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黄葛油田传说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过了两个多月,时间来到了2012年的四月份。
这段时间里,邓钢不仅考过了驾照,还通过跑摩托摸熟悉了整个义县。
跑车久了,打交道的人就多,打交道的人多了,就难免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
原本之前的邓钢虽然算不上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但也不过是去洗洗脚,唱唱歌,最多偶尔按摩一下,算是接触一点点社会的灰色行业,对于黑色产业,邓钢是几乎没有接触过的,最多是听人谈起过。
当然,在如今的华国也没有所谓的黑社会。
因为母亲袁贵琼是被钻井队的人骗的,所以邓钢对钻井队的人格外的留意。
而因为所谓的“黄葛油田”传说,使得义县经常有钻井队的前来勘探。
“黄葛油田”是一个广泛流传于义县的传说,据说这个油田比大沁油田还要大得多。
在义县城西约十几公里的扬眉山,其海拔有一千多米,可谓是山高林密。
而在扬眉山的山顶有一水池,传说是七仙女下凡沐浴的地方,所以扬眉山又被称为天池山。
神奇的是在扬眉山上居然有一座天主教堂。
这个教堂分为三部分:上部分占地两千多平方米,建有哥特式尖顶大教堂,专用于宗教活动;
中间部分则是一所神职学校——震野中修院,其占地1万多平方米,有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游泳池;
最下面的一部分是原来的教职员宿舍,占地三千多平方米。
这些原本的建筑都在“十年”时期被毁,后于1986年修复。
该教堂于光绪二十年修建,是当时山城地区有名的教堂之一。
而“黄葛油田”的传说就与这所神秘的教堂有关,相传当年教堂的传教神父们借传教为名,在义县地区上找油田。
在找到后,这些教堂的工作人员分别以自己的语音——法文、意大利文、华夏文绘制成三套图纸。
在发现油田之后,当时的爱国人士为防止外国人插手油田,于是在教堂里华国人的配合下,悄悄的偷走了他们的图纸并销毁。
但为了以后华国人自己能开发油田,所以在销毁之前,人们将油田分布图刻在了一把菜刀上,并藏在一棵黄葛树下。
从此,战火纷飞,无数的华国人流离失所,而这件事也变成了一个传说,“黄桷油田”成了世纪之谜。
“黄葛油田”是不是真的邓钢不知道,但是义县发现的天然气矿却是不少。
所以钻井队的工人在整个义县地区十分的常见,因为他们不属于地方,而是归石油局管辖,所以钻井队的人在当地十分的嚣张。
原本这样都与邓钢没有关系,但是有一天,因为邓钢半夜接到一个电话去接一个半夜生病的老人送去医院,这让邓钢发现了一个秘密。
邓钢发现,在一座荒山上,有钻井队标识的人,搭建了一些简易的建筑,大半夜的里面灯火通明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若是如此也就罢了,怪就怪在在这建筑附近的那段公路上,居然有人把守。
邓钢在经过那里时,雇主刚好打电话了,邓钢于是在那里停了下来,就这样,邓钢居然被那些人拦了下来,仔细的询问了他一番后,才选择了放他离开。
这更加引起邓钢的好奇,若不是因为今天有急事,邓钢肯定会好好的观察一番,弄清楚这背后的秘密,但想到雇主还等得着急,邓钢只能匆匆的离开了。
~~
在邓钢走后,负责把守公路的人突然自言自语的说道,“喂,大哥,你也听到了吧,这小子是个跑摩的,有个老头生病了,让他送去医院。这在农村常见得很,我仔细的问了,没什么问题的。”
“嗯,我听到了,总之小心无大错,你们一定要小心,今天来的贵客不少,千万不能出纰漏。”
“是。”
“你的手机继续保持通话,千万不要挂了,万一遇到紧急情况你再打电话就来不及了。”
“我懂的大哥,都是规矩嘛!”
“嗯。”
……
若是邓钢有顺风耳,他一定能听出这是谁的声音,可是邓钢没有,邓钢就这样错过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人的下落。
~~
山城梁县的一间别墅中,一群人正有条不紊的忙活着。
他们中有的人面前同时放着几个手机,有的人看着监控,有的人盯着电脑……
而在这群人的隔壁,一个身穿行政夹克的中年人正在一个美少妇的陪同下,悠闲的喝着红酒。
中年人用略带嘲讽的语气说道,“搞这么大的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公安局的指挥中心呢?”
美少妇则笑着回应道,“阿进难得想在你面前表现一下,你就不要给他泼冷水啦,便宜姐夫就不是姐夫了啊,你也知道阿进最希望的就是得到你的夸奖了。
而且我算过了,这个生意要是做好了,一年的利润不比一个市的石油利润少。”
“利润多少我倒不是特别在意,钱对于我来说作用不大,重要的是一定要安全。”
“哼,对你这位大局长来说钱的作用当然是不大了,但是对我这个未婚生子的女人来说钱的作用就大了去了。
要是没钱我拿什么养儿子?我又不能光明正大用你汪大局长的招牌,没有你的招牌,他们还不是看在钱的面子上才给我面子。
不然,谁会把我一个未婚生子的妾室放在眼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