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药庐
京郊,安氏药庐。
林汐手搭眉骨,伸长了脖子往前望,转头对身旁的秦严道:“大人,前面排了一长队等着看病的人,咱们只怕得等到晚上去。”
秦严一身青衫,负手而立,淡淡道:“安老先生医术出众,药庐外每日都是这么多的病人,咱们耐心等着便是。”
这位安老先生为人正派,在他眼里,无论富贵寒素,皆是病人,从不会因为身份不同而厚此薄彼。
上次他出京办差,遇到一个十分擅长用毒的对手,一不小心中了招。虽然逼出了大半药力,但始终有余毒未清,于是想着向安老先生求助。
老人家与秦严故去的师父交情不浅,一向将他视为自家子侄,秦严亦称他一声世伯。老先生接到来信后,让秦严挑个日子来药庐驱毒。若不是因为急着查纸鸢通敌的案子,回京的第一天便该往药庐来了。
等了两三个时辰,隔着日落的霞光,能看见远处村庄升起的袅袅炊烟。药庐前已空无一人,只有一个拿着蒲扇熬药的药童。
药庐正堂坐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家,清瘦矍铄,笑容和煦,便是安老先生了。
秦严和林汐上前行晚辈礼。老先生抬了抬手,示意秦严过去,搭了半晌脉,沉吟道:“这毒不是问题,你年轻,身体底子又好,泡几日药浴,也就没事了。”
他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药庐后有好几间空置的竹屋,这几日你们就在这儿住下,晚膳后我让药童准备浴汤逼毒。”
正说着,一个脚穿草鞋的大汉走进药庐来,把背上竹篓往地上一放,对院中药童熟稔说道:“这是今日进山刚采的紫苏叶,来看看。”
“咦,你这药送得及时,先生本来要配风寒灵,刚巧紫苏叶用完了。”药童看了看紫苏的品相,回房拿了银钱给那大汉。
原来是个卖药的药农,林汐默默收回目光。
为了给秦严逼毒,安老先生没再开门看诊新病人。期间只有两户人家的家仆上门,说是主人外感风寒,买了两服风寒灵。
安老先生有位夫人,性情爽朗,和林汐很是投契。这几日,林汐都是一边帮秦严熬药,一边听她说当年和安老先生私奔的事。
总的来说,故事有点老套。自幼生病的大户人家小姐,遇上了一位年轻俊俏的大夫。两人互生情愫,奈何门第不齐,家中长辈无人同意这门亲事。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小姐在贴身丫鬟的掩护下,偷换装扮溜出家门,与早已等候在外的心上人一起远走高飞了。
后来安老先生为了夫人的病,遍访天下名医,最后医道大成,治好了她的顽疾。两人就这般平平淡淡地过了一辈子,俗称白头到老。
林汐好奇问她,当初贸然私奔,就不怕押错了宝,若安老先生不是良人,那可怎生是好?
谁知老夫人神秘一笑,对她眨了眨眼,“其实啊,我会看相,我家那老头子的长相,一看就是个老实人。”
“这么准?”林汐凑到她身边,悄悄望了屋内一眼,很小声地问:“老夫人,那你看看我家大人的面相,是能靠得住的吗?”
安老夫人早看出这两个年轻人的关系不简单,此时起了顽心,故意逗她,“你这位大人,眉飞唇薄,可是薄情的面相,小姑娘,我劝你还是换一个人吧。”
谁知林汐不上当,撇嘴道:“我才不信呢。”当我没看见你眼中的捉弄么,真是老不正经,她暗暗腹诽。
两人的对话飘进屋来,逼完毒后正在穿里衣的秦严听得剑眉直跳,无奈道:“世伯,您的这位夫人,真是大有返老还童的架势。”
逗弄晚辈很好玩吗?
安老先生捻了捻颌下长须,笑道:“你这性子像你师傅,一本正经得很,有这么个小丫头在身边,下半辈子就不会过得太闷了。”说到这儿,他话音一转,“我摸过那丫头的脉,气血有些虚亏,要调理一下,否则以后在子嗣方面恐怕不会那么顺畅。”
秦严系衣带的手一顿,点头道:“那就有劳世伯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