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主动推销
第291章主动推销
甚至有些人瞧着柜台上被剩下的陈醋和豆制品,害怕乡主会怪罪他们办事不力。
崔清漪坐在茶楼里,对货栈里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
此刻不光是芦花镇的人认识到了做生意的不容易,崔清漪自己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她在芦花镇投入的精力巨大,毫不夸张的讲她现在几乎在以一己之力负担着芦花镇几千百姓的生活。
商队出行打的第一场仗崔清漪很不满意,但她又很明白这不是芦花镇人的错,只是做生意就是这个样子有成功就有失败,即便她是个穿越者也不可能事事都顺风顺水。
看到豆制品和陈醋出师不利,蒟蒻甚至比崔清漪还着急,崔清漪怀着身子,这个孩子又格外的折腾,若不是从前的打下的身体底子撑着,蒟蒻都不敢想象姑娘如今会是个什么样子。
但谁又能替姑娘分担一下芦花镇的压力呢,蒟蒻想了一圈也没找出一个人来。
崔清漪在短暂的沮丧过后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她又不是神还能做什么都成功么,况且现在也才刚刚开始,谁又说陈醋和豆制品的生意就做不成了。
瞧着有些忐忑的几位管事,崔清漪笑着说:“做生意有赚就有赔,这世上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几天大家都辛苦了,今晚好好休息。
洋人的商队就要来了,接下来我们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瞧着乡主神色还好,几位管事连带着杨梅都悄悄的松了口气。
等着人都走了,崔清漪将杨梅单独留了下来,对于杨梅这个人崔清漪一直都有关注,这个时代的姑娘很少有杨梅这样外向的性子,也很少有人有她这股子向上爬的冲劲。
杨梅有些忐忑,东家将她从茶楼里调出来就是为了帮芦花镇的商队打好前站的,她也认真做好了各种准备,甚至在商队到来的前一天还在缠着自家哥哥询问集市开业后来往客商遇到的棘手情况。
可即使她做了这样多的准备,今日芦花镇的货栈开门迎客还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
尤其除了芦花白之外,商队带来的其他商品基本无人问津。
杨梅自己尝过芦花镇酿的醋,在这之前她也不看好陈醋,毕竟醋这个东西,每家每户都懂怎么做,一般人不会花银子在外面买。
但她尝过之后就知道乡主为何要建陈醋坊。
还有那些豆制品,杨梅也认为绝对有市场。
瞧着杨梅似有些紧张,崔清漪摸了摸自己微微隆起的肚子笑着问:“我记得之前你哥哥推荐你来茶楼做工时,说是想叫你出嫁前来练练胆子,如今可是已经成婚了?”
没想到东家竟然还记得自己的事情,杨梅一时间有些激动,片刻后脸色又重新黯淡了下来,“还没有呢,我那未来婆家听说我如今在茶楼做工,便托了媒人过来传话,想叫我辞了工回家待嫁,我没同意。”
瞧东家脸上似是有些错愕,杨梅赶紧道:“我如今在茶楼拿的工钱比我哥哥都高,东家您和掌柜的人都好,再说我也很喜欢在茶楼做工,并不想回去。”
崔清漪本想问问杨梅若是成了婚,家里人是否还支持她出来做工,倒是没往别处想,因为接下来她想交给杨梅去做的事情怕是会叫杨梅的家里人不理解,因此才想提前问问看,没想到还没走到成婚的地步,因着杨梅在外头做事,和婆家的矛盾就已经来了。
崔清漪一时间有些为难,她手底下现在能用的人太少了,军营里退下来的人大多头脑没那么灵活,压根不适合做些对外交际的事情。
杨梅一直在偷偷观察崔清漪,瞧见东家眉间微蹙当下心里就是一惊,她是真的不想失去这份工作。
就在她想着要怎么和东家禀明心迹的时候,崔清漪开口了:“我这里有件事想交给你负责,但如今却要再问问你的想法,毕竟成婚嫁人是女子一生中顶顶重要的事情,不能因为我的事情耽搁你的终身大事。”
杨梅是想都不想:“东家尽管吩咐,就算是成婚我也会继续在茶楼里做下去的。”如果因着要嫁人只能辞工,那这个婚她宁可不成了。
崔清漪虽是再问杨梅的意见,但她想得到的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杨梅坚定的选择在她手底下继续干。
杨梅是个很有能力的女子,若是一生只专注在男人和孩子身上,崔清漪觉得浪费。
“那我就直说了,芦花镇是我的封地,从前种种抛过不提,如今我既已经接手了这个烂摊子,那芦花镇便不可能像从前似的靠着点微薄的救济粮过活。
芦花镇百姓要靠着商队翻盘,我这个乡主也要靠着芦花镇的商队过活。
但你也看到了芦花镇百姓的眼界有限,他们甚至对走到东平县城都有所畏惧。所以我需要更多的人帮我,你愿意来帮帮我吗?”
