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李俊熙的电影计划
安抚了李智恩这个小丫头,李俊熙终于可以安静一会儿了,刚刚在李智恩来之前,他正在琢磨着他的电影。
之前在拍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儿》时,李俊熙就曾有过这个想法,他想要拍摄一部完全属于他的电影,亲自执导,亲自主演。
原本只是有了一个想法,剧本什么的完全没有头绪,不过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了一条新闻之后,他突然有了灵感。
那条新闻说的是一个大学男生的故事,在和女朋友分手之后,他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了分手日记,在记录到第三十天的时候,这个男生出了意外,也让他的失恋笔记被曝光了。
李俊熙通过这个男生的故事,找到了灵感,他脑海当中突然闪现的,也是一个围绕着失恋的故事,经过几天的时间,这个故事已经逐渐的成型,目前正在修改阶段。
不要以为失恋就一定是个悲剧,相反的,李俊熙的故事非但并不悲伤,反而充满了暖意,如果要给李俊熙的这个剧本贴上一个标签的话,那么“治愈系”这个词最为贴切。
故事的绝对主角是一个在首尔做婚庆策划的奔三待嫁女青年,当她面对留着结婚使的七年之恋男友与闺蜜的背叛,开始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失恋挣扎之路。
从绝望到爬起,从不舍到成熟,经历身边人的关心与感动的真爱,女主角度过了难忘的三十三天,这一个阶段的结束,也象征着下一个幸福的开始。
对这个剧本,李俊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当剧本成型之后。他甚至有种迫不及待要将其立刻拍摄出来的冲动。
短短几天的时间,剧本的主体框架已经完成,甚至连分剧本镜头。李俊熙都设想好了,在他的计划当中。电影将以几个分手场景为开篇,而后镜头延伸再切换到女主身上。
整个故事将着重对女主角心里路程细腻刻画,再通过画外音的巧妙配合,细致地表达女主角失恋后的种种情绪。
在李俊熙看来,人是感情动物,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感情起伏的。
有时候,一个人看似在理性地思考。判断,决定,其实也是掺杂了情感在里面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情感的参与,人的生活才变得有方向,有意义。
感性是与生俱来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而理性是通过后天历练逐渐形成的控制情感客观分析的能力,二者没有绝对的区分界限,而人所要做的就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一般女性偏感性,而男性偏理性。二者结合才能使得恋爱或者婚姻趋于长久。
但也正是因此,女性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往往因为一时情绪的影响而做出决定。就如李俊熙这个剧本当中的女主角,故事中,她在饭店门口追逐前男友坐出租离去的那一幕,她也许明白前男友对她的爱已是强弩之末,也许明白即使牺牲自尊,也不一定换来他的回头,可还是会不顾一切地去做,抱着一丝飘渺几不可握的期望。
其实反观,这也是女性身上所有的特质。也正是因为这些她们的活力,热情才得到充分的表达。
而男性一般在一份感情里看到的更多是问题。及其如何解决,但他们也可能因此选择放手。
因为他们有时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问题上。克制甚至忽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流动,从而失去了向前的动力,对未来的展望。
理性会让一个人认清现实,而感性则会让一个人勇敢向前,唯有将二者结合,人才能真正感知到上天赋予生命的价值意义。
虽然是一个失恋的故事,刻画的也是女主角失恋之后的心路历程,但是,李俊熙却不想将电影拍摄的过于沉重,他更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去治愈那些失恋的人们,所以,按照李俊熙的计划,整部电影的格调应该充满小清新的味道。
当然,也不能说这是一个喜剧,失恋的痛楚怎能会马上消除,男友跟闺蜜跑了,而自己却习惯了只有他们的生活,同时却要承认自己确实过于自我。
忘记过去、学会坚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却还要面对给一对浮华男女筹备梦幻婚礼的任务。
一个女孩儿,面对未来,真的是“前路太险恶”,幸运的是,女主角的身边还有温暖,有奇葩的上司叫醒她,有奇葩的男同事陪她度过最黑暗的岁月,有金婚的生死离别让她成长了更多。
第三十三天,尽管那伤痕依旧不会消除,但女主角已经找了前行的方向。
在这个剧本当中,还探讨了两对分别年轻将要结婚的阔气男女朋友和普通的一对金婚老夫妻,重新定义爱情。
年轻的钻石王老五,却不得不找一个拜金女,因为爱情这东西不可靠,说没就没了,lv不会随便倒闭,所以不懂真爱的他说,有人拿lv当生活必需品,把爱情当奢侈品,有人拿爱情当生活必需品,把lv当奢侈品,很显然,故事当中的女主角属于后者。
还有一对金婚的老夫妻,教会了女主角当在一次次的失恋中,是不是自己的趾高气昂让对方无法呼吸呢,有时大智若愚,四两拨千斤也是一种新境界。
一次次的博弈和较量,是不是很多时候爱情与自尊心,都会选择后者,在真爱面前,哪个更重要,如果没有了自尊,一个人是否还是自己?
