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读书人:无非是苦一苦百姓
作为一任雄主,老朱固然英明神武,但他同样有着他的局限性。
那便是这个时代,或者说封建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见识上的局限性。
而这,却是朱高煜在这个世界最大的凭依。
与此同时,这种跨越了时代的眼光,也让朱高煜看似嬉笑怒骂、平易近人,可实际上却傲骨天生。
不是什么人,都能跟他进行如这般深入的交流的。
尤其是这个时代,连读书识字都不是一般人家负担得起的,更枉论这种“高深”的谈话了。
可眼前张老爷子,还有这位李叔的表情却让朱高煜明白,这二人不但听进去了,还思考颇深。
由此可见,这二人,绝非常人!
不然,这二人压根理解不到这个层面,要么听起来如对牛弹琴,要么觉着荒谬。
毕竟,读书人、士子的地位,经过千年来儒家不断的宣传,早已深入人心了。
学而优则仕,成了无数读书人的目标。
他们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因为,当官就能作威作福、大肆捞钱。
但这种想法,却成了理所当然。
可眼前这二位,哪怕这位李叔说自己乃是当年从过军的商贾,可那一身武力、兵法韬略乃至见识,可不比那些世家子差。
说不得曾经也是一方帅才,至少也是个领军征讨的将军。
虽然弄不懂,这等人,为何会从军中脱离,但想来也是些许蝇营狗苟之事。
但正因为如此,朱高煜招揽之心更加重了。
朱高煜在暗自琢磨,老朱却在暗自点头。
自家这孙子真是给了自己一个惊喜,此类问题,他当然想过,甚至没少因此而烦闷。
一想到这,朱元璋便想要继续询问。
但朱高煜岂能让人轻易如愿?
钓鱼嘛,这点小技巧,谁不会啊!
故而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死活就是不往正题上走。
这一来二去的,老朱见朱高煜老是打机锋,也明白了。
也不恼怒,反而打了个哈哈问道。
“既然小友有想法再换新天,那不知道小友对天下更替怎么看?”
朱高煜一听这话,顿时眉头一挑。
哟,不叫小哥开始叫小友了。
不过,他心里有数,这话看似闲聊,实则乃是一种考校。
答好了,自然就招揽进度再次上涨,可若是答不好,那恐怕之前提升起来的好感度都得降。
一旁的朱棣听的眼皮一跳,这爷孙俩玩的这么大?
算了,我掺和不起,我老老实实假装睡觉吧。
朱高煜这次考虑的尤为漫长,整整半柱香的时间过去了,才缓缓开口说道。
“王朝更替?”
“如果展开了说,自然是理由无数。”
“可归根结底来看的话,其实就一条,当权者无道,导致民不聊生。”
“就如我那皇爷爷一般,当年都已经活不下去了,反正是个死,何不去搏一把,至少死前能吃上几顿饱饭!”
朱元璋听到这番话哈哈一笑,显然朱高煜这话说到自己心里了。
没错,当年自己就是如此,若是活得下去,谁会走造反这条路?
所以,刚刚大孙子这番话,看似直白可却一语中的,说出了王朝更迭最本质的原因。
一想当年父母、兄长一一饿死的模样,朱元璋便觉着心中一寒,脸上的笑容都少了几分。
沉默片刻后,朱元璋随口问道。
“既然小友看得到这点,那应该看得到。”
“如今我大明洪武虽然说不上励精图治,风调雨顺,但是养活人的能力还是有的。”
“假以时日,不说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但若是君主贤明、臣子得力,未必将来赶不上。”
“可小友却不看好眼下这局面?”
朱高煜听到张老爷子这么一问,坦然的点了点头。
朱高煜当然知道眼下的大明欣欣向荣,甚至一片生机。
但作为后来者,一位能穿透历史迷雾看破眼前的穿越者,心里又何尝不明白。
归根结底,眼下的大好局面,不是大明的制度多优秀,仅仅是因为朱元璋够优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