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芦花镇的小商业 - 被休后,崔娘子的起居日常 - 叮咚酒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93章芦花镇的小商业

第293章芦花镇的小商业

东平县,洋人的商队如期而至。

大晋各处的商队,但凡赶得及的都集中涌进了县城。

饶是已经有了些准备的,但瞧着络绎不绝的人群,芦花镇的人还是觉得惊奇,长期蜗居山野第一次见识到大千世界的繁华,队伍里十二三的孩子们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夫子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

在他们还对着金发碧眼的洋人一脸惊奇的时候,其他货栈的人已经开始热情招呼了。

因着崔清漪的孕期反应奇怪的有些离奇,崔清漪更是接受不了自己就跟个水龙头似的,动不动就要掉几滴眼泪的模样,索性将芦花镇的事情暂时交给了京魏,她决定直到孩子生下来之前是不会出来随意走动了。

好在京魏也是做生意的老手,手底下有本事的人也不少,明白崔清漪这是想将芦花镇的人带起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教起芦花镇的人来也不藏私。

阿木更是带着杨梅亲自坐镇芦花镇的货栈,一张嘴就知道这是卖货的好手,即便是语言不通,那些个洋人还是一出手就从订购了几十坛芦花白。

杨梅在一旁就差拿个小本将阿木的一言一语都详细记录下来,对比之下她只觉得自己这些时日积攒起来的那点经验简直被比成了渣渣。

就连她们辛苦推销了许久的豆制品和陈醋也在阿木的一张巧嘴下,兜售了不少给洋人。

等着洋人商队离开的时候,杨梅等人盘库时瞧着空空如也的货栈只觉得神清气爽,一连十几天压在众人心头的大石头被搬开,每个人脸上都多了些笑模样。

京魏借着一家人的便利,直接和芦花镇预订了大量的芦花白。

因着早有打算和元鹰分家,京魏的商队今年就没有赶着来南边和洋人交易。

如今看到了芦花白的市场,京魏问过崔清漪知道她没有带着商队往北边跑的想法便迅速做了决定。

京魏觉得比起在南方,芦花白显然在北地更有市场。

等着洋人的强队离开,逗留在东平县的商队也陆陆续续出城了。

芦花镇的货栈里来了两个富态的中年男人,杨梅眼力不错,认出了其中一个正是货栈开业时来过的。

她迎上去招呼:“两位掌柜今日怎么有空来?”

郑掌柜摸着小胡子,眼神四处瞧了瞧:“哈哈,我的商队还空着几辆车,你们那个豆制品和陈醋都卖完了没有?”

杨梅没想那么多,笑着说:“托了东家和客商们的福,咱们这次不光苦花白卖的好,就连陈醋和豆制品都很受欢迎。

最近的货已经全部卖完了。”

这个情况杨梅属实也没想到,但就连阿木都说芦花镇的生产的陈醋和豆制品很好,如今只是知道的人少,等着来年想必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们交易。

郑掌柜一听也顾不得装了,瞪大眼睛问:“卖完了!”

杨梅:“卖完了!”

本想捡个漏的郑姓掌柜没想到竟然有人和自己一样识货,但如今只能先赶紧找别的货将自己空出来的那两辆马车填满。

芦花镇商队的第一次出行虽有些曲折,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不错的。

各个作坊日以继夜生产的货物被销售一空,崔清漪是个说话算话的东家。

出发前承诺好的赏银经过账房核算后只隔了一夜就发到了百姓手里。

芦花镇的百姓如今每家每户基本都有人在作坊干活,或者是跟着商队外出了。

大家在宗祠门口排队领工钱和赏银,无论男女老少捧着银子都忍不住嘴角上扬。

转头已经日渐扩大规模的崔清漪开的杂货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

不光如此,才回到芦花镇的百姓们发现,镇上又在建房子,问了才知道,乡主要在镇上开铺子。

从杂货铺到米粮布料成衣铺子,但凡是百姓生活所需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芦花镇的百姓们在崔清漪开的作坊里做工赚银子,回头又在崔清漪开的铺子里消费,银子前脚发出去,后脚又以另一种形式回到了崔清漪的兜里。

芦花镇有了良性的商业循环,百姓们有了更好的生活,崔清漪在芦花镇的投入有了肉眼可见的回报。

周砚修当初给的一张死牌,在崔清漪手里硬生生变成了自成天地的小商业帝国。

但对外就连芦花镇百姓都不知道,这一家家铺子的幕后东家其实都是崔清漪。

王小钱给乡主府递了帖子,想要和崔清漪见面谈话,但一连好封帖子都石沉大海。

无奈之下,王小钱只能亲自到乡主府堵人。

到底是本地的父母官,即使他是周砚修的亲信,崔清漪也无心和他交恶,该有的面子情还是得有。

京魏扶着崔清漪出来见客,五个月之后她的肚子疯长,每一日都比前一日更大一些。

如今快七个月的肚子,已经和旁人九个月差不多大。

京魏从最开始的担心到如今的心惊胆战,崔清漪每走一步都牵着京魏的心也跟着忽上忽下。

王小钱接二连三的拜帖本就惹得京魏不悦,如今更是直接找上门来要见崔清漪,京魏虽生气却也没说什么。

王小钱已经有四个多月没见过崔清漪,猛地瞧见对方托着个大肚子顿时唬了一跳。

一时之间,王小钱准备好的话竟有些说不出口。

其实对于王小钱如此执着的想要见她,崔清漪大概能想到是为了什么事。

大晋不禁酒,民间多的是酿酒的手艺人,但因着条件有限,能比的上芦花白的几乎没有,芦花镇的芦花白第一次在东平县出现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

但崔清漪吃过一次亏,就不可能再吃第二次,她将芦花镇经营到今天也不光是靠着几个方子。

没等王小钱说话,崔清漪茶杯刚举到嘴边便当着王小钱的面儿吐了一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