恋爱时,人们为了对方,无视身边的温暖,舍弃了许多自我,因为信任而爱得肆无忌惮,但最后往往因现实、时间、距离败给了自己,败给了当年的誓言。
依靠干脆地离去,人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脆弱得看不到明天的希望,然而生活还要继续,带着伤痕累累的心,继续孤身走入更加险恶的荆棘之中。
然而。失恋并不意味着失去所有,只是说明那位依旧不是,迈过坎儿才能成长。向前走,因为下一站。还有幸福。
故事当中的女主角不幸之中自有她的幸福,仅仅三十三天,就能够找到未来的答案,现实之中,又有多少个三十三天的煎熬?
一个好的电影故事,首先就要容易被大家接受,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容易触动人们心中最敏感的地方。
李俊熙并不想在电影当中向人们讲述那些大道理。他更愿意将一个完整紧凑的故事,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细腻的刻画,幽默的人物对白,加之女主角对感情顿悟时,给人们的启示,使得整个故事得到升华,轻松之余给人们留下思考。
韩国电影,有很多都晦涩难懂,人们看过之后。根本就不知道导演到底要向他们展现什么,李俊熙作为还没有正式上路的新手,当然不会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的同时。再去肆意燃烧观众们的脑细胞。
所以,李俊熙准备以一种最为直接的叙事方式,来完成整部电影的拍摄,通过淡入淡出的拍摄手法妥帖地表现了女主失恋后对往事追忆时的心酸和无奈。
人一旦有了灵感,瞬间便会爆发出许许多多的想法,李俊熙或许是觉得如果只是用一种直白的叙事方式太过单调了,他还准备在拍摄的时候,通过使用空镜头,让整部影片的艺术感大大增强。同时空镜头的利用,不光起到了增加影片文艺气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恰如其分地渲染了主人公的心境。并且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
按照李俊熙的想法,这些镜头将表现得孤单落寞,也从侧面映衬了女主角的心情,顺势推动情节发展。
一部影片最重要的就是向观众表达清楚它的思想,李俊熙计划当中的这部电影,表达的主题是“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
李俊熙相信,他准备向人们传达的这个主题,也是能最打动人心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只是随大流地活着,他们以为这样是安全,以为这样活着最妥帖,以为这是世故。
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棱角和个性,人们所要做的,应该是努力保留自己性格中独特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让它成为自己的闪光点。
不要轻易为了某些人,某些事磨灭掉这些东西,爱你的人不一定会爱上你性格中缺陷的东西,但至少他们应该接受并尊重体谅你。
当然了,如若愿意改变一些,那就另当别论了。
李俊熙相信,这部电影肯定能够给在未来看过它的人们带来很多启迪和思考,失恋后如何从阴影里快速走出来,该如何对待感情。
就李俊熙个人而言,在每段感情里,他都愿意全心全意付出自己,很多人因为一次的受伤就不敢再出发,也许是他们受了很大的伤害,有所保留再也不敢放手去爱,变得小心谨慎,瞻前顾后。
虽然曾经历过三次不成功的恋爱,但李俊熙始终相信,付出和得到是成正比的,即使不是最想要的结果,也会在别的地方有所得。
当然,全心全意的付出,有可能换来的是彻底的心碎,但是冷静下来想清楚的时候,人们也因此学会放手,学会丢弃包袱,可以轻装前行,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学会认真对待梦想。
也因此,人们修正自身,完善自身,至少在回顾一段感情时,不会觉得愧对自己,愧对对方,愧对彼此的感情。
人们都要明白感情的真理,那道坎儿,无论在这边,还是那边,不忘身边仍有温暖相伴,爱或不爱,都要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