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热火朝天的工地,百姓全力支持(求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今或古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54章热火朝天的工地,百姓全力支持(求

夜幕降临时,工地上反而比平日更加热闹。伙房里飘出炖肉的香气,工人们围着火堆,脸上洋溢着罕见的笑容。有人甚至唱起了小调:

“正月里来是新年哟,铁轨铺到山那边~“

火堆噼啪作响,照得工人们黝黑的脸庞发亮。伙房的大铁锅里炖着肥肉,香气飘得老远,几个年轻后生围着锅边直咽口水。老石匠赵大锤拎着酒葫芦,仰脖子灌了一口,抹着嘴笑道:

“他娘的,这铁路要是修成了,咱就是给大明插上了铁翅膀!到时候,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咱们这些人,可都是功臣!”

旁边的小工刘二狗正蹲在地上给家里写信,听了这话,抬头咧嘴一笑:“爹,娘,今年过年不回去了!朝廷给咱发了双饷,还顿顿有肉吃!等铁路通了,我坐火车回去看你们,那可比牛车快多啦!”

他的话引来一阵轰笑,工友们纷纷凑过来,七嘴八舌地让他帮忙代笔:

“给我家那口子也写一封,就说老子在干大事,让她别惦记!”

“给我娘写,说儿子出息了,跟着朝廷修铁路呢!”

“给我闺女写,告诉她,爹修的铁路,以后能带她去看京城!”

文书先生被围得满头大汗,手里的毛笔都快写秃了,却笑得合不拢嘴。他抬头望向远处,铁轨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一条巨龙,正往山的那头延伸。

这时,监工的锣声响起,工头扯着嗓子喊:“兄弟们!今晚加把劲,再往前铺他个五十丈!天亮前,咱们把这段铁轨钉完!可不能让其他段领先了。”

“好!”工人们齐声应和,抄起铁锤、撬棍,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没有一个人抱怨一句。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号子声、笑声混在一起,震得山谷嗡嗡响。

远处,几个官员站在高坡上望着这一幕,其中一人低声叹道:“民心可用啊……”

另一人笑道:“欧阳大人这招高明,工钱给足,肉食管够,每完成一段还要给高额奖金,做得好直接功勋,赐爵位,谁还舍得偷懒?这些汉子,现在是拼了命也要把铁路修成!”

夜风呼啸,却吹不散工地上蒸腾的热气。

铁轨一寸寸向前延伸,而工人们干活的呼喊声,比火堆还要旺。

很快到了深夜。

数十堆篝火在寒风中摇曳,照得钢轨泛起橘红色的微光。

伙房那边飘来阵阵炖肉的香气,几个年轻力壮的工人正抬着热气腾腾的木桶往各处分发。

“吃夜宵了!”

“都来趁热吃!今儿可是上好的五花肉!“伙夫老陈扯着嗓子喊着,手里的铁勺敲得木桶咚咚响。

工人们排着队,粗瓷碗相碰的清脆声此起彼伏。

老木匠张德全蹲在枕木上,捧着碗突然笑出了声:“嘿!你们瞧这肉块,比我家老婆子切的厚实多了!“周围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刚满十八的小工李顺子边嚼着肉边含混地说:“张叔,等铁路修好了,我第一个请您坐火车回老家!“

不远处的帐篷里,文书处的油灯亮如白昼。

趁着吃夜宵的间隙,十几个工人又围住识字先生,七嘴八舌地要往家里捎信。

“给我爹娘写,就说儿子在干正经大事,过年不回去了!“

“跟俺媳妇说,朝廷发了双份工钱,让她扯块花布做新衣裳!“

“告诉我家小子,好好念书,将来也来修铁路!“

负责记录的年轻文书手腕发酸,却笑得眼睛弯成月牙。他抬头望向帐外,火光中工人们的身影来来往往,铁锤敲击道钉的声响竟比白日还要密集。

工地另一头,工部派来的监工郑大人正和几个工匠研究图纸。忽然一个满脸煤灰的司炉工跑来,激动地比划着:“大人!咱们新改的锅炉试好了,比原先多拉三成煤!“郑大人闻言,竟忘形地一拍大腿:“好!明日就给司炉组加菜!“

