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鬼村往事
风乐县,城南小客栈。
小县城没有京城喧嚣,天色还未黑透,大街上便已是行人寥寥了。
老掌柜眼神不好,天色暗些就瞧不清东西,点了盏油灯放在柜台上,借着昏黄的灯光,翻开账本一栏一栏地比对着今日的进项。
客栈里没什么吃饭的客人,只有靠窗的木桌边,还坐着今日刚投店的一家三口。
这一家三口,正是秦严,林汐和两人的儿子秦函。
桌面上,还蹲坐着憨头憨脑的小胖猪二妞,一双猪眼直勾勾地盯着后厨的方向,好半天都不眨一下。
林汐看它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有些嫌弃地摇了摇头,但还是开口问了老掌柜一句:“老丈,我们的饭菜还有多久能上?”
老掌柜把视线从账本上挪开,笑呵呵地道:“马上就好,你们要是饿了,我先端些小食给你们垫垫肚子。”
说完他转身去后厨,没多久,端了一小箩筐的水煮盐毛豆出来。
“毛豆是自家地里种出来的,今年刚收成,都尝尝吧。”老掌柜招呼他们。
林汐拿起一个豆荚,见里面结的豆子都圆鼓鼓的,玩笑道:“老丈,你这又开客栈又种地,身子骨能吃得消吗?”
“祖上传下来几亩薄田,不好荒废了,现在是我儿孙在打理,我可累不着。”老掌柜笑了笑,又转回柜台上看账本去了。
闻言,秦严放下手里的茶盏,问了句:“您老人家一直在风乐县开客栈?”
“也不是,我年轻时在西巷府做生意,后来老了,就回县里盘了家客栈经营,也快十几年了。”
林汐“唔”了一声,思路瞬间偏了:“西巷府啊,听说那儿的豆花牛肉挺好吃的。”
老掌柜笑:“是好吃,好些路过的客商都会特意点这道菜呢。”
秦严瞥了林汐一眼,又把话题绕回来:“老丈,你是风乐县本地人,那从这儿往西北三十里的那个鬼村,你可知道是怎么回事?”
老掌柜脸色一变,忙摆了摆手,压低声音道:“那是件邪乎事,鬼怪作祟,可不兴在晚上说的。”
林汐心道,黑夜说鬼事,那听起来才有趣味呢。
不过老人家这般避讳,她就胡乱编了个理由:“老丈,那个鬼村之前是叫青宁村吧?我有一个娘家亲戚住在那儿,好些年没见了,这次我本打算去拜访一下的。”
“我劝你们千万别去沾晦气。”老掌柜重重叹了口气,“不止是青宁村,还有隔壁的成化村,两个村子的人一夜之间全死光了,大家都说,是有厉鬼索命。”
老掌柜索性合上账本,跟他们聊起了这桩“鬼村往事”。
这件事发生在七八年前。
成化村和青宁村是风乐县辖下的两个村落,人口不多,总共加起来也就五六十户人家。
村子地处谷底,偏僻得很,加之道路崎岖,除了赶集采买货物,两个村子的人很少出来。当然,外面的人也很少进去。
所以,里面的人全部暴毙而死的时候,一时半会儿都没人发现。
半个月后,一个卖东西的行脚商偶然路过,进村后他发现遍地尸骸,差点没当场吓疯,连滚带爬地逃了出来。
由于尸体身上并无伤口,每个死者的面容又都狰狞不堪,所以当地谣言四起,都传言是厉鬼所为。
莫名其妙出了几十条人命的地方,大家自然是避而远之,成化村和青宁村两地的尸身也没人收敛,就这么露天摆放着。
加上两个村子地处谷口,凛冽的穿堂风一吹,晚上就跟鬼哭狼嚎似的。
久而久之,就传出了鬼村的说法。
这老掌柜说的,和函儿看到的手札上的内容一模一样。
手札是秦严的师父任总捕头生前留下的,论辈分,是函儿的师公。
因为经常外出办案,任总捕头这辈子去的地方着实不少。他这人有个癖好,爱写游记。
只要是路上所遇诡秘离奇之事,他不管是亲耳所闻,还是亲身所历,都不惜笔墨,一一记录下来。
函儿这些日子跟着秦严在六扇门呆着,也不知从哪里翻出这本手札,看见上面记载的鬼村,顿时来了兴趣,想实地探查一番。
于是,秦严挑了个休沐的日子,一家三口就这么出发了。
来的路上,林汐还在想,任总捕头写手札的时间是在七八年前,过去这么久,说不定这鬼村的怪事早被当地官员查明白了。
可听老掌柜所述,这事情显然没查清,所以鬼怪作祟的传言才会一直流传。
想到这儿,林汐凑到秦严身边,问道:“咱们什么时候去鬼村?”
“不急。”秦严抬头看了眼灰蓝夜空中的一轮圆月,只见月亮周遭浮现出一圈淡淡的朦胧光晕。
成化村和青宁村的位置太过低洼,常年累月,想来积聚了不少尸气,对活人多少是有影响的。
他扫了眼正在剥毛豆喂二妞的函儿,他和林汐是大人还好,可这小崽子还是个孩子,还是谨慎些为妙。
月晕而风,待近日这场大风刮过,吹散了尸气,再进去不迟。
三日后的一场疾风,几乎刮了整整一天。
秦严坐在客栈房间里,听着窗棂上的白棉纸被风吹得呼呼作响,心想差不多可以了,于是着手准备避尸毒的面巾和药丸。
第二日一早,林汐让老掌柜准备了一些干粮,用油纸打包装好后,三人便朝着鬼村的方向而去。
山道曲折难行,马车很难进去,只能靠脚往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