杨梅只觉得东家一双眼里都是希冀的光,她本来就不打算拒绝,如今更是不可能拒绝,“东家尽管吩咐,杨梅愿意的。”
瞧着小姑娘脸上都是激动的红晕,崔清漪没觉得自己不厚道,虽然有一点前世上司画大饼的嫌疑,但她其实是个很有良心的东家,手下人给她卖命赚钱,她给的工钱可绝对不会少就是了。
崔清漪伸手拉过杨梅的手拍了拍:“我果然没看错你,是个上进的姑娘。”
经过这一晚的谈话,杨梅第二日起了个大早便挨家挨户去拜访县城的客栈酒肆,虽然她还不太能理解乡主说的主动出击,但不耽误她按照乡主说的办法一比一去试试。
东平县自打有了和洋人的互市,县里的客栈酒楼便层出不穷,大大小小不下几十家。
大抵是从没见过有主动上门卖醋的,第一家酒楼掌柜完全是怀着几分好奇心接待了杨梅,虽然最后没能成交,但第一次尝试收获的善意让杨梅一颗心都鼓胀了起来。
第二天,杨梅拜访了十一家酒楼,其中有三家表示愿意买上一些芦花镇的豆制品试试,表示若是客人喜欢今后可以继续在杨梅这里买进。
杨梅回到乡主府的时候,脸蛋发红,一半是晒的一半是激动的。
(补第二章2000字)
崔清漪仔细听了杨梅的回话,在谈到推销的细节时问的尤为仔细,杨梅没觉得乡主这是不信任自己,相反对于乡主如此平易近人的姿态,杨梅打心眼里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滋味。
“因着陈掌柜经常来咱们茶楼喝茶听戏,他的酒楼生意不错,但看在熟人的面上还是给了我一点时间说话.....陈掌柜的酒楼在县里开了很多年,老顾客有不少,但现如今咱们县里好的酒楼层出不穷,陈掌柜的也在烦恼新客不多呢。.”
崔清漪对这位开着酒楼的陈掌柜没什么印象,但从杨梅的话里就知道这位陈掌柜如今也正面临着一个坎,从前县里就这几家有牌面的酒楼,每家都有自己的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客人。
如今可就大不一样了,随着互市的兴起,不光本地的老牌酒楼在想尽办法揽客,层出不穷的新酒楼更是后劲十足。
话到这里,崔清漪便笑着夸了夸杨梅:“我果然没看错你,是个洞察力很强的姑娘。对外销售货品是我们的目的,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只说自己的好,也要看到对方需要什么,若是能适当为对方提供帮助,才能达成长久的合作关系。”
杨梅眼睛亮晶晶的,前几日和乡主的谈话中她总觉得自己有种迷迷瞪瞪,似懂非懂的感觉,可自打自己出去跑了一圈有些问题好像突然就明白了。
做生意还真是一门学问。
有了成交的经验,杨梅如今正是干劲满满的时候,再被崔清漪这么一夸就更有劲儿了,“乡主放心,杨梅肯定不会让您失望。”
崔清漪:“好好干,等着月末你能成交多少单,我让账房每单给你奖励,能赚多少就看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