更远处,几个年轻力壮的工人自发组织起了竞赛。他们喊着号子,比拼谁能更快地铺设枕木。围观的人群不时爆发出喝彩声,有人甚至敲起了铁桶助兴。夜风吹散了他们额头的汗珠,却吹不散脸上洋溢的笑容。

在这片欢腾之中,没有人注意到月亮已经悄悄西斜。直到工头敲响收工的梆子,众人才惊觉东方已泛起鱼肚白。但奇怪的是,竟没有一个人显出疲态。他们三三两两地往回走,嘴里还热烈地讨论着明天的工程进度。不知是谁先哼起了小调,很快,整个工地上都回荡着粗犷却欢快的歌声。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宗人府的议事厅里投下斑驳的光影。

欧阳伦半躺在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一枚铜钱,铜钱在他修长的指间翻飞,时隐时现。

《大明人民日报》的总编赵明德擦了擦额头的汗,偷眼打量着这位以懒散著称的大明驸马、内阁首辅、军事内阁大将军。

欧阳伦今日只穿了件月白色家常道袍,腰间松松垮垮系着根绦带,脚上趿拉着一双布鞋,活像个闲散书生。

“诸位都坐吧。“欧阳伦打了个哈欠,随手将铜钱往案几上一抛,“叫你们来,是为了铁路宣传的事。“    《金陵新报》的主笔钱礼闻言立刻挺直了腰板,却见欧阳伦已经歪在椅背上,眯着眼睛看窗外树影婆娑。

“铁路工程进展顺利,但百姓不解其妙。“欧阳伦慢悠悠地说,“你们各家报纸,从下月起,要开辟专栏报道。“

《北方快报》的刘主笔小心翼翼地问:“大人希望我们如何报道?是着重工程进度,还是“

“故事。“欧阳伦悠悠开口,“我要你们写故事。写工地上工人怎么拼命干活,写他们老婆孩子怎么盼着铁路通车,写沿途村庄怎么期待火车经过。“他手指轻叩桌面,“特别是那些感人的,比如老母亲给修铁路的儿子送鞋,小孩子第一次见到铁轨什么的。“

赵明德恍然大悟:“大人的意思是,要让百姓感同身受?“

欧阳伦又懒洋洋翻个身,旁边的美婢立马端着茶送入欧阳伦嘴中,喝完茶欧阳伦继续开口:“聪明。铁路不是冷冰冰的铁疙瘩,是连着千家万户的血脉。“他突然笑起来,“你们可以搞个'铁路英雄'系列,每期报道一个普通工人,写得煽情些。对了,工部、户部可以出点润笔费。“

几位报人顿时眼睛发亮。钱礼搓着手问:“那关于工程本身的技术细节.“

“那个简单。“欧阳伦随手从案几底下抽出一叠文稿,“工部已经准备好了说明材料,你们找书吏抄一份就是。“他忽然压低声音,“但记住,报道要着重'大明盛世'四个字,把铁路和国运联系起来。“

众人连连点头。欧阳伦却又恢复了那副懒散模样,手指轻轻敲击扶手:“还有一事。各家报纸要统一口径,铁路是圣上英明决策,工部上下齐心,百姓踊跃支持。至于那些钉子户、闹事的“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就不必提了。“

“下官明白!“几位报人异口同声。

欧阳伦满意地点点头,忽然从袖中摸出几个精致的鼻烟壶,一人赏了一个:“这是西洋来的玩意儿,诸位拿去把玩。“他打了个哈欠,“具体事宜你们找周主事商量,本官要小憩片刻了。“

众人识趣地告退。走到院中时,赵明德忍不住回头望去,透过半开的窗子,看见欧阳伦已经蜷在太师椅上,一本账册盖在脸上,似乎真的睡着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