箐便显得尤其沉默。不必要的时候,她不会说一句话,整个人的存在感降到了最低。
这便是她的狡诈和聪明之处。
东境队伍人少,又大多是不擅直面战斗的丹修和医修。秦箐的存在是一个助力,只要她不刻意表现自己与他人相异的身份,便没有人会开口驱逐她。即使她并非东境修士。
伏令年收回视线,就在此时,走在前面的孟如烟忽地有了动作。
她神色凝重地向后方望去,随着她的动作,伏令年也有所感应。
剑窟是向下倾斜的,后方的大地如同一张巨口,将修士们包裹在内。于此同时,伏令年看见了一片黑压压的身影。
为首之人一身黑衣,身姿挺拔,眸光冷冽。不是晏扶摇还有谁。
“遭了。”
这是所有人的想法。
这下,他们是彻底被架在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了。
事到如今,只有继续往前走。
孟如烟一咬牙,头顶的剑意虚影更加凝实。剑意护罩笼罩于在场十五个人的身上,将大部分威压都隔绝在外。
伏令年试着将自己的剑意融入其中,起先,她担忧孟如烟的剑意会对她产生排斥。毕竟每一个人的剑意都不相同,剑意又多是锋锐奔放,难以契合的。
然而,出乎她预料的是,她的剑意甫一接触孟如烟的护罩,便如溪流汇入江河,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了一起。便如同身处石宫剑阵时,共同迎击石制巨剑那般。
温季才几人也同样效仿伏令年的动作,将自身剑意融入孟如烟的剑意护罩当中。
其余修士虽无法凝出剑意,却也能够利用灵力凝出护罩。源源不断的灵力填补入内,支撑起足以保护所有人的护罩。
周身顿时一轻,队伍的脚步在加快。
每一个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此时,他们心中只有前进,不再退缩。
晏扶摇似乎没有立即对他们动手的意思,两方始终保持着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这让伏令年心中的不安愈加强烈。
事出反常必有妖,然而,他们只能闷头往前走。
前方的路面的坡度在逐渐变缓,眼前一成不变的场景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残兵断刃不再或横或斜地被掩埋于土地,而是半悬浮于天空,循着一定的规律缓缓转动。
在残兵断刃的中间,高耸的巨剑矗立于中央,无数条铁链如长蛇般将剑柄层层包裹。另一端自剑柄处垂落,深深嵌入大地。
残兵断刃围绕着巨剑,如同臣子在朝拜君王,又似是囚禁着巨剑的囚牢。
巨剑受众剑摩拜,本应是“君王”,层层锁链却又如同枷锁,将它束缚于内。
不知为何,伏令年没来由地感到阵阵悲伤。
不对,这不是她自己的情绪。
伏令年恍然一惊。
不是她的,还能是谁?
——我的身体,就在那剑塔之下。
是青铜剑前辈。
悲伤的情绪来自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